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一个世代轮回的悖论——《浪痕:回忆密码》体验报告

在通关《浪痕:回忆密码(The Wake: Mourning Father, Mourning Mother)》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满是困惑的大脑都像是个奇怪的跑马灯,不断闪回着有关童年的琐碎片段,任它们组合成真假难辨的回忆,让记忆中的“我”和游戏主人公渐渐重叠在一起……不,这一点儿都不合理,明明我们有着完全不同的经历,更是生活在的截然不同两个世界,于情于理都不可能产生什么共鸣;可既然共鸣已成事实,如果硬是要为这“不合理”找个不那么牵强的解释,我想我只能说Somi的游戏叙事果然名不虚传。

解码一个世代轮回的悖论——《浪痕:回忆密码》体验报告

 

没错,就是那个Somi。如果您是独立游戏的爱好者,想必对这个名字并不陌生,他是一位个性十足的韩国像素游戏大师,其作品可能毫无游戏性,但总是有着独特而细微的视角,让玩家可以身临其境的体验到作者的焦虑和疑惑:在《指尖战争》,玩家将通过陌生人的手机感受奥威尔式“乌托邦”中的人人自危;在《律法之地》,玩家将通过一张张司法卷宗,体验韩国社会岁月静好下的暗流涌动,发现韩国司法体系的种种弊端;而在这款《浪痕:回忆密码》中,Somi似乎放弃了韩国现实主义电影般揭示黑暗的使命感,只是借用一本加密日记,向我们展现了爷爷葬礼期间自己与父母亲戚相处时发生的故事,平静而勇敢地将自己挣扎而纠结的成长史娓娓道来。

 

解码一个世代轮回的悖论——《浪痕:回忆密码》体验报告

 

实话实话,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游戏主角的悲惨经历可能尚不如祥林嫂的几声“我真傻”,更多从未经历过家庭破碎的玩家恐怕也大不可能将对故事主人公的同情升华成感同身受的共鸣,但事实有时候就是这么不讲逻辑——或者可能这背后的逻辑仍隐藏在那本日记里的某个角落?看来我应该和诸位玩家一道重温这本古旧的充满秘密的日记,再次摩挲它在岁月中逐渐斑驳的封面,尝试读懂这密码背后的与我们产生共鸣的真正情感。

 

 一段回忆:细节重现童年中的九十年代

 

解码一个世代轮回的悖论——《浪痕:回忆密码》体验报告

 

其实和前文提及的“古旧”相比,“真实”更符合我对这日记封面的第一印象,因为我总是无端地认为这本日记正是我童年里被锁在书柜最高处的那个秘密,时刻用封面上黑色的皮革和烫金的名字撩拨我的好奇心。当然,游戏中的日记本应该与我的描述相去甚远,事实上,通过游戏我们根本就不可能知道日记封面究竟是何模样,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把它理所当然地想象成自己记忆中秘密应有的样子。

解码一个世代轮回的悖论——《浪痕:回忆密码》体验报告

 

究其原因,我想这应该是因为《浪痕:回忆密码》本身拥有足够的证据,让我相信这游戏描述的所有场景与我们记忆里的九十年代别无二致吧,光是游戏开场(和结尾)那充满颗粒感的录像就有着不错的说服力,作为奖励可供玩家收集的照片同样有着诡异的真实感,两种本应无关紧要的细节,与日记文字和游戏配乐中流露出的含蓄结合后,竟画龙点睛般地描绘出了那个时代的气场,以至于Somi甚至不需要在游戏中添加太多时代符号或情怀元素,只是稍微提及了父子几人游览世博会的插曲,就足以将每个人带回到自己记忆中的九十年代初,仿佛彼时的风云变幻中或喜或悲的喧嚣与主人公一家并无半点瓜葛。

 

解码一个世代轮回的悖论——《浪痕:回忆密码》体验报告

 

这似乎有悖于常理,但自己在记忆里畅游一番后,我不得不承认,那些至今仍在记忆里残留的悲欢离合还真的与时代变革无关。看来这次Somi所追求的是彻底而朴素的真实性,这意味着他将不得不放弃自己轻车熟路的“以小见大”,转而将细碎的情节汇聚成记忆的涓涓细流,用一种更缓慢而温柔方式让玩家们感同身受。的确,理论上这种表达方式可以让《浪痕:回忆密码》摆脱时代和文化的藩篱,在更广泛的玩家群体间产生共鸣,但考虑到Somi之前的作品中鲜有细腻的煽情,毫无疑问,这次针对剧本的全新尝试对他来说将会是个不小的挑战。

 

解码一个世代轮回的悖论——《浪痕:回忆密码》体验报告

 

既然这么麻烦,那就放弃华而不实的文学技巧好了:“这部作品有一些艺术加工的成分,但主要的情节,都来自我个人的真实经历,进行了少量改编……”,在访谈中,Somi十分坦然地道出了自己构建真实感的硬核“技巧”,而似乎是为了将这技巧贯彻到底,前文提及的录像画面和照片也都是记录作者生活的真实画面(经过一定模糊处理)——难怪这些照片影像都有着诡异的真实感,恐怕只有在游戏中那相机算是奢侈品的时代,照片上的人们才会表露出那种羞涩的庄严,仿佛任何形式的轻佻都对不起彼时价格不菲的胶卷;而这也再一次暗暗强调了作者,也就是游戏主人公拮据的童年生活,让游戏的故事更有逻辑性。

 

解码一个世代轮回的悖论——《浪痕:回忆密码》体验报告

 

等一下,既然《浪痕:回忆密码》讲述了一个完全真实的故事,我们还有必要关注游戏故事的逻辑自洽性吗?这个嘛……至少这本日记露出其庐山真面目后,我觉得有必要找些更合逻辑的东西,来中和本作游戏部分带来的马尔克斯式的魔幻主义。

 

 一串公式:用“凯撒密码”解决所有谜题

 

解码一个世代轮回的悖论——《浪痕:回忆密码》体验报告

 

我相信一定会有和我一样的玩家,在打开这日记的那一刻,便惊叹于它蒸汽朋克般的机械美;而我甚至来不及好好欣赏一番,当第一段加密之后的黄色文字出现在后,我便又被这日记本近乎魔幻的变形惊掉了下巴:日记的中下部分可以被完全打开,露出复杂但错落有致的密码和电线,日记最上方的暗格也会随着游戏的进程逐渐被打开,变魔术般的将标尺等辅助工具双手奉上,给了玩家们足够明确的暗示,暗示他们需要根据纸条的提示,利用日记本身和那些辅助工具将日记的隐藏信息破解出来。

 

解码一个世代轮回的悖论——《浪痕:回忆密码》体验报告

 

我差不多能想象到,熟悉二战历史的朋友在与这日记邂逅时内心涌动的惊喜和恐惧,没错,这东西(的原型)就是著名的恩尼格玛密码机(Enigma),号称无人可破的最安全的加密方式(图灵点赞),让玩家们利用业余时间解决如此难题实属强人所难。不过还好,尽管Somi确实恶补了不少密码学知识,但他并不打算用真正恩尼格玛来难为大家,游戏中玩家面对的谜题更像是“凯撒密码”的变形,以游戏教程为例,您只需依据提示里+2的转变原则,将对应标尺整体向右移动两位,既用字母C替代字母A(在日记下方用C的连接线连接A),用字母D代替字母B……以此类推,在日记本左侧五个指示灯全部亮起,表示五个字母替换准确无误后,系统便会判定您已经掌握了破译密码的方法,自动完成其他字母的替换,大大节省了您的时间和精力。

 

解码一个世代轮回的悖论——《浪痕:回忆密码》体验报告

 

和所有优秀的解谜游戏相同,在《浪痕:回忆密码》中,随着游戏流程的继续,玩家需要面对的谜题会愈发复杂多变,但正所谓万变不离其宗,玩家们只要牢牢专抓“寻找字母之间的对应替换法则”这一重点,便能将由此派生的所有谜题一一化解,哪怕后来谜题难度骤增,也不至于一筹莫展,毫无思路;不过类似设计的缺陷同样十分明显,从头到尾玩家所做的不过只是一头扎进字母堆里尝试各种可能性,虽说比起真正的密码破译要轻松不少,但也着实没什么乐趣可言。

解码一个世代轮回的悖论——《浪痕:回忆密码》体验报告

时间与日记内容不符,是否可能暗藏玄机

 

而另一方面,玩家撑着昏花的双眼完成这无聊的解谜后,所见所得不过是主角平静的心绪和同样平淡无奇的照片,既无力满足玩家们八卦的需求,又带不来收集的成就感,着实让人有些失望。说真的,以Somi的才智完全在可以在游戏边边角角藏些不易察觉的替换法则,让玩家们可以以此破解出些更劲爆的故事甚至是其他结局——事实上,一直以来我也是这样想的,毕竟游戏预告片中展现的章节与游戏日期完全不符,让我不由浮想联翩;然而,几次彻底的失败再次让我认清了自己智力的真实水平,明白了与其苦苦追求可能并不存在的影子,倒不如静下心来,通过文字本身体验作者经历过的那些故事。

 

 一个悖论:乖孩子们世代传承的家庭诅咒

 

解码一个世代轮回的悖论——《浪痕:回忆密码》体验报告

 

“我所说的一切都是谎言”,这句克里特人的著名悖论静静地躺在这本日记序章的结尾,仿佛但丁地狱大门上镌刻的绝望箴言,让不少玩家们的头脑陷入了和当年古希腊哲人们类似的混乱:如果我们相信这本日记满是谎言,那么这句记录在日记最显眼位置的命题怎么可能是真的?反之如果我们否定了这命题的真实,承认日记句句属实,那这日记上最显眼的命题怎么可能会是错的……寥寥数语,尽显荒诞,逻辑上却又无懈可击,就像生活本身一样不讲道理。

 

解码一个世代轮回的悖论——《浪痕:回忆密码》体验报告

 

同所有古老的悖论一样,随着概念的细化的,如今我们可以找到不止一种方法将这悖论破解,只是Somi恐怕并不打算,也不大可能在这部《浪痕:回忆密码》中为我们解答这道逻辑学难题,毕竟日记中绝大多数的文字都致力于向我们展现主人公“别人家孩子”般让人交口称赞的一生:他体恤母亲,从不在意自己童年物质条件的匮乏;他自尊自爱,面对父亲的的家人和朋友的无礼仍能保持不卑不亢;他自律自强,多年寒窗逆袭成材,不仅家庭美满,事业有成,也理解了父亲的苦衷,解开了两代人的心结……只是不知为何,这羡煞旁人文字中没有一丝骄傲,反而不时流露出一抹化不开的感伤。

 

解码一个世代轮回的悖论——《浪痕:回忆密码》体验报告

 

不必心急,很快随着玩家破解的文字慢慢填补主人公的所思所想,那感伤背后理所应该的真相也便会渐渐浮现出来。是啊,小孩子怎么可能从心底排斥物质条件更好的童年,骄傲的青年人怎么会甘愿对所有中伤沉默以对,而面对这一切的罪魁祸首,自己十几年来的痛苦怎么可能因为父亲一句荒诞的“家庭诅咒”便烟消云散,所有的泰然处之的背后无非是乖孩子们早已习惯的压抑和口是心非,毕竟一直以来,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家人的青睐,长者的赞许,甚至能让脆弱的自尊心得到片刻安宁……果然,“我说的一切都是谎言”。

 

解码一个世代轮回的悖论——《浪痕:回忆密码》体验报告

 

而可悲的是,如今世界已经不再会对他们温柔以待——至少在我生活的城市里,真诚热情便是胸无城府,沉默待人等于孱弱可欺,“乖孩子”习惯性的退让换来的往往是变本加厉的欺辱,直至他们退无可退,愤然出走,或者放下礼义廉耻的“枷锁”与曾鄙视的蛀虫一道大啖城市的血肉;更可悲的是,作为无力改变这一切的普通人,即便我深知家乡对“乖孩子”恶意满满,却仍会像自己过于善良的父母那样,教育子女恪守原则,真诚待人,亲手将这荒诞不经,却世代相传的“家庭诅咒”延续下去……

 

解码一个世代轮回的悖论——《浪痕:回忆密码》体验报告

 

没错,相比于日记中父亲“注定抛妻弃子”的荒谬结论,我觉得这所谓的“社会现实”才是更直击心灵的家庭诅咒,它徘徊在这片推崇仁义道德的土地上,像个嗜血成性的老师,将一代代温文尔雅的“乖孩子”丢进血迹斑驳的战场,用愈发恶毒的欺凌粉碎他们幼稚的理想主义,教会他们文明世界的丛林法则;又毫不客气地将我等“冥顽不灵”者放逐到社会的边缘,任我们在落寞中渐生悔意,反思自己的“不合群”——这折磨还真是卓有成效,在我正式工作的第二个年头就已经失掉了关于自己未来的所有憧憬,但即便如此我仍不相信丛林法则能带来富足美满,至少我日渐凋敝的家乡并不愿意给我一个坚决的肯定。

 

解码一个世代轮回的悖论——《浪痕:回忆密码》体验报告

 

如此看来,《浪痕:回忆密码》作为“负罪三部曲”的终章也算实至名归,Somi终究还是像从前那样,为苦求一个注定无解的答案向世界本身发出了疑惑的呐喊;不过考虑到游戏作者本人宣称游戏内核在于“讲述上一代人对下一代人不可磨灭的影响”,上文过于悲观的解读仅仅只是我个人积郁已久的感触,希望那些带着戾气的文字不会影响到您在游戏平静的文字里寻觅自己的童年;而若您对这故事本身毫无兴趣,只是想在游戏中体验一场别出心裁的头脑竞技,那本作过于简单方便的谜题恐怕只会让您大失所望。

 

可尽管如此,我仍希望有天资聪颖的玩家愿意多留意下这些可能暗藏玄机的密码,帮忙解决这个困扰了我快一个月的难题,在此先行谢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