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举办解放军记者会 现场人气爆棚

中共十九大新闻中心22日举行主题为“中国特色强军之路迈出坚定步伐”的集体采访活动。(陈晔华摄)

原标题:境外媒体:解放军代表记者会诠释强军蓝图人气“爆棚”

参考消息网10月24日报道 境外媒体称,中共十九大新闻中心22日晚举行“中国特色强军之路迈出坚定步伐”的集体采访,邀请多名解放军党代表回答记者提问。

据台湾“中央社”10月22日报道,中共中央军委国际军事合作办公室参谋刘芳22日晚说,大陆已经与28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建立防务战略磋商机制,并逐渐建立起全方位的国际军事合作新格局。

报道称,对解放军过去5年的建设成果,刘芳表示,解放军的“朋友圈越来越大”,不仅稳步推进和大国的军事关系,也注重发展和周边国家的合作。

刘芳介绍说,目前中国已经与28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建立防务战略磋商机制,借由这些高端对话平台加强战略互信、促进政策沟通,并透过信任建立措施“消除安全风险,进行危机管控”。

她表示,中美两军除每年举行海上军事安全磋商外,还有新建立的两军联合参谋部对话机制,而重大军事行动相互通报机制以及海空意外相遇行为准则等两个机制,也“运行得非常好”。

在国际军事合作部分,刘芳表示,交流形式包括军舰互访、双边和多边联演联训联赛、人员培训合作、装备技术交流等。她强调说,以围绕战斗力建设所设计的务实性交流与合作,占到六成以上。

另据新加坡《联合早报》10月23日报道,在22日晚的十九大新闻中心集体采访活动上,中共中央军委国际军事合作办公室参谋刘芳表示,这些年中国军队的大国担当体现得越来越明显,“主要是指我们军队更多地在国外执行维和、撤侨、抢险救灾、人道主义救援任务,努力为国际社会提供公共安全产品和服务,体现了我们的大国担当”。

报道称,刘芳表示,在维和行动方面,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中最大的出兵国,同时也是最主要的出资国之一。“我们已经累计派出了3.6万人次的维和军事人员,其中还有13位维和人员在一线牺牲了生命。”

此外台湾《中国时报》10月23日的报道注意到,这场十九大期间唯一的军方记者会在22日晚8点召开,但不到7点,大批中外媒体纷纷到场,现场几乎没有空位,堪称“爆棚”。包括路透社和日本《读卖新闻》等外媒也前来采访。

报道称,驾驶轰-6K战机的解放军空军航空兵某团团长刘锐说,解放军战机从2015年初开始进行远海远洋训练,如今已能一次性飞越巴士海峡和宫古海峡,他对解放军空军未来发展充满信心。而1990年出生的解放军陆军第74集团军某合成旅两栖装甲突击车车长王锐更表示,解放军军队能打败一切来犯之敌。

又据中评社10月22日报道,十九大第七场代表集体采访的主持人袭艳春在记者会刚开始就发出了感慨:“今天晚上我个人来看,可能是快门响起最多的一次集体采访。”的确,党代会新闻中心邀请到四位军队代表与中外记者见面,可谓史无前例。

报道称,因此,当一列身着戎装的代表们立正并向台下敬礼的时候,几乎每一位记者都举起了手中的相机、手机,清脆的快门声响成一片。四位党代表首次面对中外媒体这种“大场面”没有丝毫怯场或紧张,透出了中国军人的精气神。

报道称,空军航空兵某团团长刘锐曾驾驶轰-6K战机进入西太平洋,浓眉大眼配上飞行员独有的锋利眼神,令人过目不忘;陆军第74集团军某合成旅两栖装甲突击车车长王锐是“90后”,可能比大多数在场的记者还年轻,却已是一位经过沙场历练的战士。而中央军委国际军事合作办公室参谋刘芳,见证并推动了五年来中国军队“朋友圈”越来越大;国防科技大学电子科学学院教授王飞雪外表斯文,但他全程参与了北斗卫星系统的研制过程。

报道称,对于记者们提出的各种问题,四位代表结合自己的经历,分享了他们的军营故事、沙场点滴与一线观察。

报道写道:不知不觉时钟指向晚上九点,这场记者会也成为十九大开幕以来,结束得最晚的一场集体采访活动。“敬礼!”活动结束后,四位代表再次起立敬礼,清脆的快门声再次在新闻中心发布厅内萦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