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之危机,始于收购摩拜

摩拜陷入困境,共享单车一片哀嚎。而美团却一心想要吞并“出行市场”,这一次是险中求胜还是破釜沉舟?收购摩拜,真的能如美团所愿,能以“出行”为线链接全部生活服务,而使美团所有产业形成生态化经营效应吗?

  巨头之战,充斥各种经营谋略,为使大家能够洞悉现象背后的动因,荒草地股权资深顾问将从美团收购摩拜的背景和动机、及其收购假设和可能出现的收购结果等,对巨头的相关经营策略进行分析和还原。

  美团收购摩拜的背景

  据知情人介绍,在美团内部,由于老股东持股时间较长,而现阶段美团在国内国外上市的困难都较大,迫于股东们的压力和美团全线作战均陷入胶着状态的现实情况影响,王兴其实压力很大。因此看似王兴主动出击领域,其实也是压力下的被动选择。王兴面临的选择不多:要么推动美团上市、要么禅让、要么给美团和股东们打“强心针”。最容易操作和最能让王兴接受的显然是后者。于是在综合平衡后,王兴选择进入“出行市场”。实际上,王兴对于进入出行市场,也是经过周全思考的:A、对于美团外卖业务,美团要在短期内一统江湖,估计不太可能,因为饿了么本身是个很强的对手,同时饿了么身后站着阿里,以阿里(未全资收购饿了么前)位居第一大股东的情况,以及马云对线下交易的重视,美团主业与饿了么的战争,短期内根本没有胜算;B、在酒店、旅行等领域,沈南鹏的携程是绝对的江湖霸主,因此这个领域也是很难突破的(沈南鹏控制多家连锁上市酒店和携程平台,并红杉的资本背景都是现实需要考虑的问题)。C、出行与生活消费的结合是天然的,而滴滴用钱砸出来的市场规模,显然还没有形成相对较深的护城河。因此从主业的战略突破上,王兴盯上了出行领域。美团的困境,需要王兴敢于讲一个“更伟大的故事”。

  在寻找一个突破点,除了涉及网约车市场,王兴将触角也伸向了摩拜共享单车,正如王兴在饭否发布的消息:摩拜是少有的真正原创,是难得的有设计感的品牌,有巨大的社会价值,将和美团一起开创美好的未来。

  美团收购摩拜的假设

  美团以35%股权置换和65%的现金收购了摩拜单车。出行大战在即,美团如此大的手笔和快如闪电的收购,什么样的经营谋略使王兴做出这样的举动呢?

  上面说了,王兴将“出行”作为美团突破的战略发力领域,因此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尝试还原王兴收购摩拜的相关战略谋划:

  A、出行根据地。收购摩拜,显然是为出行战略进行服务的。通过收购摩拜,美团建立了出行市场的根据地,使美团在“本来无一物”的出行领域立下了脚跟。

  B、换一种方式花钱。美团曾号称要在出行大战中,砸下10亿美金。砸钱的结果是短期内流量的迅速拉升,但王兴很清楚,砸钱无法培养出用户忠诚度和消费习惯,因此与其用10亿美金来砸市场,不如用这10亿美金来拿下摩拜。

  C、出行产业链压制。摩拜是出行链条中的最后一公里的产业节点,自有其在出行领域的独特价值。自滴滴失去“OFO”后,拿下摩拜能对滴滴在出行产业链条上的扩张和业务闭环形成压制。虽然滴滴还有小蓝单车,但相对摩拜的市场地位和运营效率,显然在最后一公里上,滴滴至少短期内无法撼动摩拜的地位。

  D、自有接盘方。摩拜的线下流量价值,自然是受到“AT”两家巨头关注的,因此此番折价拿下摩拜,美团并不愁日后的交易接盘方,而且很有可能还能赚上一笔。

  E、融资需要和估值填充。美团各战线仍焦灼,并将是持久战,因此仍需巨额融资来维持企业经营业务和竞争,由此美团需要“出行和摩拜”来讲一个具有新的想象力和成长空间的故事。

  F、商家补贴王牌。美团通过“商家补贴骑行费用”能促进摩拜的流量变现,此举系王兴进攻出行领域的“王牌”,即美团商家为用户“车费”买单,而商家获得用户流量。美团用“不出钱(商家出钱,不需美团出钱)”模式狙击滴滴的“赚钱模式”,其在价格战中的竞争权限被放到无限大。此举是王兴进入出行领域的王牌,待美团出行的用户到达一定量级,此牌一出,滴滴的巨额现金储备将不再是竞争优势。

  除上述因素外,需要提及的一点是:王兴不仅深知滴滴的护城河很脆弱,同时王兴相信自己在经营谋略与竞争上,能更胜程维一筹,而在执行力的比拼上,王兴也不会输给程维。

  滴滴通过“外卖业务”反击美团,显然是棋差一着。导致美团进攻出行领域的原因,是滴滴在出行市场的护城河就像“纸老虎”,而滴滴没有去强化自身的竞争壁垒和修补漏洞,以封杀住竞争对手,反而去没有任何产业依托的竞争对手的主战场上发起攻击,显然是为战而战。事实证明效果甚微。

  此棋凶险,危机之始

  上面讲了美团收购摩拜的背景、动机和相关战略假设,那么美团收购摩拜到底会产生怎样的收购结果呢?是否一切尽如王兴预期?

  荒草地将尝试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对此次收购的战略举措进行分析:

  A、现金流危机。目前来看美团最重要的是资金的储备,由于美团目前各个业务战线还没有实现很好的盈利,并将长期处于拉锯战的胶着状态,因此美团的持续经营仍然需要巨额融资来进行支撑,因此资金和现金流是美团当下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而摩拜每个月几个亿的现金消耗,必然将使美团的现金流拉得更紧。

  B、美团出行的增量速度与资金消耗。在没有足够的消费规模(包括供需两端)的基础上,其“商家补贴”的王牌显然暂时打不出效果来,而需要消费规模量,短期内对消费行为的贴补显然是必需的,由此势必加重美团的现金流压力;而相对于滴滴的巨额现金储备,美团显然不具备在出行领域长期打消耗战的优势,因此“速度和短期的巨额现金消耗”在成为王兴战略的同时,也成为王兴最大的隐忧。

  C、高估摩拜的产业协同效应。因为出行方式的差异和其应用场景的限制,实际上美团吃喝玩乐更高频的应用方式是“汽车出行”,而非短途的自行车出行,因此骑行本身与美团主业的产业协同效应会很低。

  D、高估摩拜出于滴滴出行业务的冲击。由于滴滴的主要出行场景是汽车,因此收购摩拜对于滴滴的“汽车出行市场”的影响其实并不大;滴滴之前与OFO、小蓝车的产业链协同效应并未得到有效体现,实际上是因为两种出行方式的链接在需求上是有问题的,即汽车出行后转自行车的概率相对很低。自行车出行链接的是“地铁、公交”等的站点接洽,而汽车出行可能直接就到目的地了。滴滴显然是明白其中来龙去脉的,因此滴滴在作为OFO第一大股东的情况下,最终放弃了对OFO的收购和控制,显然是有思考的(此处OFO的独立与滴滴的矛盾并不是主要原因,根本在于滴滴的资本意愿强度不够)。而显然美团的急迫使其对相关业务的洞察能力出现了偏差。

  认为“收购摩拜”对于美团来说是一步险棋,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基于摩拜现有的一个月亏损几个亿的状态,有可能会奠定美团的地位,同时也有可能会毁了美团。

  综上所述,荒草地股权资深顾问认为,美团通过“收购摩拜”填充和提升了估值,但其将珍贵的融资信用给美团的股东们画了一个更大的饼,无论是主动选择还是迫于无奈,王兴看似缓解了美团的危机,但也很有可能是酿成更大危机的开始。

  两军交战,在于兵力之多寡,更在于主将之谋略。

  先胜而后求战,王兴是有谋略的。王兴若胜,胜在谋略;王兴若败,也败在谋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