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帝王与书画艺术之迁变

  梁江出席世界美学大会作专題演讲

  “第十八届世界美学大会”2010年8月9日至8月13日在北京大学举行。会议的主题是“美学的多样性”。世界美学大会每三年一届,是国际美学界学术水准最高的会议,常常成为美学学术转向的风向标。此前,亚洲国家中仅在日本东京举办过一届。这次的北京大会强调美学的多样性和世界性,成为非西方的美学与西方美学对话、交流的盛会,有来自约60多个国家近800位学者出席大会,包括国际美学界的众多顶尖学者。

  梁江作为嘉宾应邀出席了本届世界美学大会。按大会安排,8月9日下午在中国艺术分会场作了专題演讲。

  中国古代帝王与书画艺术之迁变

  (梁江ppt演讲稿)

  ●中国历代帝王与中国几千年书画艺术之迀变,有着至为密切的关联。

  本论题将分析历代帝王如何从国家制度、人才延揽、机构设置、趣味风尚等层面,影响中国传统书画艺术历史走向。从一新的角度,对中国书画艺术几千年来发展、延宕迁变之历史脉络作一勾勒。

  ●夏时期的历史,多属神话传说。《吕氏春秋·先识览》说,“夏太史令终古出其图法,执而泣之。”这图的具体样子究竟如何,我们已不可得知,但它既由太史执掌之,其内容当有关于国家之礼法政教。

  商因夏礼。在殷墟发现的甲骨文和金文已是基本成熟的文字。郭沫若说:“中国文字到了甲骨文时代,毫无疑问是经过了至少两三千年的发展的。”

  汉代刘向《别录》注释《史记·殷本纪》中的“九主”时说,“凡九品,图画其形”。看来当时史官所掌之策,往往绘画古代帝王形象。而九品图画者,所起作用当然在于鉴诫。这些由史官掌管并负责展示的图画,其首要目的乃在于宣示政教,不像后世那样多着眼于赏玩品鉴,但就其形式而言,则可说是国家美术藏品之嚆矢。

  ●“图画之妙,爰自秦汉,可得而记。降于魏晋,代不之贤”,这是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的话。

  秦汉时期,以绘画为专门职业的画工日益增多。《后汉书》记载,汉代对被罗致到宫廷作画的画家己建立起一整套管理程序,官廷设“少府”,其下设置“黄门署长、画室署长、玉堂署长各一人。”“画室署长”是宦官,由其管理的画工则称为“黄门画者”或“尚方画工”。这首次出现的称谓,标志着职业画家队伍已形成,实际上是后世宫廷中设置皇家画院之嚆矢。

  “图画之妙,爰自秦汉,可得而记。降于魏晋,代不之贤”,这是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的话。

  秦汉时期,以绘画为专门职业的画工日益增多。《后汉书》记载,汉代对被罗致到宫廷作画的画家己建立起一整套管理程序,官廷设“少府”,其下设置“黄门署长、画室署长、玉堂署长各一人。”“画室署长”是宦官,由其管理的画工则称为“黄门画者”或“尚方画工”。这首次出现的称谓,标志着职业画家队伍已形成,实际上是后世宫廷中设置皇家画院之嚆矢。

  ●南齐高帝萧道成,虽出身于禁军首领,但颇以擅赏鉴者自居。张彦远说他之收藏甚为挑剔,“科其尤精者,录古来名手,不以远近为次,但以优劣为差,自陆探微至范惟贤四十二人,为四十二等,二十七秩,三百四十八卷。听政之余,旦夕披玩”。所谓“科”者,分别等级是也。他接收刘宋藏品后,选择其中的精品记录之,且仅按技工优劣品评古今名画等第差别。

  萧道成对书画嗜好之深,固属少见,而明确提出了这种评判的标准,分等达四十二种之细,在美术批评史上也值得书上一笔。按宋代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一“叙诸家文字篇”,萧道成此书名为《名画集》,成书尚早于谢赫之作,可惜不见传于今。

  梁武帝萧衍以精于文学和乐律著称,在书法上也很有造诣。他在位四十八年,三次舍身同泰寺,佛教空前之盛可以想见。萧衍的《书评》列出汉至梁之间的近三十位书家进行论评,与他精于文学和乐律的修养很有关系。在《答陶弘景书》当中,萧衍批评了颇有王羲之赝品乱人耳目,影响王书声誉的状况。他述说鉴别真伪王书的心得:“逸少书无甚极细书,《乐毅论》乃微粗健,恐非真迹。《太史箴》如复方媚,笔力过嫩,书体乖异,上二者已经至鉴。”

  萧衍的三个儿子萧统、萧纲、萧绎在艺文方面也甚有造诣。梁元帝萧绎以著述宏富见称,且是一位丹青好手。据载,萧绎在位虽仅两三年,但藏书一项便达到十四万卷之多,内府收藏书画精品更达到了一个顶峰。萧绎执政时“侯景之乱”,一段悲剧式的宫廷收藏史。大宝二年(公元551年)原由东魏归降的大将侯景叛乱,杀了简文帝萧纲,任湘东王镇守江陵的萧绎派王僧辩、陈霸先讨灭侯景,萧绎即位称元帝。仅三年,西魏军围困江陵,萧绎见城池将破,“儒雅之道,今夜穷矣”,长叹之下,斫柱折断吴越宝剑,“乃聚名画法书及典籍二十四万卷,遣后阁舍人高善宝焚之”。几朝皇帝所集,悉数付之一炬。西魏将领于谨在劫后余烬中捡得书画四千多轴,是为仅存的九牛一毛。

  ●隋朝公元589年灭陈,结束了三国以来近四百年的分裂局面。佛教复兴,浮屠大事修造,西京新都和显仁宫、仁寿宫等建筑土木大兴,有大量的壁画需绘制。画坛名家常常也是壁画高手,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一书中记录了隋朝参与壁画绘制的画家展子虔、郑法士等人的事略。

  隋朝宫中收藏品也非常可观,《隋书》卷三十二记载杨广聚魏以来大量书迹名画,于殿后起宝楷、宝迹二台专门庋藏之,这是历史上首次专门设置皇家收藏库。隋朝编撰了《古今艺术图》五十卷。

  隋朝皇帝除以书画艺术藏品为秘玩,平时也按个人所嗜之好,命画家作画。《隋书》卷四便记隋炀帝杨广于大业八年三月(612)“见二大鸟,高丈余,皜身朱足,游泳自若。上异之,命工图写”。这段记述虽不无夸张,但已表明,隋宫廷中备有擅丹青,且长于即景写生的画工。隋的名画家展子虔、董伯仁、郑法士等人深为后世推重。

  ●唐帝王好书法,特别是唐太宗李世民酷爱王羲之书法。周以书为教,汉以书取士,晋置书学博士,而到了唐代,则全面采取了这些措施。按唐制度,书法为国子监六学之一,是唐设立的专门培养书法人材的最高学府。在朝廷的多个部门中还设置设书法职位,翰林院设侍书学士,国子监有书学博士,科举有“书科”,吏部以书选员。

  唐玄宗时期“始置翰林院,密迩禁廷,延文章之事,下至僧、道、书、画、琴、棋、术数之工皆处之,谓之待诏。”技艺高而特别重用的,或授“内廷供奉”、“内教博士”之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