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际电影节太热闹,我们冷静地聊一聊

2017年6月25日晚,第二十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在结束了影迷们为期十天的电影盛宴之后,也迎来了星光熠熠的“金爵奖”颁奖典礼。

 

尽管金爵奖只有短短20年历史,但作为中国唯一的国际A类电影节——上海国际电影节的主竞赛单元,含金量不言而喻。此次上海国际电影节中国演员黄渤凭借《冰之下》获得“最佳男演员”奖项,“最佳女演员”则由伊朗影片《筹款风波》的女主角萨蕾·巴亚特获得。分量最重的最佳影片奖由菲律宾电影《三轮浮生》摘得。

 

 

上海国际电影节太热闹,我们冷静地聊一聊


 

《三轮浮生》折桂“金爵奖” 实至名归

在世界电影的版图上,菲律宾尽管有布里连特·门多萨这样拿过戛纳最佳导演奖的独立导演,但是依然是一个在电影界常常被人忽略的国度。一个最佳影片大奖足以让导演和主创兴奋地在台上几乎泪流。对于此次《三轮浮生》折桂“金爵奖”,两位嘉宾——资深媒体人曹峻、导演王小钊认为,也并不如外界所谓的“意料之外”,是匹“黑马”,但实至名归。

 

王小钊:菲律宾电影本身就比我们想像的更厉害一些。比如说去年威尼斯的金狮奖就是菲律宾电影《离开的女人》拿到了。《三轮浮生》这部片子是非常写实主义的,讲述这个人骑着三轮车一家往回走,是公路片的类型,但是它在最后又有一个比较理想主义的刻画。其实在电影节中它是会受到一定的青睐和关注的。

 

“金爵奖”偏爱亚洲?更青睐小制作剧情片?

 

“专业评委和普通观众的角度往往是不一样的。”资深媒体人曹峻分析,“在电影院里更受观众喜爱的可能是大制作的动作片、科幻片,但在电影奖的评委眼中,电影本身对于人性的刻画,故事运用了怎样的叙述方法,是不是有比较独特的风格都更为重要。”

 

今年的最佳影片《三轮浮生》讲述的就是生活在菲律宾社会底层的一家五口,在困境中的爱和信仰。有数据显示,历年来,20部金爵奖最佳影片中,剧情类就占据了17部,其中爱情电影6部。金爵奖为什么会如此偏爱小制作剧情片?爱情与亲情是永恒的话题?

 

 

上海国际电影节太热闹,我们冷静地聊一聊


 

 

王小钊:有一句话说“爱情和死亡是戏剧的永恒主题”。爱情和亲情永远是生活当中最基础的情感元素。在这种情感组成元素的探索当中我们才有可能性去探讨人性,探讨人性的种种。亲情最可以反映出人性的伟大,爱情可以反映出人性的复杂。这当中既有包容又有自私,既有天使的一面也有魔鬼的一面。所以这样的片子在电影节当中容易受到观众和评委喜爱。剧情片是叙事,是最能表现出导演功底和影片制作水平的题材。所以电影节它对剧情片有所青睐,对爱情和亲情有所亲睐,这是必然的现象。
 
本届电影节,除了“最佳影片”花落《三轮浮生》以外,“最佳女演员”归属伊朗女演员萨蕾·巴亚特。而在过去的19届金爵奖中,有7部亚洲电影获得“最佳影片奖”,6位亚洲男演员获得“最佳男演员”奖,11位亚洲女演员获得“最佳女演员”奖。于是又有人总结“规律”——难道金爵奖就好亚洲电影这一口?

 

曹峻:其实这是电影节的定位问题。首先金爵奖本身就是上海国际电影节的主竞赛单元奖项。既然是上海,是属于亚洲的城市,自然亚洲对它的影片曝光率更高一些。其次,电影节要自己做出特色就不可能什么都要,而且现在中国电影市场发展这么快,需要和其他的国家和地方联合拍摄、交流,上海电影节就起到一个非常好的作用。到我这里来,我们鼓励新锐导演,我们可以合作拍片,也可以发掘好的导演到中国来,也可以打出去。我觉得把更多的奖项、思考偏向于亚洲的导演和影片是非常对的事情。

 

中国电影“慢下来” 未必是坏事

 

还有人观察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往年上海电影节常会出现“大手笔”,一些新公司动辄发布十几部片单,公布个三年计划或五年计划,但今年电影市场似乎明显降温。更有文章用“冷清”二字形容本届电影节,说与去年总共200余部的片单比,今年除万达以外,其他大的影业公司都表现的很谨慎。

 

 

14.jpg

 

 

对于市场降温,曹峻觉得并非坏事。“去年各大公司出来的片单特别多,今年大家回去再看那些片单发现可以实现的不到40%,他们很多自己人都说影片就是停留在PPT阶段,只是拿出来忽悠人。其实有很多是拍不了的。”

 

节目最后,导演王小昭提到,在业内,人们都说拍电影最好的情况是你有一家银行,同时还有一支军队。“银行”表示你得有资金,军队是说你要有无数的人力,才能帮你实现梦想。这样的情况下,中国的资本更要拎得清楚现在的形势。这个钱什么时候投进来?需要让谁指导我投这个钱?其实值得深思。

 

 

“最佳男演员”黄渤获奖感言:我们的时代太着急

 

 

当漂亮的票房成绩单一个又一个摆在公众面前,各路资本就纷纷进驻“电影”这块估值洼地。票房逐年井喷、银幕数量急速上涨、观影人数不断翻番……不可否认,资本愿意关注电影行业本身是一件好事,但随之而来的却是整个产业链的不牢固。

 

在热闹的电影节落幕之后,我们或许更该思考,眼下的市场缺的是什么?是资金吗?我们缺的是真正让中国电影实现工业化,让中国电影实现专业化运作的一批人才。“片单缩水”,也许是国产片重回正轨的一个好信号:国产电影只有“慢下来”、“冷静下来”,才会把很多原本不是做电影只想挣钱的人挤出去,然后腾出更多的空间给那些认真做电影的人。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董亚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