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旅游逐渐被看好 我国要抓住这次机遇

2015年7月,随着北京携手张家口成功申办2022年冬奥会的消息传来,全世界的冰雪爱好者都把目光聚焦到了中国。

在冬季奥运会的举办日渐渐临近的同时,中国冰雪旅游迅速升温:黑龙江抢占品牌高地打出“冰雪之冠”;吉林“滑雪+温泉”度假区模式赢得高端人群的青睐;小县城崇礼迅速崛起为世界级的滑雪小镇;北京鸟巢在冬天面向家庭客群举行盛大的“冰雪嘉年华”;国家旅游局更将“北国冰雪”列入面向世界推广的“中国十大国际旅游品牌”之一……

毫无疑问,中国的冰雪旅游,迎来了一个黄金发展周期。

冰雪“热”了,而中国的冰雪真正从“冷资源”转向“热经济”,依然有漫长的路要走,针对中国冰雪旅游发展,凤凰网旅游特邀中国冰雪旅游推广联盟执行秘书长、中青旅联科公关顾问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清华大学国家形象传播研究中心研究员葛磊,从一个旅游者,也从一个旅游从业者的角度,谈谈他的认识与思考。

《凤旅观察》:凤凰网旅游推出的旅游业观察栏目,聚焦行业专家,畅谈全球旅游发展。

冰雪旅游

作为一种迅速崛起的新生活方式

培育滑雪人群应充满“紧迫感”

我有一个女性朋友,企业高管,典型的三高人群:高智商、高学历、高颜值。她工作上很拼命,或许是为了减压,或许是为了锻炼身体,学起了滑雪。而后,一发不可收拾,按她的话说,“滑雪就像是白色鸦片”。国内的滑雪场已经让她觉得不过瘾,每年冬天都要去日本的长野、瑞士的洛桑或加拿大的惠特勒滑雪。

这是一个缩影。中国旅游者并不具备滑雪的先天基因,但食髓知味,体味个中乐趣后,中国的滑雪群体正在迅速壮大,在中国的大中城市,正在形成一个乐于消费和分享、乐于运动和旅行、乐于尝试新鲜事物、乐于创造与国际社会接轨的生活方式的群体,滑雪是这种生活方式的标配之一。

这意味着,在中国,滑雪既逐渐成为一种主流的旅行体验,也在成为一种新锐的生活方式的象征。

冰雪旅游

坦率讲,虽然中国滑雪发烧友的群体迅速壮大,但基数并不大,依我个人看来,大约在几百万量级,事实上,中国滑雪场的成长速度还超过了滑雪人群的成长速度,除了享有历史声誉的亚布力滑雪场、北大壶滑雪场等,近些年,吉林的松花湖、长白山,河北的崇礼小镇等快速崛起为硬件条件一流的滑雪胜地,但从经营上来看,实现稳定盈利的并不多。

瑞士是世界级的滑雪胜地,但瑞士依然在滑雪人群的培育上充满紧迫感。在瑞士,滑雪是中小学的必修课,国家鼓励儿童学习滑雪;瑞士也在挖掘新市场潜力,让不同人群对滑雪产生好感;瑞士还针对国内外游客开设了“滑雪初体验”的课程,让学习滑雪变得更容易;瑞士同样重视确保资深滑雪者能继续滑雪,老会员是滑雪场维护的重点对象……

对中国滑雪事业而言,将潮流培育成为一种根深蒂固的文化,是需要面对的现实挑战。必须吸引年轻人参与,让他们了解冰雪旅游,爱上冰雪旅游,参与冰雪旅游,同时广泛发动青少年群体,培育滑雪旅游“下一代”,保障滑雪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事实上,中国人与滑雪这项运动的历史渊源由来已久,一万两千年前,新疆的阿勒泰就出现了滑雪的岩画,那时的人们踩着毛皮滑雪板去打猎,由此,阿勒泰被国际公认为“人类滑雪起源地”之一。所以,滑雪既是一种西方文化的东进,也是一种传统文化的回归。

冰雪旅游

瑞士冬季旅游最新的一份调研显示:冬季仅35%的游客是滑雪客,其他更多是冰雪观光和参与冰雪娱乐的客人。而中国的比例更低,据初步预测,滑雪游客的比例在20%到30%之间。

应当意识到,中国冰雪旅游的主体并非滑雪人群,而更多是“娱雪”的人群。这些人群主要由几个方面构成:

其一,南方人。无论黑龙江、吉林还是内蒙古,冬季冰雪旅游的最大客源市场,都是广东。南方人对冰雪有一种执念,一边有点怕冷,一边又跃跃欲试,一旦真的见到了雪,那一定是欢天喜地;

其二,北方人。北方人的冰雪旅游基数远超过南方人,因为冰雪对于他们就是生活本身;

其三,年轻人。很简单,年轻人不怕冷,且愿意做一些“冒险”的事。我自己在更年轻的时候,就曾在大年初一从黑龙江的东升林场穿大森林来到雪乡,那种极致的梦幻体验至今难忘;

其四,亲子人群。孩子们都喜欢雪,喜欢打雪仗,喜欢在冬夜的雪地上放焰火。黑龙江今年推出了一个“冰雪小勇士”的研学旅游产品,把冰雪体验和品格教育结合起来,是一项有意义的尝试。

我们为什么爱雪?

雪是审美意义与情感意义的共生

雪有一种特殊的审美意义。

黑龙江的“雪乡”,被公认为拥有最美的雪景。受日本海暖湿气流和贝加尔湖冷空气交汇影响,雪乡的积雪期长达7个月,积雪厚度高达2米左右,是中国雪量最大、雪粘稠度最高的地方之一,这里可以观赏到晶莹剔透的蘑菇雪团、炊烟袅袅的山林村庄,白色的雪和红色灯笼构成了一种极具视觉冲击力和温度感的景象,从被摄影师发现以来,雪乡迅速迈入中国冰雪旅游的一线阵营。

冰雪旅游

雪是大自然的创造,而人类也赋予了雪以更加丰富的面孔和内涵。世界最大的雪雕艺术嘉年华——哈尔滨太阳岛雪博会,每年冬天都会奉献一场有关雪的艺术盛宴,来自国内外的雪雕艺术家,创作出数以百计的、令人叹为观止的巨型雪雕,把夏日苍翠的太阳岛变换成一个童话般的奇幻王国,有雪做的宫殿、城堡、迷宫,各种人物和动物的形象,也正在吸引国内外的旅游者的关注。

事实上,人们对于雪有一种很微妙的情感,从心理学上看,雪能激发人们的童心,人们在大雪中,最常见的行为就是打雪仗、堆雪人、在夜晚的雪地上放焰火,这些都是孩童时期的某种印记。也许,雪的纯净感,让人们的内心更容易诱发对于纯净、天真的向往。从这种审美意义和情感意义出发,雪的旅游,最重要的是营造一种童话感。

冰雪旅游

“将来我要带夫人和小女儿去中国看冰雕的房子。”在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前夕,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通过中国媒体表达了自己的“小愿望”。随即,黑龙江发布公开信《致菲律宾的维罗妮卡》,向杜特尔特总统的女儿维罗妮卡发出“邀约”:“美丽又热情的黑龙江,等你们来!”

我特别敬佩哈尔滨,1963年,第一届哈尔滨冰灯游园会在兆麟公园举行,由此开创了中国的冰灯艺术,而后,这座城市用50余年的时间,一心一意、前赴后继、无中生有地打造了“冰城”的品牌,并将中国的冰雕文化推上了世界级的巅峰,每年在松花江畔奇迹般矗立的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是世界最大规模的冰雪主题乐园,也被吉尼斯认定为“世界最大冰建筑”,在国际上都享有盛誉。

应该意识到,在视觉领域,哈尔滨人把冰做到了极致,五彩斑斓,梦幻至极。但在冰的功能化、娱乐化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举个例子,瑞士少女峰上的冰川之内,正在兴建一座冰酒吧,而瑞典著名的冰旅馆,吸引了全世界旅游发烧友的目光。

冰雪大世界也意识到了这一点,2017年12月18日开张的新一届冰雪大世界,引进了现象级网游“王者荣耀”,打造冰雪战斗地图,这是一个特别令人期待打造升级版冰雪大世界的尝试。

让冰雪变得更“好玩”

是将冰山雪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途径

我很喜欢西藏,第一次看到雪山的时候,热泪盈眶,但当我踏上一个漫长的旅途,穿梭于喜马拉雅山脉和冈底斯山脉之间,每天高密度地遇见不同的雪山的时候,逐渐就麻木了。

冰雪很美,但也很容易审美疲劳。

我国的冰雪旅游,相对还是比较粗放的,未来不光要追求冰雪带给人的视觉震感,更要追求增强冰雪旅游带给大众的精神愉悦,追求冰雪旅游玩法和体验的多样化。

冰雪旅游

2016年,黑龙江人大设立了“冰雪活动日”,在全省掀起“大规模上冰雪活动”的热潮,不仅游客,连当地老百姓都积极参与,打冰尜、骑雪地摩托、玩冰雪自驾、凿冰钓鱼、雪地火锅等等等等,各式创新的体验是活动增加了人们亲近冰雪、享受冰雪的机会。

在阿勒泰,雪之厚,可以从高处跳下,由此发明了“跳雪”;在北极村和根河,中国的极冷之地,这两年特别流行拨水成冰;在呼伦贝尔的旷野,很多年轻人用雪地作画;在大庆的连环湖,雪地上吃火锅令人印象深刻;在林都伊春,小兴安岭的冰雪森林穿越受到户外爱好者的追捧……

让冰雪更好玩,是未来需要用创意和想象力去解决的问题。

冰雪旅游

近两年,内蒙古推出了一条“冰雪天路”,兴安盟出发,最终从满洲里出境到俄罗斯,涵盖了阿尔山、呼伦贝尔、根河等丰富而极致的冰雪体验,属于国内最顶级的冰雪自驾线路之一。

走这条路回来的人说,非常冷,但也非常感动,最动人的是参加冰雪那达慕,看蒙古勇士们摔跤赛马,在布里亚特牧户家里做客时,主人会拿出最好的酒,最好的肉,最好的歌声,招待远道而来的朋友。在大兴安岭深处,还生活着鄂温克的使鹿部落,游客们用手去摸驯鹿,以前是隔着栏杆看,现在是活生生地亲近驯鹿,感觉很奇妙。

冰雪很冷,但人心很热,蒙古族、哈萨克族、鄂温克族、维吾尔族等等热情好客的民族,他们的传统文化是冰雪旅游非常重要的体验内容。在内蒙古的东部,不少地方在冬季推出了“牧户游”,并可根据游客的兴趣组织小规模的“天天那达慕”,就是很有益的尝试。

保护好传统文化,让传统的文化维持甚至强化它的生命力,是冰雪旅游的发展和创新过程中义不容辞的责任。

冰雪旅游

作为热门的旅游目的地——日本北海道,其实很少对外营销它的夏季旅游,而是把精力集中在冬季旅游营销上。为什么?北海道的夏季非常好,根本不缺游客,所以他们要打造冬季去北海道的度假新时尚。

去北海道干什么?最重要的体验就是泡温泉,尤其在漫天大雪中泡在热气腾腾的露天温泉里,是很多人向往的一种极致体验。冰雪+温泉,就是“冰雪度假”的表现形式。

中国的冰雪旅游,大多数还处在冰雪观光的阶段,要在有条件的地方,重点培育冰雪度假产品,实现真正的消费升级。吉林和辽宁在这方面已经有所探索:吉林的长白山,正在构建一个环长白山的温泉群,打造出若干国际水准的冰雪温泉度假区;辽宁营口的鲅鱼圈温泉酒店群,是全世界规模最大的滨海温泉群之一,加上性价比极高的海鲜自助餐,现在也成了冬季旅游的热点目的地。

“滑雪场+温泉酒店”正在成为一种度假的标配,事实上,这种产品一定会越来越受到市场的欢迎,尤其是城市中产阶级的欢迎,但此来项目最大的挑战不在冬季,而在夏季。如何在冬季旅游和夏季旅游之间做有机的切换,保证更长的经营周期是项目成功的关键。

冰雪旅游

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的市中心有一个有着一百多年历史的趣伏里公园。这个公园面积不大,但人气很旺,主要是过山车、旋转木马等游乐设施以及餐厅、咖啡馆和精品购物店等配套商业设施。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这个公园的每一个小区域,都有一种文化场景,比如中国寺庙、伊斯兰的清真寺或北欧的森林木屋,还设置有可以鸣笛的小火车(实际上是一些精品店),这些场景设计增加了游览的趣味性。

因为是冬天,公园内随处可见公共炭火盆供游人取暖,还可以露天围坐在炭火盘边喝一杯热咖啡,给游客提供了非常人性化的体验。反观国内的许多公园和冰雪观光点,景观的设计能达到一流水平,但场景设计和人性化的微功能设计还有很大提升空间。这种空间的大小,取决于我们有多强烈的意愿去设身处地地了解游客。

冰雪共识——基于生态优先和以人为本的开发原则

为了推动“冷资源”变成“热经济”,冰天雪地早日变成金山银山,2015年,由冰雪旅游大省黑龙江倡议发起,吉林、辽宁、北京、河北、内蒙古、新疆等七大省级旅游机构共同创立了中国冰雪旅游推广联盟,并发布了《哈尔滨公约》。

对于中国冰雪旅游的未来,可以用《哈尔滨公约》作为一种具有前瞻性的发展共识——冰雪是自然赐予人类的瑰宝,冰雪可以滋养万物,可以强健体魄,可以丰富我们的审美,也可以赋予人类精神上的恬静、愉悦和热情。

冰雪旅游

中国是人类滑雪的起源地、冰雪艺术的殿堂、世界冰雪景观的集大成之地。2015年,北京张家口申冬奥成功,中国作做出承诺:“举办冬奥会将带动中国3亿多人参与冰雪运动。”

繁荣中国冰雪文化、推广中国冰雪品牌,促进全民冰雪旅游,旅游业界责无旁贷。在中国冰雪旅游推广联盟创始成员一致同意下,特制定本公约。

一、像珍惜眼睛一样珍惜冰雪资源。在冰雪旅游开发中,秉承保护优先的原则,减少破坏、减少污染、合理经营、文明旅游,以负责任、可持续的方式开发纯洁的冰雪。

二、像雕琢玉石一样雕琢冰雪品牌。在冰雪旅游推广中,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和市场美誉度的冰雪旅游品牌,赋予冰雪更多的文化内涵,推动中国的冰雪走向世界。

三、像守护家园一样守护冰雪传统。在冰雪节庆活动的打造中,重视融合地方的文化和民族传统,传承不同地域的冰雪生活方式,让自然的冰雪和丰富的人文实现融合。

四、像张扬梦想一样张扬冰雪艺术。我们将共同努力,把冰雕、雪雕等蜚声中外的冰雪艺术广为发扬,创造更多美轮美奂的冰雪艺术品,给予人们美的享受,滋养人们的心灵。    

五、像关爱亲人一样关爱冰雪游客。冰雪是冷的,但发自内心的热情和高品质的服务可以给人温暖。我们将努力创造人性化的冰雪旅游服务,让游客都能在寒冷的旅途中感受家的温馨。

通过寻找、开发、打造更多具有视觉冲击力、多样化的冰雪景观,策划、举办、创意更多有趣味的、丰富多彩的冰雪活动,不断提升冰雪旅游的管理水平和服务品质,我们将让冰雪旅游如雪莲一般,绽放于中国旅游产业的沃土,成为游客欢迎、世界瞩目的荣耀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