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克那村的“变迁”之路

  以前,在广河县各乡镇村社中,说起水泉乡克那村,给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问题多、矛盾深、群众爱上访,党群、干群关系紧张,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后进村”。然而,从去年开始,这个出了名的“上访村”“矛盾村”“问题村”,利用半年时间一跃成了全县的“先进村”。“凤凰”涅槃的奥秘是什么?近日,记者走进克那村,实地探访了该村“华丽转身”的前前后后。

  去年12月,正值克那村“两委”班子换届,全村党员群众认为选好带头人很关键,于是积极参与投票,通过民主推荐,全村群众推选出了自己的“意中人”。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新一届村“两委”上任后,紧紧抓住“群众利益无小事”这一牛鼻子。首先,确定了村委会年度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利用会议、专题讲座和远程教育站点等形式,组织开展学习。围绕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使党员集中性教育和经常性教育成为常态。在村致富能人和大学生中发展党员,不断增强致富能力和信心,充分发挥基层党员的先锋引领作用,带领全村群众早日脱贫致富。其次,完善了村委会制度建设,制定了严格的值班制度,规范请销假制度,要求每位村干部按时上下班,落实签到制,书记带头坚持12小时值班制,做到“门常开、人常在、事常办”。村级重大事项实行“四议两公开”,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对于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实行点题公开,把公开的主动权交给群众,充分保障群众的知情权。

  同时,新一届村“两委”班子在积极化解矛盾,服务好群众最后一公里上狠下功夫。主动摸排基层矛盾,努力将矛盾处理在萌芽状态。对反映到村委会的问题能现场答复的绝不拖延,不能当面解决的村委会制定专人调查了解,开会研究,确实无法解决的报告包村领导会同相关部门协商办理。截至目前,在换届后的短短半年时间内共解决和调解各类矛盾纠纷38起,再也看不到克那村群众上访的身影,从而彻底摘掉了“上访村”“矛盾村”“问题村”的帽子。

  各项制度的健全完善,为加快基础建设和农民脱贫致富步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积极与交通、扶贫、财政部门争取经费,硬化了村社道路。县上启动了齐家镇到水泉乡的县道整修,使克那村告别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道路状况,群众切实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思想观念有了明显的变化。

  前几年,因易地搬迁,8、9两个社25户搬迁户多次赴省州上访。矛盾纠纷致使该村产业发展思路不明晰,基础设施滞后,惠民政策和项目难以落实。一直以来,全村没有一条像样的硬化道路,群众出行、学生上学极其不便,村民的农产品和生产生活物资无法及时运出运入,群众对原村班子不满意、不认可,十年多的时间里村“两委”班子换了好几茬。眼看全乡其他村都通上了水泥路,群众脱贫致富步伐加快了,家家户户在奔小康的路上奔忙着,克那村的群众羡慕不已……

  穷则思变,去年新上任的村支部书记到任后,带领“两委”班子成员深入群众当中广泛开展调研工作,认真听取村民意见、建议,多次组织召开村“两委”工作会议、全村党员大会和群众代表大会,找病根、提良策。找准症结后,克那村“两委”班子先从群众反映最为强烈、关注度最高的易地搬迁矛盾纠纷化解和道路畅通工程项目实施为抓手,优先解决制约全村发展的瓶颈问题。经过多方努力,成功化解了困扰克那村长达10年之久的易地搬迁上访问题;积极抓住全县决胜脱贫攻坚的大好时机,一次性硬化道路5条9.5公里。

  如今走进克那村,一条条宽敞的水泥路纵横交错,连接每家每户,面貌一新的村委会干净整洁,到处透露出一副昂扬向上、欣欣向荣的景象。今年上半年,克那村群众自发给乡党委和政府赠送了“修路造福暖人心,情系群众办实事”的锦旗,村民马二洒激动地说:“路通到了家门口,生产生活条件改善了,孩子们上学也方便了,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