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书画亮相保利第35期精品拍卖会

  北京保利第35期精品拍卖会将于7月30日至31日在北京保利会展中心举槌。在本期拍卖会上,北京保利将特别推出民国书画专题,拍品涵盖任伯年、吴昌硕、吴大澂等名家精彩之作。

  “萍花书画会”催生新貌

  可以说,民国时期几乎汇聚了所有的绘画流派,无论是京津,还是岭南,或者金陵,最早都脱胎于初期的海派,即从清代嘉道年间至同光时期的海上画派。因此, 要考察民国艺术,显然是无法绕开早期的海派艺术。其中,所谓的“朱任吴蒲”四家堪称翘楚,他们对乾嘉以来流于纤巧媚俗的画风,有相当程度的改造和矫正。不 过,对后世艺术的影响而言,还应首推任伯年、吴昌硕一脉。可以说,任伯年从赵之谦手中继承了艺坛领袖的重任,以一己之力“挽流风于既颓”,并与吴昌硕共同 奠定了早期海派的艺术及社会基础。

  早期海派艺术发展至同光年间,流派林立, 各显神通,其中,较为有名的是“萍花书画会”等。“萍花书画会”当时在海上颇有名气,并以“萍花九友”驰名海内外,九友即吴大澂、顾若波、胡公寿、钱慧 安、倪墨耕、吴徵、金心兰、陆恢、吴石仙。这9位画家创作风格各不相同,或重金石之气,或兼虞山之韵,但聚在一起则催生出新鲜的艺术风貌。

  吴大澂是以封疆大吏而沉醉笔墨,他与赵之谦相呼应,倚重金石。吴石仙则擅长泼墨,画风别开生面,令人耳目一新。钱慧安较专注于写真,早年学仇十洲和唐六如,笔意遒劲,神态娴雅,程十发称其为“海派艺术宗师”。

  “豫园书画善会”以艺助赈

  辛亥革命前后,海派艺术出现了一个显著特征,那就是以艺助赈。1909年,由高邕、杨逸等人发起,吴昌硕参与创办的“豫园书画善会”,就是一个以书画义卖、慈善济世为主的团体。钱慧安被推为首任会长。

  行家认为,“豫园书画善会”的成立,标志着海派书画家的慈善活动,已从民间自发演变为有组织、有计划的社会团体活动。该会以豫园为基地,借园中的“得月楼”为会所,会员一度发展至200多人,汇集了钱慧安、吴昌硕、蒲华、杨伯润、王一亭、张善孖等名家。

  继任善会会长的杨伯润,从虞山派和董思翁得法,所作山水画隽秀明媚,气韵清丽,别具一格。王一亭为海上著名实业家、慈善家及书画家。王氏早年随徐小仓、任伯年学画,后随海派大家吴昌硕学艺,亦师亦友,其画阔笔写意,笔墨酣畅,设色浓艳,在早期海派影响力仅次于吴昌硕。

  与“豫园书画善会”差不多同时成立的“海上题襟馆金石书画会”,则是另一个闻名海上的书画团体。不过,该会成员与“豫园书画善会”不太一样,它虽然包罗 了善会成员,但更重要的是,吸收了清覆亡后无处可去的遗老遗少。这一部分成员本身的文化修养极高,且在书画艺术上风格纷呈,不一而足。

  “海上题襟馆金石书画会”首任会长是汪洵,汪氏去世后由吴昌硕继任会长。经常参加活动的会员众多,有名的如倪墨畊、王一亭、黄宾虹、贺天健、钱瘦铁、王个簃等画家。

  此后,海派艺术进入“后时代”,吴湖帆成为其领袖。与此同时,从早期海派中孕育生发、在他处落地生根的艺术形式也蓬勃发展起来,如在广东形成的岭南画派,是由高剑父、陈树人等大师创造了独特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