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安以聚集高端人才为抓手,打出了系列人才政策组合拳

 

近年来,宝安以聚集高端人才为抓手,打出了系列人才政策组合拳,打造有影响的人才工作精品项目,以留住人才为目的,创建让人才满意的工作、生活环境。

建立“1+1+1+N”工作机制 每年安排上亿元专项资金

今年,宝安区建立了一套“1+1+1+N”工作机制,即“党管人才工作机制”+“人才优先投入机制”+“宝安区贯彻落实市里关于促进人才优先发展的若干措施”+“N”(宝安区在创造人才环境、打造人才项目方面的N项工作)。

第一个“1”是建立了党管人才工作机制。成立了由区委书记、区长担任双组长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涵盖组织、宣传、人力资源、发改、经促、科创、教育、卫生等18个区直职能部门,形成了“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职能部门负责实施,相关单位合力协作”的工作机制。

第二个“1”是建立了人才优先投入机制。2015年以来每年安排不少于1个亿的人才工作专项资金,并新设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为人才工作开展提供组织保障和资金支持。今年安排人才工作专项资金1.5亿元。

第三个“1”是《宝安区贯彻落实市里关于促进人才优先发展的若干措施》政策文件。在全面贯彻落实深圳市委、市政府《关于促进人才优先发展的若干措施》(共81条)的基础上,按照“1∶1配套”的原则,制定了覆盖范围更广、投入力度更大、服务保障更优的《宝安区人才政策实施方案》,分为22个部分、88条、286个政策点,建立了“因才施策、精准覆盖”的人才政策体系,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区人才政策的叠加效应。

“N”是指N个精准对标人才的项目,如对标紧缺人才的“1000工程”、院士村建设、“柔性引才”计划等。2016年宝安区出台了紧缺人才“1000工程”,拿出1000套低租金住房,向区内教育、卫生、产业、创新、综合五个领域征集1000个紧缺人才岗位,岗位与住房一对一匹配,符合条件的岗位人才通过审核后即可入住匹配房源。目前已有800余人入职,另有100多人达成了签约意向。

制定柔性引才政策集聚大咖 “院士宝安”取得阶段性成果

今年5月,宝安区启动建设“中国深圳国际院士科技创新中心”,计划成建制引进诺奖、院士团队,打造世界级科技转化中心。其中,选址石岩湖的国际院士村作为创新中心的四大板块之一,主要为院士提供学术交流和思创场所。根据诺奖得主、院士等尖端科学家的实际需求,宝安正在制定石岩湖国际院士村柔性引才相关政策,创新与院士科学家的合作方式,鼓励院士科学家以多种途径、多种方式与宝安开展产学研合作,鼓励建设以市场为主体的院士产业园,设立基金支持院士科研创新项目,并在现有科技创新和产业扶持政策的基础上,对院士在宝安科技创新给予较大力度的资助。目前,宝安在引进院士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已有2位诺奖获得者、9位院士入驻院士村。

开展海外招才引智行动 抢占引进海外人才制高点

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增强、人才引进体制机制愈加健全,留学人员出国与回国人数比例大约从3.15:1下降到1.26:1,近80%留学人员完成学业后选择回国发展,专家分析或迎来最大留学人员“归国潮”。

今年8月,宝安区携本土企业赴马来西亚、澳大利亚、新西兰三国进行人才政策推介,招揽海外人才。这次出访,即为契合海外人才加速回流节点,抢抓“归国潮”引才机遇,共与5所高校达成人才交流合作意向,吸引人才300余名,收效颇丰。通过细分领域行业、精心设置岗位条件,出访企业需求与海外人才素质的精准匹配,90%以上的参加人员与到访企业进行深入接触。另一方面,宝安鼓励本土企业布局海外市场,成立驻外办事机构,可成为深圳市人才政策辐射海外的基站,切实将人才引进的覆盖面向全球拓展。

紧密对接德国工业4.0 引进“双元制”职业教育

为打造“中国制造2025”对接德国“工业4.0”先行区,宝安以宝安中德(欧)产业发展合作联盟、中德(欧)产业示范园建设为契机,与德国高级专家组织、留学社团和猎头机构合作,聘请德国高级专家、工程师来宝安进行技术指导,首批已有20家规上企业提供了30个岗位需求,银宝山新、新伟电器已率先引进12名德国专家。宝安还引进了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在宝安职教集团开设“双元制”实验班,筹建中德合作国际职业学校等工作也在紧锣密鼓推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