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古代科举殿试中的奇闻异事 状元郎因名字不讨喜被免去头衔

光绪皇帝的殿试考题都考些啥

光绪皇帝的殿试考题都考些啥

每年高考过后,对于高考语文作文题目的解析和评论铺天盖地。在封建社会中,参加由皇帝亲自出题的殿试更犹如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而殿试的题目也被时人及后人津津乐道。

在安徽省档案馆中,珍藏着一份清末安徽巡抚冯煦44岁时,参加光绪十二年由光绪皇帝亲自出题殿试题目(部分)的档案材料,从中可知,光绪皇帝出了十几道题,内容涵盖了对某一本书的看法、某一种战舰由何人发明、某一次战役该如何取胜、某几类钱法的优劣等等。而冯煦在这次的殿试中考取了一甲探花。

清末安徽巡抚参加殿试的考题

“应殿试举人臣冯煦,年四十四岁,江苏镇江府金坛县人,由副贡生应光绪八年本省乡试中式,由举人应光绪十二年会试中式,恭应殿试,谨将三代脚色开具于后,曾祖:新、故、未仕;祖:浩、故、仕;父:元栋、故、未仕”。

在安徽省档案馆珍藏的这份光绪十二年殿试策的纸上,写明了殿试考生冯煦的年龄、籍贯、何时中举以及祖上三代的姓名、是否为官等信息。

据史料记载,冯煦是清朝末年安徽的巡抚。他自小丧父,寄居在外公家,冯煦从小就喜爱诗词歌赋,并且笃实好学,精研经义,小时候就有人称他为“江南通儒”。而且他对学术研究力主学以致用,因此他的文章大多来自实践或亲自考察,所以颇具实用价值。清光绪八年(1882年),冯煦中举,而之后却累试不第,到了光绪十二年(1886年),终于高中探花。

而安徽省档案馆中所珍藏的这份光绪十二年殿试策,就是冯煦当年考取探花时,光绪皇帝殿试时的试题。这份殿试策左右双开,左边是红色竖条间隔,左上角还有红色印刷的“殿试策”三个字,空白处留给殿试考生书写个人信息;右开的纸张四周印刷着奔腾的蛟龙图案,空白处则写有殿试题目。

从这份殿试策上可以得知当时光绪皇帝出的部分题目,如:豫之方也,设险者立国之基也,范金者理财之要也。尔多要举以陈,勿猥勿并,朕将亲览焉。

光绪皇帝出题涵盖内容广泛

虽然在安徽省档案馆繁芜的档案中没能找到冯煦当时作答的考卷,但是我们可以从另外一名当时也参加了当时殿试考生的答卷中,找出有关考题的相关资料。

那一年的殿试,有一位名叫陈燨唐的考生考取了二甲三十四名,而他的考卷长约3米,卷首写有考生信息,还有2000多字的答卷正文。从这名考生的答卷中后人基本上列出了光绪皇帝出题的范围,“崇正学、修戎政、稽版籍和定钱法”,也就是读史书正书、懂得军事战役以及钱币流通的法则等内容和范围。

也有相关人士在南大图书馆发现了与这一年殿试的相关记载,据称,光绪十二年这一年的殿试试题篇幅很长,甚至长过了一些考生答卷的字数。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联诞膺天命,寅绍工基,于今十有二年矣。仰赖皇太后教育之勤……兹当临轩发策,其敬听联言……用兵之法,贵乎因地制宜,舟师其尤要也……夫稽古者出政之木也,讲武者备豫之方也,设险者立国之基也,范金者理财之要也。尔多要举以陈,勿猥勿并,朕将亲览焉。”据介绍,光绪皇帝在这次殿试中,出的考题多达数十个,内容具体到对某一本书的看法、某一种战舰由何人发明、某一次战役该如何取胜、某几类钱法的优劣等等。

而在这次的殿试中,冯煦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探花。可见,对于光绪皇帝所出的考题,冯煦做起来算是得心应手。光绪皇帝在策题中所提及的若干帝王之学的典籍名作,如《贞观政要》、《太平御览》、《帝学》等,冯煦不但都读过,而且还有着自己的评判和思考。

古代科举殿试中的奇闻异事

对于古代科考中发生的奇闻异事,许多史料中都有记载。而现在的人们也根据之前史料的记载梳理了一些古代科考轶事,来分享给读者。

宋代重视科举,宋太祖亲自行殿试,由皇帝定状元。殿试的定制,使皇帝成为座主,他选定的第一名门生当然重要。宋太宗曾亲自写诗赐予吕蒙正、胡旦、陈尧叟等状元。状元及第,立即授予很优的官职,并且升迁很快。宋代朝廷竭力给予新科进士各种荣耀,新进士录取后,皇帝亲自一一接见并赐宴(如闻喜宴、琼林宴等);诏令宫中卫士为状元清道开路,前呼后拥,公卿以下无不驻足观望,连皇帝也行注目礼。其情景之壮观,就是出外领兵打仗、奏凯还师的将军回京,场面也不及此。

明永乐二十二年(1424)殿试,原拟第一名是孙曰恭。当大臣们把写好的名单呈明成祖朱棣过目的时候,朱棣一看就连连说,不行不行,孙暴怎能做状元。古人直行书写,曰与恭连起来看,看着就像个暴字。最后按皇上的意思,将第三名的邢宽点为状元。朱棣为什么忌讳这个暴字而推崇宽字?这有很深的心理因素。因为朱棣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他本来没有资格做皇帝,是通过阴谋和武力而夺取皇位的,因为害怕别人说他残暴,所以对暴字有特殊的敏感。他力图在晚年树立一个宽厚仁慈的形象,邢宽因此得了便宜。因为朱棣认为,邢宽这个名字隐含着“刑政宽和”的意思。

明弘治十二年(1499)殿试,原定浙江人丰熙为第一名,但因为丰熙一只脚有毛病,就改选广东南海相貌不俗的伦文叙为状元。但丰熙的对策写得很出色,皇帝十分赞赏,就定他为一甲第二名,却赐同状元及第,作为安慰。丰熙成为戴状元冠的副状元,千古仅此一例。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正逢慈禧太后七十大寿。这一年的殿试中,主考官们发现应试举人中有个叫王寿彭的,寿彭是寿比彭祖的意思,彭祖是传说中的老寿星,活了800多岁。为讨慈禧欢心,考官们决定拟定王寿彭为第一名,呈太后审定。果然慈禧见了这个名字很喜欢,很顺利就钦点他为状元。

实习生 武丽敏 合肥晚报 合肥都市网记者 郑静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