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亿这种尾巴跟着八个零的数字《八佰》

  5.5亿这种尾巴跟着八个零的数字,

  我确定了三遍才敢相信。我细细研究了《八佰》的演员表,没有发现一个天价片酬的流量,居然还能花了这么多钱?!

  

  大部分人今年走进电影院看的第一部电影,就是《八佰》。虽然电影的口碑有点两极分化,但画面震撼这件事,却达成了空前一致。哪怕是只愿意给电影打两星的朋友,都愿意分一星肯定战争实景。

  
 

  毕竟这是一个挖了河、建了楼、找军工厂做照明弹的剧组……

  

  电影界的基建狂魔, 68栋建筑全是实景。 《八佰》取材于1937年淞沪会战末期,史称“八百壮士”的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88师524团的一个加强营留守上海四行仓库,顽强抗战四天四夜,阻击日军的故事。

  

  跑到上海四行仓库原址去拍摄,肯定不可能。但是搭一个棚搞绿幕,又很难呈现出战争那种真实悲怆的质感。怎么办呢?答案只有一个,自己建。

  

  

  于是不务正业的《八佰》开始全力以赴建一个新的四行仓库。

  
 

  他们一比一真实还原了四行仓库的模样,连墙上的弹孔都没有放过。

  

  只建一个仓库够了吗?《八佰》里还有一个刺目华丽的场景,隔着苏州河与四行仓库相对的是英法租界。那里灯红酒绿,热闹繁华,一河两岸,仿佛两个世界。

  
 

  抠图特效虽然方便高效,但是会直接削弱那种身临其境的视觉震撼感。所以,剧组心一横,不仅建了仓库,还要挖一条苏州河,建一个租界。

  
 

  他们是来真的,在20万平方米的空地上开始施工,变身包工头、建筑大师、基建狂魔,把200米的苏州河造了出来,把租界68栋建筑1:1还原了出来。

  

  这么大手笔埋头苦干,才让电影画面一点儿也不虚。

  

  

  让演员和观众都能从这样的镜头里体验到身处战争的残酷和悲怆。

  

  

  imax摄影机拍摄,

  清晰的残酷,清晰的悲怆。 把实景一砖一瓦建出来,观众隔着大银幕怎么能更加真切地看到呢?答案又藏在了银子里,用imax摄影机拍摄。

  

  摄影师不想走粗糙颗粒的老套路,想要拍出更有艺术价值的画面,能呈现出一河两岸的反差对比,所以他们用的是全球只有6台的ALEXA IMAX 65mm摄影机。也因为只弄来了一台,所以一次只能拍一个机位,又拉长了拍摄周期,每一天都是熊熊剧组经费在燃烧。

  
 

  当然,也确实给了很多人对战争片新的观看体验。

  
 

  
 

  摄影机的清晰度高了,其他剧组人员就苦了。镜头怼到演员脸上,每一个眼神和微表情都会被无限发大,绝对没有含糊过去的机会。

  
 

  
 

  原本设计的戏服也要重新做了,在imax摄影机下又要有破损的粗糙感,又要有撑得起镜头考验的痕迹感。

  

  服装组70多个人把衣服沙洗石磨、日晒褪色、反反复复。

  
 

  

  道具组阵仗更大,130个人在3400平的制作间把各种枪支、弹药、武器研究得明明白白。

  

  

  服装道具都算是小事,大场面就更费钱了,光是灯就用了2000多台……

  

  苏州河畔的租界看起来喧嚣热闹,就是因为装上了700多块霓虹灯招牌,繁华程度快赶上了三里屯。

  
 

  

  另一边为了还原硝烟弥漫的战场,也用了300公斤烟油,5000公斤废报纸、3地面总共设计了50000个炸点,平均一个镜头多达700颗子弹点,烟火工程师说这是他做10部大型电视剧的数量。

  

  他们甚至还跑去军工厂研制照明弹,一颗就要8000块。可是每个大型照明弹只能着40秒,小型的能着20秒,也就是说每分钟光是烧照明弹,就能烧掉一万块。

  

  因为时间有限,军工厂生产了两百多颗照明弹,所以拍一颗少一颗。就像电影里最后这一幕,从租界的铁栅栏里伸出来受伤的手、戴手表的手、保养得很好的女人的手、战士的手、小孩的手,就燃尽了剧组最后三十颗照明弹,才拍出了这种闪烁明暗的画面感。

  

  《八佰》的群众演员也非常多,最大的场面可能有5000个群演。

  
 

  

  哪怕是群演,也经历了7个月的训练,练习每一个军事动作,形成肌肉记忆,哪怕在imax摄影机下,哪怕在镜头的角落里,也不会露怯。

  
 

  
 

  这就是花了5.5亿拍摄的电影了,仿佛是好莱坞大片才会出现的投资数字,没想到也会出现在没有流量明星的国产电影里。

  

  

  

  不过,花1亿请明星估计看完都没人能理解钱花在哪里;但是5.5亿真金白银若是真砸对了地方,观众还是能看出来的……

  相关报道:

  《八佰》:杨惠敏伸出三根手指敬的是什么礼?代表什么意义?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语·子罕》

  【《八佰》:杨惠敏伸出三根手指敬的是什么礼?代表什么意义?】

  2020年8月14日开始点映,8月21日全面公映的抗日战争大片《八佰》,催泪震撼的口碑带着亮眼的票房前进,稳稳地成为全国影院长达半年的停摆,复工后的第一部爆款新片。

  
 

  点映票房超2亿,连续2天单日票房超2亿,点映7天加正式上映3天,截止8月23日《八佰》票房已经突破8亿。

  《八佰》这个题材不是第一次搬上银幕,而电影中那座像丰碑一样的四行仓库遗址,至今还在上海苏州河畔矗立。

  这场战斗太出名了,关于这场战斗的故事太多太多了。

  
 

  四行仓库的那场战斗,发生在1937年10月26日起的四天四夜。

  最早在1938年,就有反映这场著名战斗的电影《八百壮士》问世。在《八佰》之前,最著名的相关电影,是1975年台湾省丁善玺执导的《八百壮士》。

  因为有柯俊雄和林青霞、张艾嘉等主演,并且当年仅仅21岁的林青霞,获得了第22届亚太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这是林青霞的第一个影后。

  
 

  在《八百壮士》中,21岁的林青霞饰演的是女童子军队员杨惠敏;在《八佰》中,饰演这个角色(杨慧敏)的是当时30岁的唐艺昕。【单论这个角色,林青霞完胜。】

  
 

  现在《八佰》被网友称为最能哭的大片,看过的观众都统一安利,要多带纸巾。

  
 

  全片泪点不断,比较集中的有战士身绑手榴弹,奋身跳入敌阵,与敌人同归于尽;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在四行仓库楼顶升起的时候,召来了日军最疯狂的攻击,战士们又前仆后继的死在旗杆下;最后撤退过桥时,又遭遇了日军最后的一轮远程射杀,死伤惨烈。

  
 

  因此战成名的女英雄杨惠敏,其英雄所为就是冒着生命危险把那面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从租界区送到了一河之隔的四行仓库。

  四行仓库和日本人暂时不敢动的公共租界区,只隔着一条苏州河,直线距离不到百米,有一条新垃圾桥相连。

  如果从桥上过,一分钟都不用;要借着夜色从日军的监视下,从水下过,也用不了几分钟。

  
 

  实际上,当年杨惠敏是绕过新垃圾桥,匍匐爬行了2个小时才送到,之后回去的时候才是游水走的。

  在电影《八百壮士》和《八佰》中,杨惠敏都是悄悄游水过去的。【林青霞那版还是在污水中拍的,又臭又冷,相当艰苦。】

  
 

  《八佰》是一部命运坎坷的电影,为了上映不仅撤档换档,还删减了很多情节,其中也包括很多杨惠敏的镜头。

  
 

  通过预告片和剧照,和最终上映的版本零星画面,仍然看到了几个杨惠敏敬礼的镜头。

  她的敬礼是,大小拇指扣回,伸出中间三根手指,直抵眉边。

  
 

  这和片中国民革命军战士的敬礼,完全不一样。

  杨惠敏是童子军,那她敬的应该是童子军礼,这个敬礼代表什么意义呢?

  
 

  在《八佰》剧情结构中,大部分角色的戏份都很平均,没有太突出的主角,没有太多的细节刻画,包括杨惠敏。

  在1975年林青霞版的《八百壮士》中,林青霞给出了答案:这三根手指分别代表智、仁、勇,不是三十块钱一个月。

  
 

  智仁勇是儒家所提倡的三种德行,出自《论语·子罕》,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后来,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将智、仁、勇重新定义为军人精神的三要素。

  
 

  1921年12月10日,孙中山在桂林对滇、粤、赣三军官佐发表了一篇《军人精神教育》的重要讲话。提出:所谓精神,非泛泛言之,智、仁、勇三者即军人精神三要素。

  
 

  中国的童子军在1912年,也就是民国元年开始创立,后来渐渐成为国民党的青年运动工具,在1930年左右完全由国民党领导,并有统一的军制和章程,包括这个智、仁、勇的三指军礼。

  到1937年时,全国的童子军人数已经超过220万人。

  
 

  抗战胜利后,中国童子军运动走向衰落;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童子军运动在大陆就完全消失了。

  当年童子军的代表人物杨惠敏,在四行仓库一战成名后,也经历不少磨难。

  
 

  后来杨惠敏在台湾省任教多年,在1975年拍摄电影《八百壮士》时,还带着一帮在世的退役女童子军,出来指导林青霞,并亲切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