西安将打造成“硬科技之都”

西安在发展硬科技方面有什么优势,一直是第一个提出“硬科技”理念的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米磊和大力推动硬科技在大西安发展的陕西省西咸新区管委会副主任王飞研究的重要问题。最近,在他们两个合写的《深度解读:领跑全球的硬科技是这样的》文章中,提出大西安发展硬科技有几个重要优势,可以将西安打造成“硬科技之都”。

  首先,科技资源优势稳居全国前列。“十二五”期间,陕西各类科研机构达到1176家,各类高等院校116所,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2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网入网仪器设备总量超过8000套;西安交通大学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成为首批15个国家创新中心之一;西安交通大学牵头组建的“高端制造装备协同创新中心”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牵头组建的“信息感知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入选国家协同创新中心;在陕两院院士64人,国家“千人计划”人选17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832人。而陕西省的绝大部分科技资源都聚集在大西安区域。

  其次,园区、基地和平台承载能力显著增强。目前,西安高新区在全国高新区中综合排名靠前,西咸新区成为首批国家双创示范基地,西安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方案获得国务院批复。陕西科技控股集团、陕西稀有金属科工集团成功组建,西安交大科技创新港、西安光机所光电产业园建设顺利推进,中兴通讯最大的智能终端生产基地落户西安。大西安地区已经形成了全链条创新创业服务体系,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三位一体、母体控股、股权激励、资本运作”和西安光机所“开放办所、专业孵化、择机退出、创业生态”的创新模式(简称“一院一所模式”),成为全国范例。“一院一所模式”推动科技成果加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有效解决了科技成果转化难题,实现了地方经济转型发展和保持院所创新动力的双赢。西安光机所还成立了国内首个专注于“硬科技”领域的高科技企业投资孵化平台——中科创星,截至目前已经投资孵化了130多家“硬科技”企业,包括人工智能、光子制造、航空航天等多个科技前沿领域。

  同时,西安在航天、军工、人工智能、通讯、光子制造、生物医学等领域走在了国内前沿。在航空航天领域,航天九院771所研制的中央处理单元,保障了“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航天员和地面间的数据传输。航天六院承担着部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空间实验室、飞船上各种主推力,姿、轨控发动机,热控分系统及生命保障系统泵阀等动力系统的研制任务。九天微星利用太阳同步低轨(600公里—800公里高度)小型通信卫星或星座(卫星群)组成空间动态链路,实现高速通信太空网络。在人工智能领域,驭势科技依靠双目摄像头、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嵌入式高性能服务器等零部件实现无人驾驶。在光子制造领域,奇芯光电自主研发了全球唯一高折射率差、低损耗、低成本及三维大规模光电子集成技术,多功能、多通道光通讯核心器件,实现了超大容量、超高密度光传输。在工业技术领域,陕鼓动力攻克了高效节能特大型轴流压缩机和TRT装置的核心技术,大型能量回收透平机组关键技术研究成果为国内外首创;华电集团启动建设世界首套万吨级甲醇制芳烃工业试验装置,使我国煤制芳烃大型产业链基本成型。在生物医疗领域,西北大学“一种类人胶原蛋白及其生产方法”荣获2016年中国专利金奖;西安新通药物的肝靶向化学1.1类新药甲磺酸帕拉德福韦,成为世界首个乙肝靶向治疗新药。目前,陕西已超前部署多项重大前沿技术,成立北斗、3D打印、机器人、大数据与云计算等多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设立基础研究重大贡献奖,出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硬措施”,推动这些前沿技术与产业的发展。

  那么,什么样的科技是硬科技?米磊用一个形象的科技金字塔来解答。最尖端的是科幻,往下依次是黑科技、硬科技、高科技,最底部是科技。简单来说,硬科技就是比高科技还要高的技术。在科技金字塔中,硬科技承上启下,起到中流砥柱的关键作用。经过梳理和调研,西安率先提出“硬科技八路军”的概念,即八个方面的“硬科技”是当前最核心的:人工智能、航空航天、光电芯片、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所以,西安应率先扛起硬科技创新大旗,让这一诞生于西安本土的创新理念快速发展壮大,将西安打造成全球“硬科技之都”。对于硬科技的“硬”,米磊认为,“硬”代表着核心,越内核的东西越硬。硬科技的门槛非常高,形象的说法是“硬门槛”,别人很难模仿。硬科技的“硬”还承载着一种工匠精神和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