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流还是"噱头"?无人便利店会做鱼蛋车仔面

潮流还是

  无人超市的商品墙。

潮流还是

  市民正在无人商店饶有兴趣地购物。

  走进超市、便利店,却不见销售员、收银员,这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7月8日,马云的第一家无人超市在杭州开业,不仅室外排起长龙,也刷爆朋友圈。而在广州,这股“无人”风潮也已来袭。记者巡城发现,在广州天河、越秀、海珠等多个区,各种各样的“无人超市”、“无人便利店”先后登场,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来尝鲜。然而在这些商店中,哪些是真正的“黑科技”,哪些只能算是“蹭热点”的噱头?

  体验:无人便利店会做鱼蛋车仔面

  14日中午,记者来到了广州塔商业区的这家名为“未来商店”的24小时无人便利店。只见店内已有不少顾客前来“尝鲜”,店内面积20多平方米,分为取货区、选购区和就餐区,就餐区是一长条吧台式餐桌,能容纳5人,餐桌摆放着一次性筷子、调味瓶、纸巾。选购区则有一堵模拟真实场景的商品墙:货架上放着五花八门的饮料和零食,在每一款商品旁边,都有一个二维码。店面的墙上,还有几部嵌入式的平板电脑屏幕,上面同样闪动着商品信息。整个商店内找不到任何实体商品的痕迹。

  只要扫一扫二维码,就会跳出菜单页面,显示店内售卖的商品分为食品、饮料和日用品三大类,品类有200多种,其中熟食约10种。据介绍,系统最多能支持的商品种类多达1000种(件),下单后,对于非“鲜食”类产品,系统就像传统的自动售卖机一样将商品“丢”到框里,顾客取走即可;而对于“鲜食”类,从烹饪、冲调、取货、结算、清洁均由机器完成。

  在取餐区的电子屏上,即可显示出订单和制作进度。大约1分钟后,鱼蛋车仔面制作完成,窗口闸门自动打开,里面放着食物和包装精致的调料包。而在就餐区用餐完毕后,只要按下清洁按钮,垃圾就会回收。

  创业:便利店老板开发“无人店”

  没有人工操作,一碗鱼蛋车仔面如何炮制出来?原来,这家商店的技术团队来自佛山的一家年轻企业,创始人是80后徐海成,他曾在大工厂开了一间便利店,每天的售卖量很大,由此产生的高峰期排队过长、商品盗损高、用工需求大等问题触发了他开发“无人便利店”的念头。

  “未来商店”软件团队负责人林小龙说,店里的鲜食都保存在5℃的全密闭无尘机器厨房,通过机械臂操控制作。比如做一碗鱼蛋面,机械臂精准地取出面后,会在设定为100℃的沸水中按设定时间煮,而且每次煮完食物的水都会倒掉。“比起传统便利店一锅水泡着鱼蛋一整天,机器人出品的鱼蛋更弹牙。”

  据介绍,如何让无人机械臂“学会”做鲜食成为团队的研发重心。从2014年起,徐海成和团队开始做全机械自动化无人便利店的研发,几年来,他的团队创造出一个可加工熟食的智能便利店整体解决方案,并申请了7项新型技术专利。经过20万次测试后,机械臂的出错率基本可以控制在万分之一左右。

  优势:能耗降低 还能用“大数据”精准营销

  据林小龙介绍,从毛利来看,无论是传统或无人便利店,大约都为30%~40%,但对比各项成本,无人便利店前期投入的设备加装修约15万元,是传统便利店的四分之一;运营中,无人店的人工成本基本为零。运营数据显示,无人店能耗只有传统便利店三分之一,这是由于机器能够精准地打开一小格来取出“鲜食”,而在商店是开整个冰箱。

  比起“账单”,林小龙更看重无人便利店的核心——“数据化”。只要到店消费过,机器就会“认出”并“记住”每一个消费者,今后根据不同的单品或人进行精准定制。“例如你特别喜欢吃鱼蛋,经常来买,机器可以针对你发起临时促销。”同时,也会根据不同店面的热销商品进行配货补给。

  走访:各种“无人”概念 技术含量大不同

  无人零售店的出现,正在颠覆着传统零售行业的销售模式。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广州多家“无人超市”借着“无人”这阵风潮火了,但当中的技术含量大有差异。

  目前,最新潮的“无人超市”核心技术是“RFID”(射频识别技术),被称作当前零售技术的“风口”。运用这一技术,系统可自动识别商品并下单。有的无人店运营者还宣称,未来可加入人脸识别功能,有过消费记录的消费者一进店,就能获得相关商品的自动推送,还可刷脸支付。

  位于珠江新城的“贩享家”无人零售店,此前已落地试业,目前正在重新装修准备正式开业。虽然说是“无人”,但其实这家商店主要以多台自动贩卖机组合而成,售卖的热食主要针对写字楼白领早午快餐的刚需。

  海珠区的一家已运营两年多的无人售货神秘商店,则是依托某连锁公寓,主要基于熟人邻里间的互相信任。顾客可以自行挑选食品并通过微信、支付宝及App进行支付,现场没有售货员,但有监控摄像头。

  而在中华广场的无人小超市,则是先扫二维码进入,挑选好要购买的商品,在设有扫描装置的门口站几秒,系统便能自动结算,手机支付完成后,大门便会自动打开离开,不过最大的问题还是店内商品品类比较少。(文/记者申卉 图/记者陈忧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