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十九大】我们看见的变化——湖南篇

喜迎十九大特别报道——《我们看见的变化》。今天,我们将从精准扶贫、创新创业、环境治理、民生改善、党风政风5个方面,从看得见摸得着的百姓视角讲述在这很不平凡的五年,在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指引下,湖湘大地发生的历史性成就和变革。

杨琪:为生命里增添乡土的厚度

(记者:刘艳 郑晓)

扶贫攻坚,需要发挥年轻人的力量。在湘西的大山深处,有五十多位毕业于世界名校的年轻人,成立了一个叫黑土麦田的公益组织,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这些村里新来的年轻人在广袤的田野上,谱写了一曲“青春之歌”。

我叫杨琪,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目前在花垣县水桶村从事精准扶贫工作。苗绣是大家茶余饭后的一个爱好,我们到了这个村子以后,就为大家建立了这样一个花垣县无疆手工艺合作社。接到过美国耶鲁大学校委会的订单,也有接过一个北京时尚杂志的订单。今年中秋节的时候,我们做了一个“玉兔秋月”的小图,让大家来订制。

我为了能跟村民打成一片,平时会跟村里的阿姨一起来跳广场舞。

我们黑土麦田的小伙伴现在已经扩大到了一个五十几人的团队。有的小伙伴是卖蜂蜜,有的小伙伴是在卖苞谷酸,也有村子在卖苞谷烧。我们现在为大家挣得的这些钱,他们换成了小孩子上学的学费,也为自己的家里添了新的家具。

我觉得这两年的时间对我而言是为我生命中增加了一种乡土的厚度。年轻人算是为乡村注入了一个更新鲜的血液。中国的农村还是需要年轻人和需要改变的力量的。

创新现场:打造“湖南制造”新名片

(记者:谭柯)

“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是湖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确立的新一轮发展战略,湖南人秉承敢为人先的创新基因,创造了超级计算机、超级杂交稻、超高速轨道交通的“三超”湖南名片。接下来连线记者马婉琳,来看看工业生产一线的“创新湖南”。

铁建重工:“最美盾构机”填补国内技术空白

记者 马婉琳:我们现在来到了中国铁建重工集团。我身后这台设备,是被誉为“史上最美盾构机”的国内首台常压换刀超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机,它的刀盘色彩和造型都经过精心设计,远远看过去就像是一朵盛开的鲜花。

并且,这台大家伙不仅有颜值,还是中国盾构机技术的最新成果,它有4层楼高,12米超大直径,适用于富水高压的高难度长距离隧道施工。而由铁建重工自主研发的常压换刀技术,避免了过去操作人员在高气压下换刀作业的风险,安全便捷。

中车株洲所:“永磁牵引”赢得全球话语权

记者 马婉琳:我身旁的这些电机看起来毫不起眼,却是现在各大发达国家竞相研究的技术热点,第三代“高铁之心”——永磁同步牵引系统。

(中车株洲所永磁牵引技术负责人 文宇良:谁拥有永磁牵引系统,谁就拥有高铁的话语权)

永磁驱动技术不仅应用于高铁和地铁,同时也是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以及离心商用空调等领域的核心技术,是未来将成为中国高端装备制造技术进步的基石。

蓝思科技:闯出“蓝宝石”的蓝海

记者 马婉琳:2010年起,蓝思科技对生产线进行自动化改造和技术升级,像这样一个拥有着800台设备的蓝宝石长晶车间里,智能化的生产信息控制,使得所有的操作仅仅只需要1名员工就能全部完成。

这个玻璃体就是蓝宝石长晶成品,蓝宝石的光学性能好,机械强度高,我们日常使用的智能手机的摄像头以及智能手表的正反两面玻璃面板,都是由蓝宝石长晶切割打磨而成的。通过对新材料的不断研发,蓝思科技已具备成熟的蓝宝石生产和加工技术,多项性能指标达到或超越国际领先水平。

“切糕王子”阿迪力:长沙创业 梦想飞扬

(记者:李建飞)

创业创新,正迎来黄金时代,只要你敢想敢做,每个普通人都可能成为“创客”。5年前,在长沙理工大学读大三的新疆男孩阿迪力开始创业卖切糕,从小作坊起步,企业今年销售额有望突破一亿元。

我叫阿迪力 ,我来自新疆,2012年开始在长沙创业。现在,大家都叫我“切糕王子”。5年前,我们只有一款产品——切糕;现在呢,我们有了30多款产品;5年前,我们还是一个小作坊,现在我们公司规模有140多人;5年前,一个月我们只卖6000多块钱,现在一个月可以做到800多万的销售额。

2012年,我在大三的时候就开始创业。因为那段时间发生了“天价切糕”事件。现在,已经有300多万人通过我的淘宝店,品尝到了我们正宗的新疆切糕。

企业越大,责任也越大。2014年云南鲁甸发生地震的时候,我们捐赠了50万元的切糕。今年湖南抗洪的时候,我们新疆同胞也团结一心,贡献了自己的爱心。

长沙真是一个创业的热土。我们这个大学生创业基地,第一年就给我们免了30多万元的租金,长沙市政府在我们创业之初,也给我们提供了20万元的大学生创业基金。

创业实现梦想,而长沙,让我的梦想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环保现场:环境治理攻坚 建设“美丽湖南”

(记者:李田 摄像:杨帆)

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湖南把保护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来抓,打好环境治理攻坚战,加快生态强省和美丽湖南建设步伐,人民群众生态获得感不断增强。记者段俊走访常德的穿紫河、岳阳的王家河、长沙的松雅湖,来看看她眼中的“绿色湖南”。

常德穿紫河:用“海绵城市”理念治理黑臭河

记者 段俊:这里是常德的穿紫河,因为盛产紫色的菱角,才有了这个诗意的名字。但是您肯定想象不到,今天这条美丽的河流,以前曾经是一条“臭水沟”。

臭水沟变美的秘诀,就在我身后的这片芦苇地。常德在全国最早采用海绵城市的理念来治理黑臭河。雨水和污水的混合水经过沉淀,流进了这片生态滤池。经过治理,被污染了30年的穿紫河不但恢复了自我净化的能力,还给常德市民带来了14公里的休闲风光带,成为水城常德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

岳阳王家河:内外河连通水体自我净化

记者 段俊:和穿紫河一样,王家河也曾经被称为岳阳的“龙须沟”。现在我身后的这个巴陵东路大桥,再过半个月即将全面贯通。桥下的河道也将被连通。接下来,王家河还将连通芭蕉湖和内湖,实现岳阳城市内河内湖和长江、洞庭湖连通,让水流动起来,水活了,也就拥有了自净的能力。

经过三年的治理,现在的王家河一川碧水蜿蜒,两岸绿树掩映,成了岳阳市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

长沙松雅湖:生物治理打造国家湿地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