铲除山寨“国际赛事”滋生的土壤,以平和的心态陪伴孩子健康成长

日前,“中国国际节能环保科技协会”“中国公益事业促进会”“中国法律教育协会”……乍听起来,绝大多数人都会把这些“国字头”的协会当作是有官方背景的正规组织。实际上,这些组织属于没有在国内合法注册的山寨社团。近来,一些山寨离岸社团针对青少年群体举办了五花八门的赛事,只需要花几十块到几百块,就可以在网上报名参赛,甚至出现个别比赛组委会给家长发空白证书,“要几等奖回家自己填”的情况。

    不少望子成龙的家长们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花重金给孩子登舞台、上电视、拿大奖铺道路,仿佛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挺起腰板,满足人无我有的虚荣心。诸如国际青少年艺术节、“大中华”杯全球华语大赛此类冠有“国际”、“全球”等名号的比赛,“巧妙”迎合了这些家长们的需求。

    这类所谓的国际比赛,不仅山寨,更与培训、旅行产品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条青少年比赛产业链。比赛的报名费并不是这些比赛组委会赚钱的目标,出书、决赛缴费、出国比赛等一系列后续活动才是真目标。近年媒体关于山寨“国际赛事”内幕的揭露多有报道,然而总有一部分家长明知是坑,也心甘情愿往里跳。究其缘由,还是这些唬人的噱头让家长们很“欣赏”,这种因参加“权威赛事”而幻想出的心理快感,本质上就是一种自欺欺人。

    给钱就能得奖的比赛,还是不参加为好。铲除山寨“国际赛事”滋生的土壤,政府有关部门除了应加强监管和惩治力度,及时清理层出不穷的山寨赛事,依法追究组织单位、主办方的法律责任之外,也应做好相关宣教工作,引导家长改变功利性观念,摒弃贪抄捷径的心理,以平和的心态陪伴孩子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