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学者叶康宁:明代书画市场的恶意炒作也没有现在这么严重

专访学者叶康宁:明代书画市场的恶意炒作也没有现在这么严重

《清明上河图》局部

作为一本关于明代书画的著作,《风雅之好——明代嘉万年间的书画消费》却几乎与审美无关。常州大学副教授叶康宁以《清明上河图》在明朝嘉靖年间因一次交易引发的风波为开端,描述了嘉靖、隆庆和万历年间火爆的书画消费市场。

关于明朝艺术品作为商品的流通,中国艺术史大家高居翰的《画家生涯:传统中国画家的生活与工作》、牛津大学艺术史系讲座教授柯律格的《长物:早期现代中国的物质文明与社会状况》、中国美术学院副教授万木春的《味水轩里的闲居者》等书中都有过描述。高居翰通过搜集大量信笺、笔记、题跋等材料,展开了一幅自宋末以后,随着商业繁荣、社会中对绘画需求增加,画家们在不同层面谋生与创作的生动场景,尤其是他们如何将作品作为社交的礼物与应酬,如何通过卖画来养家糊口等;柯律格以明代鉴赏家文震亨《长物志》一书为例,从物品视角切入艺术史,参照社会文化理论,探讨了古玩字画是如何被鉴赏、使用和消费的;万木春则以万历名士李日华的《味水轩日记》为基础资料,从李日华与董其昌、项元汴、陈继儒等人的交游,来刻画万历文人交往和书画消费的细节,材料详实,考证精微。

相比于几部前作,《风雅之好》更类似于一部关于明代书画市场的概括性论述,涉及书画市场各个环节。在分析完“围绕《清明上河图》的一场风波”之后,叶康宁将全书分为“世风”、“需求”、“阅市”、“古董商”、“价格”、“赝品”以及“余论”。他指出,“嘉万年间虽然北有边警,南有倭患,但空前繁荣的经济依然为明帝国营造出承平景象”,因此,“以士商为主体的有闲阶层热衷于声色犬马,庋藏书画不仅是时尚,更是判断清浊、区分雅俗的标杆”。有闲阶层用于炫耀的物品,这是叶康宁对明代艺术品属性的论定,也是他解剖一系列历史故事所采用的视角。

专访学者叶康宁:明代书画市场的恶意炒作也没有现在这么严重

《清明上河图》局部

成为学者之前,叶康宁曾在一家艺术品投资公司谋职,常常与艺术圈的各色人等打交道。在他看来,“书画市场上,审美往往让位于功利”。或许是厌倦了这一切,2008年,叶康宁投考南京师范大学专门史专业。从那时起,一个有关“明代艺术经济史”的课题就一直在他脑海中萦绕不去。某种意义上,《风雅之好》是一本鉴古观今乃至借古讽今的书,因为“艺术家和炒作者的寡廉鲜耻,即使在明代也没有现在这么严重”。

第一财经:你对明代嘉万年间书画市场的描述,是否也与当下的艺术品市场有关?这是一部借古讽今的著作吗?

叶康宁:传统史学强调“鉴往知来”与“温故知新”,现代史学倡导“古今一体”与“问题意识”,都主张从现实的需要出发来研究历史。因为对过去的看法,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对将来的选择。那些风行一时的历史通俗读物之所以成功,就在于作者注重通过历史来反观现实,解说当下。我们没有必要“重复过去”,但我们一定要“利用过去”。我写这本书的时候,的确想过在深入历史的同时,为现在的艺术市场提供一面镜子,或者说从历史里找到解决现实问题的答案。

第一财经:你曾在艺术品投资公司工作过,相比于明代人的世界,当代收藏者们又有怎样的特点?

叶康宁:俞伟超先生晚年说自己一辈子领悟最深的四个字是“古今一体”。我研究明代的书画消费,也深有同感。我书中“人事和雅贿”这部分,施和金先生读过后,说现在和明代嘉万时期真的没什么分别。尽管如此,相比于明代人的世界,当代收藏界还是有不同的地方,最突出的是恶意炒作有过之而无不及,一幅近现代(甚至当代)的绘画作品,可以炒到上亿的高价,这在明代是不可想象的。我在艺术品投资公司工作过,我大致知道是怎么回事,大多数时候是左手卖给右手。艺术家和炒作者的寡廉鲜耻,即使在明代也没有这么严重。

第一财经:针对明代艺术消费市场论著,之前也出版了不少,比如柯律格的《长物》、万木春的《味水轩的闲居者》等。你觉得你的这本书相比这些前作有着怎样的特点?

叶康宁:我这本书从柯律格的《长物》和万木春的《味水轩的闲居者》中获益很多。不过在写作的范式上,给我影响更大的是史景迁的《王氏之死》和李贞德的《公主之死》。我的做法是通过一个故事,把明代书画交易里的关节和内幕一一讲出来。

第一财经:你在书的后记中提到,你喜欢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请问,这是你对明代兴趣的最初来源吗?

叶康宁:我对明代的兴趣产生得比较早。我父亲喜欢收藏,他收藏有明代的古玉和古钱,我小时候经常听他一一说道明代的那些人和物,比如琢玉大师陆子冈和子冈玉、制壶名家时大彬和紫砂壶。他收藏的明代钱币也比较多,我小时候就有机会时时摩挲到大中通宝、万历通宝、天启通宝等等古钱币,可以穿越时空,去感受另一个时代的气息。我感觉自己有比较严重的恋物癖,大概也是小时候养成的。我收藏名人手札,后来转向藏书,都和小时候的经历有关系。我对明代的兴趣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

我喜欢《万历十五年》的叙事方式,不过我更喜欢的还是作者的文字。那时候,我对文字比较敏感,喜欢细细去品读和玩味作者的遣词造句。

第一财经:你认为,嘉万(嘉靖、隆庆、万历)年间,书坛、画坛最举足轻重的人物是谁?他们通过哪些方式,发挥怎样的作用?

叶康宁:我个人认为是项元汴和文氏兄弟(文彭、文嘉)。项元汴是收藏家,文氏兄弟则是赏鉴名家,有时也会在书画交易中充当掮客的角色。他们都是有话语权的人,可以通过收藏、题跋和雅集来传播自己的趣味,进而影响书画市场。

第一财经:你在书中观察了书画市场的各个环节,比如居间人、裱糊匠、画家、收藏家等等。总体看来,你在搜集资料时,似乎已经形成一定的先入之见。比如,你认为书画收藏有明显的功利倾向,是站在功利主义的、非审美视角来看待这个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