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电视剧『红楼梦』打动我们的究竟是什么

『1987,我们的红楼梦』,欧阳奋强著

『1987,我们的红楼梦』,欧阳奋强著

流盈 自由撰稿人,广州

30年前,一部电视剧『红楼梦』火遍大江南北,一时间,大街小巷“宝二爷,二奶奶,宝姑娘,林妹妹,刘姥姥”不绝于耳,成为上世纪80年代“现象级”电视剧,而它在央视的收视率竟达90%,放在今天以数据“论成败”的时代,无疑也是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的。

这样的盛况不是昙花一现,在之后的30年,这部电视剧重播上千遍,获得了数代观众的喜爱。被称为电视剧史上“不可逾越的经典篇章”。

对于这部电视剧为何如此成功,媒体和民间均讨论已久,而作为此部电视剧的创作者,三十年来,除了在2007年央视“艺术人生二十周年”聚首时略有提及,总体上鲜有发声。2017年,值『红楼梦』开播三十周年纪念之际,贾宝玉的扮演者欧阳奋强写出『1987,我们的红楼梦』,首次向读者发声。他采访了包括导演王扶林、作曲王立平等一众主创,以及剧中邓婕、张莉等几十位演员,共同讲述并首次披露了这部电视剧的创作背景、制作过程,演员角色的选择和塑造等台前故事。

电视剧『红楼梦』为人津津乐道的是电视剧原声。『枉凝眉』的声音响起,观众无不被带入到电视剧的场景中,剧情和细节便从记忆中纷至沓来。这部电视剧的作曲便是著名作曲家王立平。王立平接受采访时说,他对红楼梦的音乐的理解是“满腹惆怅、无限悲凉”,无疑,他的音乐是成功的,是悲剧艺术力量的爆发。

『1987,我们的红楼梦』序言便是由王立平撰写的,他总结了这部剧能够成为电视剧经典的几个重要原因:王扶林导演的执行创意让这部作品得以完成面世、强大而权威的顾问团保证了整个作品对原著的最大化还原和合理的改编,选角的成功让所有演员贡献出自己最让人难忘的角色,团队的无私的奉献精神、忘我的集体主义精神让这部戏得以克服所有的困难,历时四年,方得始终。

不仅如此,他还在『1987,我们的红楼梦』书中亲述了自己如何四年磨一剑,创作『红楼梦』十三首曲子的前因后果,如何选择不是专业歌手的陈力演唱主题曲的故事。

像王立平老师一样的创作者还有很多人,总美术设计师刘宝俊、服装设计史延芹、宝黛化妆胡焰、蓝岚、录音师徐伟胜、配音导演吴珊等,他们对『红楼梦』的任务的理解、对原著的解读、对各自任务的领取和完成,所有的故事都在『1987,我们的红楼梦』第六篇章“王导和幕后功臣”中。在这一章,诸如王导顶住压力海选演员办培训班、配音导演吴珊到全国筛选“红楼好声音”、史延芹从打下手到全面负责服装设计、刘宝俊费尽周折呈现大场景等等故事也都有细节呈现。

站在当今时代审视一部电视剧是否成功,要看它的收视率、曝光度、话题流量、市场流行度等。无疑,87版『红楼梦』也是成功的。以『红楼梦』的四个领衔主角:宝黛钗凤为例,在今天,他们仍然有自己的粉丝,欧阳奋强的微博粉丝263万,邓婕所到之处还被人戏称为“二奶奶”。仍有许多红迷、剧迷在知乎、豆瓣、天涯、今日头条、贴吧等互联网络上自发组织建立了各种角色主题讨论区,衍生各种话题,不仅如此,还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关注和喜爱它。许多“90后”、“00后”都会在微博留言、互动。这不能不说是一部剧的奇迹。

『1987,我们的红楼梦』一书第一篇章“宝、黛、钗、凤”,讲述了四位主演如何被选中、如何演绎角色,以及电视剧播出之后的人生轨迹。其中,主演林黛玉的陈晓旭已经仙逝。她曾在自传里说道:拍红楼梦的三年恍如一梦,而大梦已醒她却一直在梦里。其实,这些年少就参与到这部巨著的人,何尝不是一直在梦里。

除了讲述宝、黛、钗、凤与『红楼梦』的缘分外,『1987,我们的红楼梦』这本书还有三个篇章,分别讲述了正册钗群、红楼夫人、太太、婆子,以及红楼群钗、红楼爷们等,像姬玉与晓旭共同学佛、晴雯张静林的挫折与重生、薛姨妈李凤英与『红楼梦』的缘分、彩云李曼的打拼人生、茗烟李楠的“红楼”故事等等,都是首次披露。

读完这本『1987,我们的红楼梦』,也许才能真正了解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第一批电视人。他们为了一部剧精益求精,精雕细琢,且敢于打破常规;一帮初出茅庐的年轻演员为了自己的“红楼”梦想刻苦排练、豁得出去,拿到的却只是极低的薪水;还有王朝闻、曹禺、周汝昌、沈从文、启功等组成的空前绝后的专家顾问团,不计报酬,全程指点……如此认真的“工匠精神”放到今天的影视拍摄中几乎都是不可想象的,当然这也正是87版『红楼梦』成为经典的原因之所在,打动数代观众的原因所在。

放眼当下的电影电视,技术突飞猛进,资金也是几亿十几亿地往里投,谁都“不差钱”,但就是没能再见到一部能像87版『红楼梦』一样可称之为“经典”的作品,为什么条件变好了,经典却没了?我想,决定一部电视剧成败的,不在于技术资金这些外在条件,而在于那种把事情做好的态度、把角色演好的那种诚意、把细节做到位的那种认真。这种匠心,以后还会有吗?我很期待,大家都很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