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钢能源价值观:三军未动 粮草先行

湘钢工农闸中水回用水站全景。

湘钢工农闸中水回用水站全景。

135MW高温超高压电机组为湘钢提供85%的自发电。

135MW高温超高压电机组为湘钢提供85%的自发电。

湘潭在线7月19日讯(湘潭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曾佰龙 通讯员 邓华丽 实习生 范敏)日前,从国家发改委传来消息,湘钢能源管理案例被评为我国首批优秀能源管理案例,全国仅8家企业入选,湘钢是钢铁行业中唯一获此殊荣的企业。荣誉的背后有怎样的故事?对于湘钢而言,开门三件事是煤、电、气,这三件事也是能源管理的关键,湘钢通过打造二次能源利用生态链,节能减排,增产增效。

以气代煤 气象一新

眼下酷暑难耐,湘钢游泳馆的游泳爱好者多了起来,馆内春夏秋冬恒定的水温,是其受到青睐的主要原因。很少有人知道,湘钢游泳馆的恒温游泳池,一直靠钢铁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余热资源支撑。

在钢铁制造过程中,生产线会产生三种副产煤气:高炉煤气、焦炉煤气和转炉煤气,湘钢将这三种煤气全部回收用于主体生产,富余煤气用来发电。对厂内余热资源按品质回收,用于生产低压蒸汽和热水,为医院、澡堂、游泳馆、食堂提供所需热源。医院、澡堂用的热水,食堂用的蒸汽都是由此而来。通过阶梯式的二次能源综合利用方式,让湘钢的能源利用效率上了一个新台阶。

为了让气最大限度的取代煤,湘钢在“十二五”时期,开始走技术节能的路子。湘钢能源环保部首席工程师雷勇说:“湘钢先后淘汰了四座烧煤的老旧锅炉,改成高温超高压全燃煤气锅炉,发电效率从18%提升到了35%;同时,湘钢坚持余热余能资源“就近回收,就地使用”原则,合理优化厂区能源管网,进一步提升煤气综合利用效率,初步估算提升约五个百分点。”

通过一系列技术改造、管网优化,形成了新的二次能源生态链,湘钢解决了长期以来能源转换回收、利用率不高、综合效益没有充分发挥的困境,开创了能源再利用的新局面,以气代煤的举措使企业每年节约标准煤约6.62万吨。

以气代电 扬眉吐气

2013年以前,每到用电高峰期,让湘钢人最为揪心的高温压负荷会如期而至,企业经常被拉闸限电,这让湘钢一直很“憋气”。困局如何破?湘钢选择“以气代电”能源综合利用之路,这也是完善二次能源利用生态链的重要一环。

2013年之后,湘钢开始“以气代电”,利用主业生产所产生的副产煤气发电,一举变废为宝。“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年我们外购电量最高达到了26亿度,从2011年开始利用二次能源煤气来发电,这一费用就开始逐年减少,去年全年企业所用的38亿度电中,有32亿度是自发电,企业实质上只购买了6亿度电,自发电占比最高时达到100%,甚至反送国家电网。”湘钢能源部部长何峰说。

湘钢人会算经济账,通过“以气代电”,湘钢去年创效达到5.39亿元,三年累计节约标准煤17万吨。

敢想敢干 树立标杆

湘钢能源管理进行战略调整时,企业正在战危机、降成本,投入10多个亿打造能源管理新生态,是背水一战前的“冒险”。现在回过头来看,湘钢人这步险棋下得值。

2012年以前,湘钢是以“能源为辅、生产最大”的规模效益观念为指导的能源管理。之后连续几年,湘钢的生产经营受内外部环境的影响,效益直线下滑。

危机时刻,湘钢人一头抓生产,一头抓能源管理,一边顶住连续亏损的强大压力,一边果敢地提出“优先发电、之后排产”新举措,规模效益理念开始向“能效最优”的能源管理新理念转变,用湘钢人自己的话说:“企业真正开始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了。”

湘钢总经理曹志强说,企业确定了以“系统降低能耗,科学提升能源利用效率”的能源管理总体方针,认真向兄弟单位宝钢借鉴经验,对标宝钢在能源管理上的细则标准。同时引入了“三流一态”能源指标管理体系,将公司的能源流与生产制造流、资金流和设备状态流相融合,打造出了一条高效益的能源二次利用生态链。

俗话说:“三军未动,粮草先行”,稳定的大后方是打胜仗的基础。湘钢正是有了高效的能源管理体系,才有了一个良好的二次能源综合利用生态链,才有了稳定的大后方。湘钢去年开始止亏为盈,今年上半年实现盈利达到10亿元,科学的能源管理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湘钢能源管理案例获全国殊荣,实至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