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的五年】聚天下英才 谋齐鲁发展

【导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他多次指出人才的核心价值所在,把人才的定位从“支撑”提高到“引领”的新高度。过去五年,山东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齐鲁大地日益成为群英荟萃的人才发展新高地。

【正文】来自加拿大杜如虚,是香港中文大学教授,也是中国船舶工业全国唯一的“千人计划”人选,美国双料院士,因为一个项目,他已经数不清多少次来泰山脚下的华鲁锻压公司了。

【同期声】杜如虚的夫人杨晖:“把这里当家了,确实是,半个家吧”。

【正文】杜如虚团队和华鲁合作研发的是“超大型船舶曲面智能成形设备”,如果把一艘船比作一条鱼,华鲁锻压过去擅长的是做“鱼腹”,也就是以平面为主的船体中段,杜如虚的项目则是曲面复杂的“鱼头”和“鱼尾”,用智能技术提升效率和精度。

【同期声】香港中文大学教授 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杜如虚:“(这个马鞍是目前最复杂的?)最难的,比较难做。还有你看这个像锅子一样的,四个角高,中间低,这就是复杂成型,这是整个造船里头瓶颈问题。我们这是第一个,全球第一个。”

【现场】杜如虚和华鲁牵手,缘于2013年山东实施的“泰山学者蓝色产业领军人才团队支撑计划”,这个计划打算用5年时间,引进一批高端海洋产业人才,攻克重大关键技术。在这个计划的支持下,华鲁成功和杜如虚合作,还拿到了省里2800万元的计划支持资金。

【同期声】泰安华鲁锻压机床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常欣:“当时蓝色产业项目主要是针对蓝色区,蓝色区是七个沿海城市,连动区是十个非沿海城市,当时沿海城市已经培育了60个项目,他们有一个项目手册,我们当时是项目手册之外的,就是一匹黑马杀进专项里去了”

【正文】黑马不是一天练成的,杜如虚之所以能和一家仅有5亿产值的内陆的民营企业合作,得益于华鲁承担的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数控船用卷板机”项目。为这个项目,华鲁引进了世界唯一的“铸造+锻压”双博士、德国专家马藤,和中科院院士胡海岩。在这两位专家的支撑,华鲁制造了出21米长的船用卷板机,打破国际垄断。

【同期声】香港中文大学教授 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杜如虚:“我们通过04专项搭的桥,合作肯定要和这样的企业合作,一要对口,第二你还要有一定的实力,其实这个选择并不多的,大概有几个公司,华鲁是最好的。”

【正文】如果说之前的两位专家帮企业实现了从籍籍无名到“中国第一”的跨越,杜如虚的目标,则是带着企业向“世界第一”冲刺。在人才接力的过程中,华鲁锻压形成了4个国家标准,16个行业标准,106项专利,销售额年增超过25%。 

【同期声】泰安华鲁锻压机床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常欣:“以才引财,以人才引财富的财,还有一个就是以人才引其他的人才,人才会产生一种聚集效应,也可以说是一种虹吸效应,这个专家看着那个专家能来,他会对这个企业产生很大的信心,也带动了我们自己一些研发人员的迅速成长”

【正文】过去五年,山东用“泰山”人才品牌的培育,打造出聚集英才的“磁场”。围绕高效生态农业、传统产业改造、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海洋高端产业等关键领域,全省已经遴选出了354个像杜如虚这样的领军人才团队。未来三年,山东还将把这个高端人才队伍的数量扩大到1000个左右。

在刚刚公布的25家山东省引才重点企业名单中,华鲁锻压再次上榜,他们把目标又瞄准了国际顶级材料科学家、美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刘锦川,接下来,华鲁要做的,是3D打印的项目的研发和产业化。

【同期声】泰安市外国专家局局长何青:“被评为省引才重点企业的可以享受两个泰山领军人才配额,这两个平配额不占用我们市地的指标,同时可以享受财政的补贴,这既是对之前工作的肯定,也是对于下一步人才引进的有力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