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英才]吕思清:与音乐终生为伴

[天下英才]吕思清:与音乐终生为伴

小提琴演奏家吕思清

  编者按:有一种人他们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他们是文明进步的领跑者,是开拓创新的实践者;他们以知识的力量承载着国家前行的希望。他们就是中国知识分子。中国之声特别策划《天下英才》,讲述当代知识分子的理想、情怀与担当。

  央广网北京6月8日消息(记者冯会玲)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北京气温三十七八度的那两天,小提琴演奏家吕思清正和大提琴家秦立巍、钢琴家孙颖迪一起紧张地排练,为美杰三重奏的演出挥汗准备。

  连着几天,从上午10点到下午6点半,除了吃饭休息,其余时间全在排练场度过。都是烂熟于心的音符,仍要为某个小瑕疵一遍遍重来。在旁人看来或许枯燥无趣,在吕思清心里,却是别有一番味道,“我们在排练当中,无论是我们的争执也好或者认同也好,或者对于音乐某个部分的不同的一些表现的方式的一些探索也好,其实都很有意思。我觉得音乐的魅力就在于它真的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绝,就是说音乐里的这种内涵,它的情感,你越去挖掘它越多,所以你给它多少,它就会回给你多少。为什么我们这么多年很多时候都拉很多同样的曲目?总是觉得,每次拉的时候还觉得很有意思。”

[天下英才]吕思清:与音乐终生为伴

紧张排练

  除了每年一定要留给家人孩子的两个月假期,其余的十个月,吕思清的档期总是排得很满,不是在演奏的舞台上,就是赶往演出地的路上,用他的话说,就像“一列一直往前赶的火车”。难得有缓冲的间隙,他也喜欢躲在北京郊区的家,静心练琴,“作为艺术来讲,就是在攀登一座又一座的最高峰,其实永远没有终点的,起码在我的脑子里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所以我们古人说艺无止镜,我们确实是在不断地去寻找一种灵感,不断地想去升华我们的艺术。”

  出身音乐世家 4岁学琴

  吕思清是幸运的,出身音乐世家,4岁学琴,8岁时被邓小平骄傲地向外宾介绍:“我们有个8岁的娃娃,已经能拉外国的小提琴曲协奏曲。”同年被特招进中央音乐学院,17岁,成为第一位获得帕格尼尼小提琴大赛金奖的东方人。就连西方媒体也毫不吝啬地夸赞他是“一个伟大的天才,一个无与伦比的小提琴家”。

  只是这些传奇一般的经历,吕思清如今并不愿意轻易提起,传奇故事1分钟可以讲完,而他,从4岁可以拿得动琴到现在,44载春秋,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不敢有半分懒惰的苦练,才成就了传奇,才能让传奇延续至今。不知道多少人能懂,幸运只是传奇的一部分而已。

[天下英才]吕思清:与音乐终生为伴

小提琴演奏家吕思清

  记者:您是八岁就特别幸运地进入到了中央音乐学院,在当时应该算是最小的孩子吧?

  吕思清:那肯定是最小的。到现在为止中央音乐学院也没有录取我这么小的这个小孩。在最好的音乐学院跟随最好的老师来学习,确实对我后面的成长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记者:您觉得您能够进走到今天,神童,天赋到底占多大的比分?

  吕思清:我是觉得你不能没有,但是光有是不行的。我是特别喜欢有个理论叫一万个小时定律,就是说越成功、越杰出的人其实越努力。

  记者:到目前为止,在中外的舞台上《梁祝》算不算是你拉过最多的一支中国的曲子?

  吕思清:中国曲子肯定是了。陈钢老师,《梁祝》的作者之一,他说你看世界上有太阳的地方就有华人,有华人的地方就有梁祝,我说这真的是对的。

[天下英才]吕思清:与音乐终生为伴

小提琴演奏家吕思清

  吕思清:光有天赋不行 努力不能少

  吕思清在中外舞台上演奏最多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英台抗婚”的激烈、“楼台相会”的缠绵、“哭灵投坟”的悲绝、“梁祝化蝶”的凄美……都被他用独有的演奏方式生动地传递给观众,《梁祝》的作曲家陈钢、何占豪曾在听过之后忍不住热泪盈眶。吕思清记得两位大师的泪水,也无法忘却1997年香港回归,当他站在洛杉矶好来坞碗型剧场的中央演奏《梁祝》时,如翻滚的波浪般从四面八方涌向他的掌声。

  吕思清还清楚地记得当时的情形,“当《梁祝》主旋律刚一开始的时候,我就记得突然就响起了掌声,而且掌声从半山坡滚到这个舞台边上的。因为他那个碗型剧场舞台是在下面,观众席是从半山坡开始的,像潮水般的滚到了台前。觉得很奇怪,因为一般我们演出这个过程当中是没有人鼓掌的,另外一个也确实很感动,就是说可能还是有一种亲切感、自豪感。”

  除了小提琴演奏家这个身份,吕思清说,他希望自己的音乐版图能更丰富一些,所以他策划国际音乐节,入职北师大致力公益艺术教育,做音乐APP,所有的忙碌都只为有更多的人可以感受到音乐的美好。

  “柏拉图是说,人最重要的是艺术和体育,体育强健,身体艺术熏陶思想和灵魂。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普及知识,让大家意识到有音乐的生活是美好的,让小孩子意识到如果你的生活当中有音乐陪伴,音乐成为你一个终身的朋友,那你的生活可能就会更丰富,你也因为有了这个朋友而变得更快乐。”吕思清这样认为。

[天下英才]吕思清:与音乐终生为伴

父亲吕超青将手抄的《梁祝》曲谱寄给吕思清,在手抄本的封面上一字一句写下叮咛。

  音乐 让他享受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幸福

  无论是在排练场,还是在舞台上,每次演奏完一个曲子,吕思清都会极其满足地笑,笑容阳光而温暖。

  30年前,父亲吕超青将手抄的《梁祝》曲谱寄给吕思清,在手抄本的封面上一字一句写下叮咛:“重新封订寄思清子用,望你将它演奏出神话般的传奇”。前年,吕思清录出了《梁祝》的第五个版本,算作礼物,给父亲,也给音乐。感谢父亲,让他与音乐一生结缘;感谢音乐,让他得以享受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幸福,“经常我有一些特别铁杆的粉丝,签名会的时候手里已经拿着我下一场的音乐会的票,说下一场的票已经买好了,当然我跟他是没有这种私交,但是在音乐当中似乎已经很熟悉了。我有几个非常好的朋友也是通过音乐认识的,他们经常,我到哪儿演出,他们就想办法放下自己的工作专门去。我觉得这个真的是人生的一个很快乐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