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彩陶流成河

古老的彩陶流成河

  柳灣彩陶博物館展廳一

古老的彩陶流成河

  著名的564號墓

古老的彩陶流成河

  人像彩陶壺

  在青海省海東市樂都區寧靜的鄉村深處﹐有個我國最大的以展示彩陶文化為主的專題性博物館──柳灣彩陶博物館。

  走進柳灣村﹐一個外形巨大的彩陶盆讓人忍不住駐足欣賞﹕彩陶盆的內壁上繪有3組舞蹈人花紋﹐5人一列﹐共15個舞蹈者﹐手足相接成圓圈﹐剛健中不失柔和﹐展示著高原先民優美的體態和輕盈的舞姿﹐洋溢著活力與喜樂。

  彩陶是中華文明之源﹐是華夏文化精神之根﹐是人類童年的記憶。這裡的彩陶主要反映新石器時代至青銅時代青海地區繁榮的彩陶文化﹐展示我國彩陶文化鼎盛時期的風貌﹐是瞭解青海歷史文化﹑研究甘青地區史前文化的重要場所。

  彩陶王國﹐源遠流長

  人頭像彩陶壺﹑方形彩陶器﹑彩陶靴﹑大量的蛙紋彩陶罐﹑提梁罐﹑鸮面罐……在展示大廳﹐一件件精美的彩陶器﹐讓人流連往返。陶器是先民們的日常生活用具﹐彩陶表面大多為橘紅色和紫紅色﹐配上黑色線條的幾何形花紋或動物形花紋﹐看起來光澤艷麗。彩陶把器形和優美的花紋融為一體﹐不但是制陶工藝發達的標誌﹐更是古代人民智慧創造的結晶。

  這些彩陶器和一起展出的骨製刀﹑叉﹑勺以及大量的磨制石器﹐反映了新石器時代晚期至青銅時代高原地區空前繁榮的彩陶藝術﹐讓人沉醉在絢麗的彩陶王國中。

  青海被譽為“彩陶王國”﹐而樂都柳灣則被稱作是“彩陶的故鄉”﹐這裡是世界上彩陶出土非常集中的地方﹐也是迄今我國發現和發掘的規模最大的原始社會氏族聚落遺址和墓葬群。

  據博物館研究員張建軍介紹﹐1974年春天﹐柳灣村民在挖水渠時發現了彩陶陶罐。隨後﹐中科院考古研究所和青海考古隊經過7年艱苦的發掘和整理工作﹐在這裡共發掘墓葬1730多座﹐文物近4萬件。包含馬家窯文化的半山類型﹑馬廠類型和齊家文化﹑辛店文化4種古文化類型﹐展示了距今約4600─3600年的歷史長河中﹐柳灣先民創造的燦爛文明果實﹐揭開了我國西北地區最大的氏族社會公共墓地的神秘面紗。

  專家認為﹐墓地全面挖掘後﹐馬家窯文化半山類型﹑馬廠類型﹑齊家文化﹑辛店文化等4種文化類型墓葬的分佈規律和時間先後順序初步清楚了﹐為研究私有制的起源與階級的起源等有關問題﹐提供了一批較新﹑較好的實物例證。

  柳灣墓地馬廠彩陶不但以數量和花紋著稱﹐而且一部分彩陶壺的腹下部﹐繪有各種不同的符號。“這些符號是陶器製造者的記號﹖氏族的徽號﹖還是我國最原始的古文字﹖時至今日仍舊是個謎。”張建軍說。

  保護彩陶文化 ﹐傳承史前文明

  參加過柳灣考古發掘的作家張承志﹐後來在其《北方的河》中曾說﹕“在湟水流域﹐古老的彩陶流成了河。”而在柳灣博物館﹐它的歷史才剛剛開始。

  柳灣彩陶博物館于2002年5月28日建成﹐2004年4月28日正式對外開放。總佔地面積5830平方米﹐展廳面積1500平方米﹐上下兩層。館藏文物共37925件﹐彩陶就佔一半之多﹐這些彩陶以其造型多樣﹑製作精美﹑數量之多在全國首屈一指。

  彩陶文物的收藏﹑研究﹑展覽是彩陶博物館的主要職能﹐墓葬的復原陳列是彩陶博物館的最大特色。陳列分三個單元﹐從柳灣先民的生活狀態和勞動藝術創造及埋葬習俗﹐全方位﹑多角度地向觀眾展示柳灣彩陶文化的魅力。

  張建軍說﹕“對彩陶博物館來講﹐僅僅收藏﹑保存作為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載體的彩陶文物還是遠遠不夠的。”他透露﹐柳灣彩陶博物館將規劃﹑設計﹑開發博物館西側的生活遺址﹐建成柳灣彩陶文化產業中心﹐使產業中心具有柳灣原始社會生活遺址展示﹑彩陶隧道﹑柳灣原始部落演藝﹑旅遊紀念品展銷和多功能休閑等功能。

  “10年前﹐因為展陳手段﹑技術條件﹑材料等限制﹐造成了展線不流暢﹐展櫃陳舊老化﹐不能適應現代博物館的裝飾審美要求。因此﹐這幾來﹐我們完成了展廳的改造和重新裝修佈展。”張建軍說。

  一直以來﹐柳灣彩陶博物館不斷豐富大眾文化口味﹐積極舉辦館際展覽交流﹐在多個城市先後舉辦“江河源頭的彩陶王國──青海彩陶展”和“人類史前文明──青海柳灣彩陶展”活動近10次。據不完全統計﹐在各地舉辦彩陶外展活動中﹐參觀的觀眾達到了近7萬人次。何 聰 王 梅(本文照片均由何聰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