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岁大爷10年时间绘制出一幅长达20米的工笔淡彩绢本《洛带古韵图

 客家既是一个汉族民系的称谓,更是文化层面的概念。成都一位65岁的大爷徐新华,为宣扬传承传统客家文化,前后花了10年时间,自学国画,用多年时间研究洛带当地客家文化,绘制出一幅长达20米的工笔淡彩绢本《洛带古韵图》,比《清明上河图》长近4倍。在学界、艺术界、坊间都引起了不小的反响,被誉为“当代客家文化版《清明上河图》”。

  栩栩如生!20米长卷囊括3500余人

点击进入下一页

《洛带古韵图》中的田园景象。尧欣雨 摄

  徐徐展开《洛带古韵图》,从龙泉桃花至田间风光,再到古镇景象,3500余个不同的人物和古朴建筑纷纷跃然纸上。古镇上“四大会馆”、杂耍、赶集、抖空竹、舞龙、舞狮、嫁娶等如走马灯般掠过,清末民初春节期间客家人民玩乐、喜庆的场面仿佛就在眼前。

点击进入下一页

《洛带古韵图》中的川剧场面。尧欣雨 摄

点击进入下一页

《洛带古韵图》中的舞龙场面。尧欣雨 摄

  徐新华介绍,虽然《洛带古韵图》描绘的是整个客家小镇,但其中最为精彩的是他费心最多的四个部分,客家婚嫁、舞狮、川剧和舞龙,也分别代表了四种中华文化中比较典型的表现形式。“龙是我们中国的一种图腾文化,客家人非常崇拜龙,舞龙的意思是希望五谷丰登,来年丰收。洛带古镇的‘刘家龙’就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了,每年都要在洛带古镇进行火龙表演。此外,客家人还很擅长和当地的文化进行融合,川剧就是其中之一。”

  与洛带结缘 深入研究客家文化

  徐新华今年65岁,重庆客家人,1998年搬来成都,原师从四川美术学院杜泳樵教授,后从四川教育学院美术系油画专业毕业,退休前是灵龙小学的一名美术老师。

点击进入下一页

《洛带古韵图》。尧欣雨 摄

  徐新华的《洛带古韵图》的原型是成都洛带古镇。洛带古镇被称为“西部客家第一镇”,镇内85%以上都是客家人。有一次徐新华带学生到洛带古镇写生时,被洛带古镇里浓厚的客家文化所吸引,于是萌发了画洛带古镇的想法。“刚开始我画得很简单,就画了一个7米长的钢笔画,只画了洛带古镇的建筑。”

  2000年,洛带古镇作为世界客属第二十届恳亲大会核心分会场之一,徐新华受邀将自己7米长的客家建筑钢笔画拿到现场展出,引起了很多客家人浓厚的兴趣,大家纷纷称赞徐新华用美术弘扬客家文化的形式。“当时的龙泉驿区文化馆副馆长熊杰建议我用国画的形式来反映洛带古镇的面貌,他说这样更全面、更有中国味。”徐新华回忆。

点击进入下一页

《洛带古韵图》中的舞狮场面。尧欣雨 摄

  “我是学油画的,但是油画和国画就像中医和西医的区别,对我来说太困难了。20米的长卷,里面很多人物、建筑、民俗风俗,都要去深入研究它。”但为了传承客家文化,徐新华下定决心,把这个任务接了下来。

  前后历时10年 完成“当代客家文化版《清明上河图》”

点击进入下一页

长达20米的《洛带古韵图》。尧欣雨 摄

  最开始本来计划画10米左右的徐新华,没想到后来越画越长,最后《洛带古韵图》的成品达到了20米之长。从2000年开始准备,到2010年完成,徐新华前后一共花了十年。

  万事开头难。为了“吃透”当地风俗民情,除了大量翻阅古籍、文献,徐新华几年内往返洛带古镇上千次进行写生、收集资料,把洛带古镇重点的建筑采用速写的方式画下来,几年内画了近千张速写。“客家建筑是很有特点的,你看它的鏊尖,它和川西建筑不一样,它两边是鏊尖,中间有个莲花。每一个莲花的建筑装饰是不一样的,要仔细观察。每一栋房子都不一样,这就是它的特色。”一提起客家文化,徐新华整个人神采奕奕。

点击进入下一页

《洛带古韵图》中的古镇人物。尧欣雨 摄

  收集好资料后,徐新华十分苦恼如何把这些元素组合起来。“我在画第一张画时,使用的是正面的场景,构图太过于死板,后来我的老师给了我一张俯瞰视角的草图,场景十分宏大,给我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于是他开始大量地研究《红楼梦》连环画,还参阅了两三百遍《清明上河图》,从中去研究传统文化的精华,然后再结合、插入了一些现代的元素进行创新,如素描的阴影元素和简单的色彩元素。“我还加入现代变形元素把原本平直的屋檐进行了变形,屋檐弯曲如水波,这使原本死板的建筑群看起来更有节奏感和韵律感。”

点击进入下一页

《洛带古韵图》中的传统民俗。尧欣雨 摄

  “我当时画到一半都不想画了,真的是太困难了。”回忆起当时的困难,徐新华摇了摇头,“收集资料、画草图、白描、覆绢、再白描、上墨、上彩……其实这个过程是十分漫长和枯燥的。而从油画到工笔,我也是练了非常多的线条,通过好多年的积累才将画法转换过来。”

  随着绘画的时间越来越长,徐新华心中要把客家文化传承下去的责任感越来越强烈,这种动力促使了他最终把这幅画完成。“原来我的视力是1.5,画完这幅画就只有0.8了,眼睛都看不清楚了,再让我画一次肯定是不行的了。”

点击进入下一页

《洛带古韵图》中的客家婚嫁。尧欣雨 摄

  《洛带古韵图》被誉为“当代客家文化版《清明上河图》”,徐新华听到后十分开心,“《清明上河图》是我们中国的国宝,实际上我也从中吸收了许多精华,我这也算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进行发展和创新了。”

  心在传承 希望向世界推广中国传统文化

  2018年,曾有一个香港的房地产商想以600万元买下《洛带古韵图》,被徐新华拒绝。“这幅画我画了10年时间,它就像我的小孩一样。我画它是为了传承传统客家文化,并不是为了挣钱,将来我打算将它留给后人或捐给博物馆。”

点击进入下一页

展出现场。受访者供图

  2018年,徐新华还在洛带古镇举办了客家文化专题展览,他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把客家文化传承下去。而现在,徐新华的《洛带古韵图》也在长期洛带古镇的客家土楼里以电子化的形式循环播放。

  “有机会我还是想把这幅画推出去,让世界了解我们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了解中国的客家文化,这也是我画《洛带古韵图》的初衷。”徐新华说,“特别是现在的小孩,他们大多都是受西方文化作品的影响长大,我希望今后可以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青少年进行教育,让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