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市场如何招兵买马

  “我国现有的花样滑冰教练不到300人,对照2022年前新建500座冰场的规划,未来极有可能出现一个冰场平均不到一个教练的尴尬局面。”两会期间,中国政法大学体育产业研究中心秘书长冯一博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一丝隐忧,对体育产业公司而言,人才始终是核心竞争力。缺少了人才供给,必将影响到体育产业的发展速度。

  据悉,国内目前体育产业的从业人口大约为400多万人,只占国内劳动力总人口的0.5%,要想实现2025年5万亿的产业规模,体育产业的就业人口就要达到全国就业人口的1.5%,那时将需要最少1000万的体育从业人口。未来10年,体育产业将有500万的人才缺口。

  随着越来越多体育公司的成立,这样的人才缺口是否已经显现?

  “我们是有20年历史的企业,现有的各种人才较满足转型前的企业运营和管理,转型到体育这个新产业,迫切需要体育专业性的人才,目前市场上最为欠缺的是体育市场运营、体育项目规划营销、体育产业化推进等方面的人才。”莱茵达旗下的集团企业莱茵能源今年新建立了莱茵达体育文创有限公司,利用体育拓宽传统的能源市场,对体育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公司副总经理陶晓燕表示,公司对体育市场营销专业、社会体育管理、运动康复等专业的人才需求较大,但按目前体育市场前期的情况,该类人才大多作为中层实际操作人才,高层管理人才还是需要结合有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综合型人才。可以看出,其需求与传统体制内体育运动员的培养大相径庭,更不要谈在高科技体育场馆的运营过程中,对新能源、新科技人才的大量需求。

  冯一博认为,要想切实解决体育产业面临的“人才短缺”问题,体育企业高管有义务走进校园,并成为工作常态,为学生分享来自一线的实战案例,技能教学。另外,体育院校也应敞开怀抱,全面开展校企合作,邀请体育企业的基层骨干深入课堂,提供职场技能的教学辅导,从最基本的如何写赛事策划案、如何做商务PPT,为学生提供“干货型”的实习和就业辅导,让这种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成为“新常态”。

  除了高校在体育人才的培养中做的增量,扩宽常规大学生的进入体育行业的途径,如何双管齐下,发挥少体校、体育职校以及专业运动员的资源优势,让他们进入体育产业,也是体育人关注的焦点。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体育系副主任胡桂英告诉记者,目前学院已经和18个体育相关的企业进行校企合作,还有企业进驻课堂为学生提供企业化教学的机会。特别是根据近几年体育产业的热度上升,计划在课程创新上加入了市场化较高的瑜伽、轮滑等项目,为学生进入体育对口的岗位提供更好平台。

  全国人大代表、世界冠军徐东香也在今年两会上提出,随着学校各类体育项目社团课的开放,学校需要更多专业体育教师,如果能为更多的专业体育院校开设本科班,打通教师资格证的通道,不仅可以让更多的退役运动员走上体育教师岗位,也使得事得其人,人尽其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