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社会治理精细化 提升政府社会治理绩效水平

(原标题:推动社会治理精细化 提升政府社会治理绩效水平

作为国家规划确定的特大城市、东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南京人口和规模将不断扩大,城市要素结构更加多样,内外关系更为复杂,人民群众诉求更加多元。亟需通过“社会治理精细化”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满足利益诉求、化解社会矛盾,提升政府社会治理绩效水平。

将“人”的需求作为政府公共服务及公共政策制定的出发点落脚点

社会治理精细化与企业“精细化管理”有所区别,不是局限于以追求效率为目的,而是在“全民共建共享”价值理念基础之上,实现更优质、更关注细节和更加人性化的管理效果。社会治理的精细化就是要将“人”的需求作为政府公共服务和公共政策制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人”的体验作为检验社会治理创新实践的唯一标准。

社会治理精细化并不意味着政府对社会事务“大包大揽”、“事必躬亲”,而是在职能转变的前提下,明确政府发挥作用的领域和限度,通过内在改进和外部协作的方式,实现治理效果的精细化。多元治理结构需要创造性地处理政府、市场、社会、公民等不同主体的关系,搭建“共建”平台,整合利用各种资源的优势特点,积极主动发现和回应诉求,确保全民“共享”社会治理成果。

社会治理精细化要摈弃粗线条的、一个制度政策管一大片的现象,运用多样化、专业化、科学化的工具和手段,及时有效地回应民众日益增长治理需求。因此,要根据不同治理特点综合运用法治、德治、行政手段、市场、科技、大数据、社会工作等手段,用专业化队伍和科学化管理促进科学发展。

社会治理精细化需要科学设置管理流程来推动,改变重结果、轻过程的目标分解方式,变粗放的指令下达方式为精准的权变配置方式,实现社会治理主体管理框架的法治化、标准化、执行的细节化以及服务的人性化。剔除不必要的行政事务和流程,简化行政程序;形成各部门接纳认可的格式化、标准化的统一作业标准,促成规范行政;建立信息互联平台,破除参与治理各方的信息鸿沟,减少沟通成本。

“精细管理”一词源于商业管理,社会治理的精细化同样需要设定绩效目标,运用立体的绩效评估体系为治理的精细化提供规范化的执行框架。通过专业化的岗位职责体系、科学的目标管理体系、公正的绩效考核体系、多元立体监督体系,实现资源优化配置,降低社会治理成本,提高社会治理绩效。

培育“四大基因”,推动社会治理精细化

对照社会治理精细化目标人性、结构多元、手段科学、过程规范、结果效能的要求,南京可以培育法治、自治、数据和绩效“四大基因”,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

培育“法治基因”,保障社会治理规范化运行。

社会治理精细化应以具备法律依据为前提,做到目标具体、监管有据、责任明确,让治理过程有法可依、有据可寻;制度之间的功能需要耦合,制度结构要形成严密的闭环。一是标准化制度。在管理和服务过程中,应尽量在同类管理和服务中统一标准,以精细化的理念层层落实目标,尤其是矛盾调解、信访、网格管理、突发事件管理、特殊群体管理等领域。二是责任清单制度。全面推行政府职能部门和基层社区社会治理权利清单制度和自治清单制度,解决社会治理主体职责不清问题。三是社会监督制度。建立政府规范性文件、重大决策、行政合同的合法性审查机制,加强公众参与和专家点评机制,进一步规范基层政府公共权力的运行,强化依法行政。四是法治教育制度。强化政府依法行政意识,引导群众依法行使权利、表达诉求、解决纠纷。 

培育“自治基因”,构建立体互动式治理平台。

基层是实现精细化的突破口,社会治理精细化需要社会的广泛参与和回应才能够准确把握社会需求,形成“全面感知、快速传达、积极响应、多元参与”的立体互动治理模式。南京“网格化”、“大联勤”、“街道中心化”、“12345热线”等创新做法,极大地发挥了社会组织、公民的积极主动性,但仍需深入挖掘和动员社会治理资源,强化基层“自治基因”。一是社会组织与基层政府要从依附的“伙计”关系转变为平等的“伙伴”关系;二是社会组织与公众要从利益关系转变为协商关系;三是要开发和利用已经被居民认同、可操作的网络平台,打通网络问政“最后一公里”;四是各区应依据自身发展情况,建立区、街道、社区一体化的民意反馈渠道和民生互动平台,形成民意收集、民生响应、协作化办公等创新机制。 

培育“数据基因”,搭建社会治理信息化平台。

数据不清就不可能实现精细化治理,政府部门在出台相关规范和政策时,应当主动运用大数据手段,建立“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管理机制,减少因缺少数据支撑而带来的偏差。大力推动政府各部门社会事业数据融合和资源整合,尤其是南京各区网格化信息系统,从而整合减少“信息孤岛”和“信息打架”;开展社会领域基础信息采集工作和分析处理,拓展数据和信息收集的渠道,把社区网络数据、新闻媒体数据、微博数据、微信数据、治安监控视频数据等纳入数据和信息收集的范围。通过对社会治理大数据的分析,形成社会治理需求,转化为有针对性的社会治理和社会服务,预测和判断南京社会治理特征和趋势。

培育“绩效基因”,探索社会治理考核指标体系。

绩效评估是对社会治理进行过程控制和结果控制的调节装置,也是引导政府管理和服务方式转型的指挥棒。社会治理精细化亟需强有力的社会治理牵头部门,探索建立“社会治理考核指标体系”,保证各项社会治理目标精准完成。考核指标体系应当结合“主观指标”与“客观指标”,采取“上下结合”的方式,综合考量社会治理的投入产出、规范性、标准性、回应性、满意度等指标。通过建立健全“评价—整改—反馈”工作机制,不断细化和完善评估体系,实现对社会治理供给侧对治理需求侧的精准、有效、及时的回应。

(作者为南京市委党校社会学教研部讲师、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生) 

(原标题:推动社会治理精细化 提升政府社会治理绩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