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小龄童携“西游师徒”拍纪录片 将重走玄奘路

六小玲珑

提到“孙悟空”,可能大多数中国观众脑海里第一时间蹦出的,是六小龄童[微博]饰演的美猴王。央视版《西游记》在30多年间,重播了3000多次,齐天大圣的形象早已深深扎根在人们心里。而58岁的六小龄童,至今仍在这个角色的光环之下。今年,他一边忙着筹备3D电影版西游记《敢问路在何方》,一边准备跟“唐僧”汪粤、“猪八戒”马德华、“沙僧”刘大刚共赴印度,师徒四人重走玄奘路。

可以说,孙悟空几乎烙印在六小龄童的骨子里。几十年来,公开场合亮相,他浑身上下都是一套红装。采访中,他常常时讲时演,一秒钟进入表演状态:微微含胸,自然刁腕,收下颌,眼上抬。高兴时抓耳挠腮,手舞足蹈。生气时怒目圆睁,咧嘴龇牙,发出“咔咔”的尖锐声,活脱猴相。

提起“一生一部戏”的影响,六小龄童难掩感慨和伤怀。“我去幼儿园里,问现在的孩子们:看过西游记吗?看过。知道我在剧里演什么角色吗?孙悟空。知道我叫什么名字吗?六小龄童。”有小朋友踮着脚尖,举起牌子给他看,上面写着:我未长大,不许你老。那一瞬间,他无比动容:“一个演员30多年,观众还在记住你。一个演员,连老的权利都没有。”他叹了口气,缓缓说:“我想,这是大家对我最大的尊重吧。”

 电影:在我60岁生日前,3D西游记肯定能放

从2015年起,六小龄童就跟美国派拉蒙公司谈改编自《西游记》的3D电影《敢问路在何方》,两年多了,还未正式开机。面对舆论,六小龄童坦言:“大家着急,我比大家更着急。2019年是我60岁生日,投资方说在我生日前,这部电影肯定能放。”

他想要寻找一个既是西游记原著的完整故事,又能让观众有全新感觉。“中国和海外都在拍西游记的故事,人家拍过的我们尽量避开。”

但,孙悟空这个艺术形象除外。“我们曾经在网上问过海内外的网民,孙悟空要不要变?我就没看到一个网友说要变。”他说:“有些东西不是你想变就能变,我自己想变都变不了,因为大家已经认可你这个形象。”

问他如果可以,想变成什么样子。沉吟片刻后,他直言:“我也不想变,因为没想出一个更好的形象来。媒体上登过很多演过孙悟空演员的照片,每次看到支持我的声音,都会很感动,其实没人规定孙悟空的形象应该是什么样。有些东西,我想只能在原来的孙悟空形象上做得更细,更传神。完全重起炉灶从头来,我要去演,观众可能接受不了。”

以前演孙悟空曾在脸上沾猴毛戴面具表演,很多时候,面部肌肉动得并不灵活,现在通过技术跟好材料,能做得比以前好。六小龄童说,他告诉投资方:无论怎么变,万变不离其宗。他强调说:“所有西游记的精髓和精神不能变。师徒五人是个优秀团队,不屈不挠,永不言败。孙悟空智慧勇敢,对师傅忠心耿耿,艺术风格和表演风格都不会有太大变化。”

坚守:孙悟空跟白骨精谈恋爱?我演不了

央视版《西游记》是六小龄童的第一个梦。拍完之后,一些投资方、电影公司希望拍更多《西游记》的戏说,带着重金找上门来。“我不能接受。”六小龄童皱起眉头:“孙悟空跟白骨精谈恋爱我怎么去演?那是恶搞!”一直到2007年,《大宋提刑官》的导演阚卫平[微博]要拍电视剧《吴承恩与西游记》,才与六小龄童一拍即合。“我饰演了吴承恩从28岁到82岁的传奇经历,同时也演孙悟空。我们师徒四人原班人马都在里头演别的角色。这实现了我的第二个梦,演吴承恩。”

西游记的影视化改编版有很多,“我不是不能接受戏说,我不太看这些,你问我,我也很难讲。小时候看的和我理解的应该是怎样,我就怎样去演。”

在他印象中,《西游记》的艺术形式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比如父亲是南派孙悟空,还有北派的孙悟空李万春先生,从脸谱到表演风格都不一样。但刻画孙悟空的基调都是相同的,大智大勇、赤胆忠心。“他一定是原著笔下的孙悟空,这是我们这一代人要去遵循的东西。至于别人怎么拍,我没去看过,不做表态。就是希望本着对原著的敬畏之心,传承和发展。”

 猴戏:故意拿吃的逗急猴子,以便模仿

六小龄童自己能演孙悟空,归功于国粹戏曲艺术。“孙悟空在戏曲舞台的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七情六欲喜怒哀乐,都是独特的。”

说着,他开始表演,脚下丁字步一虚一实,双手自然刁腕,怒目而视,眉毛高高挑起,喉咙里“咔”的一声,流露出猴子的野性愤怒。“(孙悟空)生气得有猴的动物性和人的社会性,这是基本要求。”

为了捕捉好这种情绪,他跟猴子朝夕相处六年。“那时候早,家里还能养。当时猴子比家里的兄弟姐妹还要多。不光要模仿猴子的习性,还得精心提炼。猴子怎么生气啊,要拿金箍棒打白骨精唐僧不让打,得着急。我就观察给猴子吃东西,它来拿。你不给它,它又来拿。你给它又不给它,几次反复猴子就急了,它自然流露这种动作和声音。”

除了愤怒,还有高兴,孙悟空开心时交叉摆手、手舞足蹈也是六小龄童悟出来的。“动作千变万化,但其实就像老子《道德经》中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理一样。孙悟空没有标准,我不是说所有孙悟空都得这样才是表现。演员首先要吃透小说中孙悟空的形象,猴戏不是我们一家创造出来的,是中华民族几代南北猴戏艺术大师共同演绎创造的,六小龄童只是赶上了好的机会,好的年代。”

4月15日,导演杨洁去世,提到恩师,六小龄童有些怅然若失。“这么多年来,你可以看到一部真正好的作品,受到一代又一代的观众支持。到现在为止,大家看到某个画面还会流泪,还会怀旧。所有人对杨导的认可,其实就是对《西游记》最权威的评价。”

 新动向:“师徒”共赴印度取真经

六小龄童一直期待有被大家认可的新的孙悟空出现,但是有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猴戏要下很大工夫,没有一个演孙悟空的演员不努力。现在,可能没有相关的学院教你怎么演好孙悟空。”他叹气,“猴戏艺术是我们的国粹啊,演孙悟空的演员都该团结起来,我们是同行,大家得把戏曲国粹学好,尤其是现在的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