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存的两幅画像收藏于天津博物馆

  中国古代帝王有绘制功臣肖像表彰其功绩的习惯,无论是东汉初年的“云台二十八将”,还是唐太宗的“凌烟阁功臣像”,都为后世留下了一个个帝王将相的故事。

  清代乾隆年间紫光阁功臣像是现今唯一流传于世的古代功臣画像,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与传统肖像画相比,紫光阁功臣像在人物姿势、服饰、像赞、绘画技法等方面具有鲜明的特色。据记载,曾经保存在中南海紫光阁中的数百幅功臣像在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的战火中被劫掠殆尽,今天仅存的20余幅画像散落于世界各地,我们国内仅存的两幅画像全部收藏于天津博物馆,成为清代宫廷绘画研究的珍贵遗迹。

  清乾隆年间,清朝中央政府曾多次派兵出征,平定叛乱。每次军队凯旋,乾隆皇帝都要下令为征战中的功臣绘制画像,并将它们悬挂在中南海紫光阁内,这也是当年武将的最高荣誉

  说到紫光阁功臣像,不得不提中南海紫光阁。中南海紫光阁位于北京西苑中海的西岸,在明清时期是皇家演武的场所,明朝的皇帝在这里观看射箭比武,其原址为一个平台,后来废台建阁,取名“紫光阁”。到了清朝,这里又成为皇帝殿试武进士和检阅侍卫大臣的地方。

  清乾隆年间,清朝中央政府曾多次派兵出征,平定叛乱。为了宣扬自己的“十全武功”,每次军队凯旋,乾隆皇帝都要下令为征战中的功臣绘制画像,并将它们悬挂在中南海紫光阁内,这也是当年武将的最高荣誉。

  清朝于敏中的《日下旧闻考》中记载,乾隆二十年(1755年),清朝政府平定西域得胜,在庆功的同时,“上嘉在事诸臣之绩,因葺新斯阁,图功臣大学士忠勇公傅恒、定边将军一等武毅谋勇公户部尚书兆惠以下一百人于阁内。五十人亲为之赞,余皆命儒臣拟撰”;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清军平定四川凯旋,“复命图大学士定西将军一等诚谋英勇公阿桂、定边右副将军一等果毅继勇公户部尚书丰升额等一百人,列为前后五十功臣。御撰前五十功臣赞,命儒臣拟撰后五十功臣赞……”到了乾隆后期,又增加了《平定台湾功臣像》50幅、《平定廓尔喀功臣像》30幅。也就是说,仅乾隆一朝,历次绘制并悬挂在紫光阁内的功臣像,总共就有280幅之多。以后几代皇帝,对“紫光阁功臣像”仍然有所增添,天津博物馆所藏的《散秩大臣喀喇巴图鲁阿玉锡像》 即是其中之一。

  天津博物馆馆藏的这件《散秩大臣喀喇巴图鲁阿玉锡像》图轴,绢本设色,纵185.3厘米,横94.7厘米。这幅作品描绘的阿玉锡其人究竟立下了何等战功从而获得如此高的荣誉呢?阿玉锡为准噶尔属司牧臣,为当时平定叛乱立下了不朽功勋。1755年,他纵马挺枪,率领24名骑兵,乘夜幕直捣敌营。一马当先的他使得敌兵丢盔弃甲,清军大获全胜。阿玉锡在平定西域的百名功臣中名列第33位,故乾隆皇帝亲笔为其画像题赞。我们今天在这幅画像的诗堂位置所见的就是乾隆皇帝在庚辰年(1760年)的御笔亲书。

  如此大规模的绘画创作,动用的人员绝对不会只是艾启蒙和金廷标两位画家,可惜的是,其余参与的画家都没有留下姓名

  值得一提的是,阿玉锡的这次战功,不仅使他位列紫光阁功臣像中,还被宫廷西洋画师郎世宁绘制成一幅《阿玉锡持矛荡寇图》,这张图将阿玉锡纵马挺枪、杀入敌营的精彩瞬间永远地记录了下来,现在这幅作品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

  天津博物馆书画部主任于悦介绍:“这幅图轴无款识,因此它的作者无从考证,但可以肯定的是,作画者为当年的宫廷画师。”学者聂崇正在研究清宫内务府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时,发现其中有些材料能够为我们寻找这些肖像画的作者提供一些线索。如:“乾隆二十八年十月十四日,接得郎中德魁等押帖一件,内开十月十二日太监胡世杰传旨:前五十功臣像,著金廷标照手卷像仿;挂轴稿著艾启蒙用白绢画脸像,衣纹、著色著珐琅处画画人画。钦此。”又如:“乾隆二十九年五月十九日,接得主事金辉、库掌柏永吉押帖一件,内开本月初十日太监胡世杰传旨:次五十功臣图,衣纹著画院处画画人起稿呈览绘画。钦此。”

  档案内提及的画家艾启蒙为波希米亚(今属捷克)人,他于乾隆十年(1745年)来到中国,同年进入宫廷供职,擅长画人物、动物,作画基本上采用西洋画法。另一位提及的中国画家金廷标,字士揆,乌程(今浙江湖州)人,出身于绘画世家,擅长画人物、山水、花鸟画。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乾隆皇帝第二次南巡时,金廷标主动献画获得赞赏,于同年六月进入宫廷供职。当然,如此大规模的绘画创作,动用的人员绝对不会只是艾启蒙和金廷标两位画家,可惜的是,其余参与的画家都没有留下姓名。

  这幅图中人物面目体现了欧洲绘画的特色,而在服饰、衣纹、武器的绘画中则体现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特色。可见,这幅功臣像是清代宫廷绘画中西合璧的作品,对于清代中西方文化艺术交流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

  细观天津博物馆这件《散秩大臣喀喇巴图鲁阿玉锡像》,图中阿玉锡挎弓带刀背箭,跨步站立,左手持矛背于身后,一位勇猛的武士形象跃然纸上。画家在强调人物总体形象塑造的同时也十分注重对细节的描绘,如阿玉锡所穿的金属软甲环环相扣,细致入微,而其所佩宝刀刀鞘上蒙的绿色鲨鱼皮也被认真地绘于图上。

  于悦介绍,中国古代肖像画的功能为记录帝王、名臣的事迹,“相比传统肖像画多以墨线勾画轮廓、再加色彩渲染的技法,呈现出的人物面貌较为平面,而这幅《散秩大臣喀喇巴图鲁阿玉锡像》给人最为突出的印象就是阿玉锡的面部明暗变化与立体感较强,于解剖结构上也较为合理。”之所以有这样的效果,是因为这幅图中人物面目以色彩渲染的浓淡、深浅刻画出了凹凸的效果,体现了欧洲绘画的特色,同时也是西方艺术对于中国画影响的印记,而在服饰、衣纹、武器的绘画中则用线条勾勒加以色彩的平涂,体现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特色。可见,这幅功臣像是清代宫廷绘画中西合璧的作品,对于清代中西方文化艺术交流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

  目前,我们国内仅存的两幅紫光阁功臣像全部收藏于天津博物馆,这幅《散秩大臣喀喇巴图鲁阿玉锡像》即为其一,另一幅为《领队大臣成都副都统奉恩将军舒景安像》,舒景安屡立战功,多次受到朝廷嘉奖,所以乾隆皇帝将其列入功臣榜,这幅作品的珍贵程度也是可见一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