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时政新闻中心记者陈玮:用与读者互动的方式做时政新闻

(原标题:齐鲁晚报时政新闻中心记者陈玮:用与读者互动的方式做时政新闻)

QQ截图20170109084956

齐鲁晚报时政新闻中心记者 陈玮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网络媒体的快速成长,传统媒体面临着空前的挑战。作为纸媒的一名时政记者,承担着传递党和政府的声音,搭建公众与政府沟通的桥梁的作用。然而新媒体的到来,使得党和政府的重要决策部署,往往通过网络等方式,第一时间传播出去,在某些时候,传统媒体的时政新闻显得有些滞后。

在参与2016年全国两会报道时,国家卫计委主任李斌在离开人民大会堂“部长通道”时,被我和其他媒体记者拦住,回应了“号贩子”的问题。当时拦住一位“部长”是很不容易的,然而我刚刚走出人民大会堂,就收到了其他APP“国家卫计委主任感谢怒斥号贩子的姑娘”的新闻推送。

所以对于大量采写公共报道的时政记者来说,在新形势下转型刻不容缓。与新媒体相比,传统媒体仍然在深度解读方面具有优势,抢不到首发,就要在第二落点上下工夫。

比如,《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出台,被称为“最严党纪”,中纪委以及相关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的解读。纸媒再持续刊登解读信息,已经没有太多的价值。我和晚报另一位时政记者马云云认为,要做出有新意的报道,必须要抓住读者最想看到的信息,而读者最关心的,往往是与自己最相关的。被称为“最严党纪”,一定是在党员干部之间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于是我们跟比较熟的政府干部了解情况,采写出了在“最严党纪”之下党员干部生活和工作的变化,不仅使时政新闻接地气,让读者感同身受,而且在传递党和政府的声音时,有了自己的特点,避免了同质化。

此外,传统媒体正在进行媒体融合,时政新闻也在尝试以新媒体的方式传播。比如要闻中心出品的栏目“嗷夜”,时政新闻的公号“泺源知事”,以网络化的语言对时政新闻进行整合分析,在齐鲁壹点和微信公众号上发布。我在撰写相关文章之后,会随时关注网络点击量和网友的回复意见,从回复意见中,可以与用户形成互动,使时政新闻更加接地气。

除了拉近与公众的距离,文章阅读量每增长一个数字,读者每增添一个“赞”,都是对我莫大的鼓励。我也会时常关注时政新闻的点击量,从而分析用户的喜好,作为新闻角度的参考。在碎片化信息席卷的当下,作为时政新闻记者要更加贴近与用户之间的联系,利用新媒体发出自己的声音。与其恐惧新媒体的到来,不如拥抱新形势,从而获得报道突破。

(原标题:齐鲁晚报时政新闻中心记者陈玮:用与读者互动的方式做时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