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捐赠背后都有个动人的故事

上海博物馆近日对历代书法馆和历代绘画馆的展品进行了近年来最大规模的一次调整,一批绝世古代书画引人关注。心细的观众会发现,这些书画珍品中不少来自民间捐赠,因为:但凡属于捐赠物,其说明牌上都会注明捐赠者的姓名。

事实上,从1952年建馆伊始,收藏家以及他们后代的无私捐赠就成为上海博物馆重要藏品的来源之一。在该馆南出入口的墙壁上,每一位捐赠者的名字都被镌刻其上。据统计,建馆65年来,已有海内外上千人次向上海博物馆捐赠收藏品,而每一次捐赠背后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

尚在筹备中,便收到首批大规模古书画捐赠

从东晋到清末的古代书画精品数量超过万件,这是如今上海博物馆所拥有的海内外一流古书画收藏,丰厚的藏品背后,一长串捐赠者的名字不能忘记:沈同樾、钱镜塘、孙煜峰、杨瓞緜、刘靖基、王南屏、冒广生、戚叔玉、夏衍……

在上海博物馆收到的古书画捐赠品中,苏州过云楼的藏品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过云楼是著名的私家藏书楼,世有“收藏甲江南”之称。它的主人顾文彬收藏的大量宋元明清书画珍品为无数藏家所向往。1951年,过云楼创始人顾文彬第四代孙顾公雄的夫人沈同樾与子女顾笃碹、顾榴、顾佛、顾笃璋、顾笃球等,毅然将家藏书画捐赠给尚在筹备中的上海博物馆,这是上海博物馆接收到的第一批大规模的古书画捐赠。1959年,沈同樾及其子女再一次将家藏书画赠与上海博物馆。据统计,这两次捐赠的书画精品总数达300余件。其中,包括宋代魏了翁的《文向帖》,元代张渥的《九歌图》、倪瓒的《竹石乔柯图》,明代祝允明的《怀知诗卷》、沈周的《京口送别图卷》、文徵明的《风雨重阳》诗画,清代石涛的《花果册》等。上海博物馆书画研究部主任凌利中告诉记者,建馆初期,上海博物馆的收藏还比较薄弱,可以说,在当时以及此后不短的一段时间内,过云楼的捐赠占据了上海博物馆书画收藏的半壁江山。

善待捐赠品,赢得众多捐赠者青睐

上海博物馆缘何受捐赠者青睐? 答案是:以诚相待收藏家、善待捐赠品。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上海大收藏家刘靖基为了保全他收藏的艺术珍品,写了个条子要求将上千件书画捐献给上海博物馆。“文革”结束后,上博考虑到刘靖基先生是在那样一个特殊历史条件下做出的捐献举动,决定将他的艺术品全部奉还,还对所有奉还的书画重新装裱。刘靖基先生看到上博把他的收藏品保存得这么好,十分感动,后来毅然将他收藏品中最为精彩的40件宋元明清书画珍品捐给了上博。这是1980年代上海博物馆入藏最为精良的一批书画作品,其中有南宋张即之的《楷书待漏院记卷》,元代赵孟頫的《行书十札卷》、倪瓒的《六君子图》、冯子振的《行书虹月楼卷》,明代董其昌的《秋兴八景图册》,清代王翚的《重江叠嶂图卷》等重要作品。

凌利中告诉记者,对于民间捐赠,上海博物馆有一整套收藏、保存、研究艺术捐赠品的机制:比如专人负责管理捐赠物;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捐赠品专题展览;出版捐赠品的图册或研究成果;请专家为艺术品爱好者开讲座,介绍捐赠品;经常向捐赠者通报有关捐赠品的情况,求得进一步支持。而该馆对捐赠品的重视,不仅体现在对“物”的爱护,更是对“物”背后的“人”的情感的尊重。捐赠者家里有困难,上海博物馆会出面帮助解决,从举办寿宴、联系法律咨询到落实购房补贴等。曾经,一位居住在常熟的收藏家突发急病,上海博物馆立即联系了沪上一家医院的专家,派专车赴常熟会诊,收藏家的家属很感动。

上海博物馆还为一些重要的捐赠品开辟专厅,比如为菲律宾华裔庄万里捐赠的233件价值连城的古代书画珍品设立了“两塗轩”收藏角。庄万里是菲律宾华侨,生前酷爱书画,不惜重金收购了大量中国古代字画,藏于书斋“两塗轩”,藏品多达数百件。他一直有将书画回归祖国完整保存的愿望,不幸1965年因心脏病突发逝世。庄万里去世后,他的子女一直在考虑给这些珍品找一个好归宿,也考察了国际上一些知名的博物馆。1996年,庄万里的女儿庄良有应邀参加上海博物馆新馆开馆典礼,她对这里良好的文物保管条件,特别是馆内工作人员的真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国以后,她力劝其兄将“两塗轩”珍藏捐给上海博物馆。这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国家级博物馆接受的数量最大的一次海外捐赠。233件捐赠品中,包括了宋元明清800余年间的人物、山水、花鸟画和书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