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之路上的“急先锋”

  作为全国解放最早、最大的沿海城市,烟台是恢复和发展生产力的模范地区;作为全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烟台又是全国改革发展的先行地区。

  1984年10月,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应运而生。在烟台开发区城市展示中心,陈列着几组学校的照片,土生土长的小学教师刘光玉每次走到这几张照片前,都要驻足很久。在她眼中,这几张照片记录着学校的变迁,反映着城市的发展。“以前办学条件很差,夏天没有风扇,冬天没有暖气,一下雨操场满是泥泞,课外书籍少的可怜,一本《少年文艺》就是孩子们的奢侈品。转眼30多年多去了,学校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室窗明几净,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一应俱全,学校操场全部铺上了塑胶跑道,同时我们的家乡在落实免费校服、营养加餐、作业本、免费校车等方面都在全市排在第一个,家乡的孩子是特别幸福的一代人。”

  从一片盐碱荒滩到面积228平方公里、人口40万的现代化新城,烟台开发区用了30多年时间跻身国家级开发区前六强。目前,烟台市最大的企业在开发区,纳税最多的企业在开发区,员工最多的企业在开发区,外贸数额最大的企业也在开发区。烟台开发区工委组织部副部长刘维:“到2016年底,开发区实现生产总值1256亿元。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就是说我们在烟台市1/60的土地上,产出了烟台市1/5的生产总值,1/4的工业总营业收入,完成了烟台市60%的进出口总额。”

  历史的镜头再次回转,定格在1979年,那时的烟台合成革厂建设如火如荼。为解决中国老百姓穿鞋问题,合成革人克服重重困难,加压奋进。从建厂之初的10年不能达产,到自主研发MDI,几代合成革人众志成城,成为民族复兴路上的“急先锋”。万华集团党委委员、工会主席王剑波:“烟台合成革厂是国家重点项目,伴随着我们国家改革开放的春风发展起来的,应该讲,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我们万华的今天。”

  如今,万华展馆经常播放一首叫做《万丈光华》的歌。歌中唱到:“承担着历史重任,辉映着民族前途”,这唱出了几十年来万华人干事创业的满腔热忱,也唱响了胶东人民新时代激流勇进的红色乐章。王剑波:“万华诞生在我们烟台,励精图治自主研发,广大科技人员做了很多探索,走产学研联合开发的道路,最后终于破译密码,研发出了我们具有自主产权的技术。万华近39年的发展,从国内起步,挥师南下,又冲出亚洲,走向世界,这里面确实充满了艰辛,但是我们也有这种能力,在世界化工王国里面,立足发展。”

  2014年,万华集团凭借产能世界第一,成为全球最大的MDI供应商;2015年,在烟台开发区海边,万华烟台工业园一期建成投产,成为全省建国以来除核电外投资最大的工业化项目。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万华集团,这样一家传承着胶东红色精神的烟台企业,与秉承着"先锋、先行、先驱、先进""四先精神"的国家级开发区,走到了一起。这不是机缘巧合,而是历史的必然。刘维:我们感觉,胶东革命精神,在开发区得到了很好地传承,可以说,开发区所有成绩的取得,都是胶东革命精神在新时代,在开发区这个热土上的光彩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