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检法”诈骗虽不是什么新招数,但骗子也会利用多种骗术设下“

冒充“公检法”诈骗虽不是什么新招数,但骗子也会利用多种骗术设下“连环套”。近日,市民苏女士就被这“连环套“整蒙了,被骗了330余万元后才幡然醒悟。

这伙骗子挺贴心!骗走330万,月月不忘留下生活费

今年3月23日,苏女士接到一位自称“平安银行业务员”打来的电话,说她1月10日办理的信用卡有一笔8968元的消费,可苏女士表示自己并不知情。

“哟,那得快点报案啊,不然该扣你钱了!”“业务员”“设身处地”为苏女士着想,并“热心”地帮她报了案。

“您好,我是西城公安分局民警,有人替你报案……”接通了“民警”的电话,苏女士听到了对方背景音里的讨论声:“哟,这个苏某某还涉嫌国家重大金融案呢!”这一下苏女士慌了神。为自证清白,她不得不向随后打来电话的“刑侦队长”做解释。

对方表示,相信苏女士是无辜的,但为证清白,她得继续配合。

“他说稍后一位杨主任会和我联系,让我端正态度,拒绝配合将追究责任……他还教我如何跟杨主任申请‘资金清查’,说这是证明清白的关键!”

为了争取到“资金清查”的机会,苏女士还特意和这位“队长”演练了一遍。

当日,“杨主任”通过QQ号向苏女士发来了警官证和身份证,在对方的指导下,苏女士点开一个有模有样的网站,输入了对方提供的案件编号,自己的身份证照片和一张涉嫌洗钱的黑卡显示出来,黑卡上有两个大大的红字“犯罪”。成功得到她的信任后,对方开始布置任务,核心就是“保密”,对家人也不能说。

于是,3月25日和27日,苏女士特意到宾馆开房,通过QQ语音听取对方的指令,报出所有银行卡号,重新办理密码,将所有理财产品设置成“到期回卡”并将到期时间拍照发送……

“我也不知道钱是怎么没的,直到清明节前,真正的西城反诈骗中心民警先后给我和我儿子打电话询问是否遭遇诈骗,我还一口咬定没有,我得遵守‘纪律’啊!”

直到4月初,苏女士的儿子无意间更改了理财产品“到期回卡”的设置,结果第二天“杨主任”便告知苏女士涉嫌“私挪资金”,需交“行为保障金”19万元。

手头已经没钱的苏女士被告知,可以和同事借,事后如数返还。苏女士真的向同事借了钱,存到一张新银行卡里。

“现在想想实在太蠢了,第二天建行的人给我打电话说,后台检测这个新卡号被绑定了一个设备,还转钱了,问是不是我本人操作,我毫不犹豫说‘是’。”

就这样,苏女士一步步陷入骗子的圈套,通过建行、农行、邮政储蓄等手机银行,先后让对方“划走”70余万元钱。

转眼到了6月,骗子又换了新身份。

“一位‘检察长’说案件进入结案程序,但必须得攒够‘信誉积分’‘人际关系积分’才能结案。”苏女士说,“检察长”让自己去贷款,以证明自己的信誉,一万元积1分,积分越高越有说服力,结案后可做“数据还原”,借了也等于没借。

苏女士先后通过房产抵押、信贷等方式贷款259万元,分批分次存入自己的银行卡里。可到“人际关系积分”时,苏女士只借到16万元,且引起了朋友的惊觉,这时她才幡然醒悟,于7月24日在丰台区岳各庄派出所报警。

打了几个月的交道,对方无微不至的“关怀”和设身处地为她“着想”,始终让苏女士深信不疑。

“每月快月底时,他们都让我做下月的生活费用申请,给我卡里留2000元到5000元……”

“电信诈骗案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恫吓,另一种是利诱,冒充‘公检法’诈骗,主要属于第一种,并利用了当事人急于‘自证清白’的心理,市民一定要提高反诈意识,多方求证。”民警介绍说,上半年全国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高达10.1万起,五种类案发案占比超过70%,其中一种就是“冒充公检法类诈骗”。丰台反诈中心民警提示:公检法部门不会电话办案,比如通过电话、QQ、微信做笔录,更不会在电话里介绍案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