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融基金投研团队入驻头条,2020年资产配置他们这么看

中融基金成立于2013年,经过近7年的发展,中融基金已成长为新生代公募基金中的佼佼者。

7年时间里,中融基金不仅建立了完善的产品布局和业务条线,并且在权益、固收、量化、FOF和指数等诸多业务领域均取得了不俗的业绩。中融基金正在稳步迈向一流综合型资产管理公司。

权益投资团队专注中国经济的内在优势、转型方向与创新活力,核心成员经历数轮牛熊转换,形成“坚持价值投资、重视消费科技,深度挖掘成长”的投资理念。

固收团队建立了“投研交一体化”的业务体系,在大类资产配置上形成互补,在不同领域形成投资决策间的相互验证,力争为投资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业绩。

中融基金自2015年开始布局指数产品,并随着市场变化持续深耕,选择一系列有良好投资逻辑、能给投资者创造持续超额收益的策略型指数,开发ETF系列产品,做有特色的ETF基金管理人。

量化投资以选股为核心,以趋势交易和资产配置为基础,覆盖包括主动量化、指数增强在内的相对收益策略,以及目标风险、量化对冲等绝对收益策略,充分利用金融统计、大数据、机器学习等现代数量技术,从各类资产中寻找和捕捉α收益。

FOF是公司策略投资的重要内容,在专业人才配置、投资体系、制度流程、系统建设、产品储备等方面进行了较充分的准备,未来将以不同投资者的个性化目标作为出发点,基于专业买方视角的资产配置和品种精选为核心,灵活把握股票、固定收益、大宗商品、股权及海外资产等各类资产的投资机会。

中融基金投研团队入驻头条,2020年资产配置他们这么看

 

中融基金携来自权益投资部、固收投资部、量化投资部、策略投资部、指数投资部、研究部等7位投研人员集体入驻今日头条,为大家送上2020年资产配置策略。#中融基金入驻#

以下是中融基金投研团队集体入驻群访问答实录:

黄震 中融基金总裁

易海波 中融基金副总裁

孙亚超 中融基金董事总经理

寇文红 中融基金研究部总经理

王玥 中融基金固收投资部副总经理

甘传琦 中融基金权益投资部基金经理

柯海东 中融基金权益投资部基金经理

问:提问黄震老师,对2020年的市场有怎样的预判,你认为哪个板块和行业值得关注?

黄震:2020年,我们对于股票市场持相对乐观态度。虽然经济现在处于一个底部区域,但是自2018年以来两年左右的时间,市场对于这方面的预期已经非常充分,所以在估值上也有了比较充分的体现。我们主要看好的是经济结构调整、改革开放带来的红利,以及大类资产配置转换而导致的权益类资产的投资机会。虽然目前疫情对于市场有一定影响,但是我们坚信国家能够战胜疫情、渡过难关,疫情的影响只是短期的,不影响我们看好市场中长期趋势的逻辑。疫情对于部分股票会有一定的影响,但对部分股票来讲可能反而是中长期建仓的机会。具体从行业和板块看,我们比较看好的仍然是科技创新,因为这是经济结构调整中的一个主线,也是未来改革开放红利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如5G、半导体、电子、高端制造、医疗健康等。另外就是对于核心资产,我们依旧看好。

问:提问黄震老师,你认为伴随着经济的增长,投资者如何能够获得与之相匹配的投资收益呢?

黄震:中国股市的运行越来越成熟,价值投资和中长期投资的理念也越发深入,未来两极分化将会取代齐涨共跌,这包括不同行业的分化,以及行业内不同企业的分化。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很多投资机会,同时,个别的股票也会存在很大的风险。比如说,现在实行注册制和退市制度,个别股票可能会出现极端情况下退市的情况。所以对于投资者而言,发掘机会和控制风险同等重要,这就要求投资者具备很专业的投资能力。所以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最佳的方式还是要选取一些专业的投资机构进行投资,比如公募基金。另外,投资一定要具备中长期持有的理念,因为权益类资产的短期波动是难免的,只要选准了一个行业或股票,以中长期持有的心态投资,大概率情况下还是会有一个相对比较好的回报的。

问:提问黄震老师,中融基金成立将近7年,你认为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如何进一步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黄震:中融基金自成立以来始终贯彻长期投资理念,专注为客户提供稳定投资回报、打造客户信赖的公司品牌,实现与客户的共同成长。“在长跑中胜出,成为投资业绩稳定,客户服务优良,投资者信赖的一流资产管理公司”是我们的企业愿景。

公募基金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投研能力,尤其是权益类资产的投研能力。中融基金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加大了向权益类投资的投入和转型,并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在2019年公司权益类基金的业绩大幅提升。同时,我们权益投研体系已经比较完善,权益团队的建设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为以后取得可持续业绩奠定了良好的根基。

问:提问黄震老师,2019年核心资产上涨很多,你是否依然看好?

黄震:客观上核心资产2019年涨了很多,所以估值可能相对偏高,但是我们对核心资产中长期仍然看好。因为对于专业机构来说,核心资产的购入是一个资产配置或者抢购中国优质资产的概念。核心资产并不一定是大盘股,其本质是核心竞争力或者壁垒,这可能是核心技术,也可能是市场份额,这些都能够保证企业有良好的成长空间或者持续良好的业绩。一方面,随着企业的业绩增长他们的估值水平也会慢慢降低;另一方面,投资者对于权益类资产特别是核心资产的配置需求是始终存在的。所以核心资产经过一些震荡整理以后,我们仍然是比较看好的。

问:提问黄震老师,你能介绍一下中融基金权益投资的优势和特色吗?

黄震:中融基金注重打造中长期可持续的业绩回报,与投资者实现共赢,所以我们的投资团队建设是非常扎实的。首先,我们的研究部拥有一支非常强大的队伍,可以覆盖全市场所有行业,既挖掘投资机会,也控制投资风险,自下而上为投资提供系统而及时的支持;其次,公司投资决策委员会自上而下对投资提供整体的指导和风险监控;然后,基金经理在投委会的指导和研究部的支持下,按照自己的风格、理念、特色进行投资。基金经理并不注重短期的投资效益,而是注重自己的投资理念、投资体系的贯彻,有鲜明的投资风格和投资理念,才能在中长期给投资者一个比较稳定的回报,这是中融基金权益投资的优势和特色。

问:提问易海波老师,量化投资进入国内市场十几年,经历过几番沉浮,作为一种资产配置的工具,你能谈谈个人投资者应如何投资量化基金吗?

易海波: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出现后,华尔街从事量化投资的华人从业者掀起回国的热潮。2010年4月,伴随着股指期货在A股市场的上市,量化投资在国内市场逐步兴起。在经历2012年至2016年的繁荣之后,2017年以来量化策略的超额收益明显降低,但相对于国外的成熟市场而言,量化投资在国内市场相对而言依然较为容易产生超额收益。目前随着监管的放松和交易工具的完善,量化投资策略的种类已经日益丰富。

目前机构客户对量化投资的认可度较之前有明显提高,伴随着投资者教育工作的开展,个人投资者也逐步接受此类产品。当量化投资被揭开神秘面纱后,投资者只需将量化基金当做一类普通基金进行投资。投资者选择量化基金时,应结合自己的风险偏好以及对未来市场的判断,若投资者风险偏好较低或认为未来市场没有趋势性机会时,则持有对冲型量化基金是一个不错选择,反之可以持有主动型或指数型量化基金。

问:提问易海波老师,与国外成熟市场相比,量化投资在A股市场的前景如何?

易海波:就市场中性类产品而言,此类产品通过股指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工具对冲股票资产的系统性风险,以获取绝对收益。相比传统的权益型基金产品而言,此类产品具有回撤较小、收益稳定的优势。目前市场货币型基金产品收益率逐步下行,配置的吸引力日益减弱,而传统的股票型基金产品波动率较大,此类产品可以填补货币等固收类产品及权益类产品之间的空白。未来伴随着金融衍生工具的丰富和完善,公募量化对冲产品有望成为低风险固定收益类产品的替代者。

就主动量化产品而言,此类产品具有超额收益来源明确、超额收益稳定、产品风格确定等特点。伴随着国内智能投顾、养老保险等配置型投资者的发展与壮大,未来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将会搭建更加严谨的基金评价体系,从而系统地、全面地分析基金业绩,科学地对基金产品做绩效归因,明确超额收益来源。主动量化类产品的上述特点恰好吻合此类投资者的需求,对于配置型投资者而言是不错选择。

问:提问易海波老师,你认为量化投资需要做择时吗?

易海波:从传统意义而言,量化投资主要分为选股和择时两个方面。就选股来看,由于股票市场宽度较大,相对而言获取超额收益的难度较低;而择时则效率较低,往往一次错误的判断会带来巨大损失,择时成本较高。

就不同类型的量化产品来看,市场中性类产品不需要择时,主要专注于股票选择,以获取超额收益为首要目标;主动量化类产品通常不择时,以期能同时获得Alpha和Beta两部分收益。

问:提问孙亚超老师,我们注意到中融基金这几年布局了一些指数基金,你能谈谈个人投资者应该如何投资指数基金吗?

孙亚超:个人投资者参与指数基金应该说是一种趋势:一是因为随着市场成熟度的提升,超额回报的重心在下移;二是机构投资的力量近几年提升较快,加之衍生工具品种的增加,使得个人投资者应对日渐困难。对于指数基金的参与方式,如从指数基金产品的工具属性来挖掘,就不难理解,其在成熟市场被视为定投方式首选方案的原因;此外,从时间维度考虑,跨度越长其保值增值的效果就愈加明显。简而言之,指数基金是一种非常好的资产配置工具,具备财富的长期保值增值效能,不应作为一种投机方案备选。

问:提问孙亚超老师,央视50的选股方式是专家选股,这种选股方式是否人为因素较多,如何保证选股的质量?

孙亚超:对于央视50这款指数,可以说其亮点和不足均在专家选股这一环节得以全面呈现。亮点在于专家作为某一领域技能的熟练掌握者,看问题具有全局性、可持续性和前瞻性等几个特点;其好处在于对问题的把握不大会产生偏离,能最大程度上保证主题的纯粹性;我们知道央视50有“五大逻辑”,如果产生了偏离就不再是央视50了。主题逻辑的坚持,也正是投资领域追求长期价值增值的关键所在。当然,专家也有不足,即因对问题的熟知所造成的墨守成规;以及意思表达上的排他性权威感。好在,从披露的指数编制方案来看,央视50在每一个大的逻辑下均有成体系的选股原则;加之可量化的指标,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专家选股潜在的人为干扰因素。

问:提问孙亚超老师,请问你是如何看待ETF的超额收益的?

孙亚超:应该说ETF是一项财富管理领域的大发现,它是目前可以看到的指数型产品发展的终点;它有两个重要环节:一是产品研发环节,在于定策略;二是后期维护环节,保障正常运作。不难看出,类似主动管理型基金的投资管理环节,在这里则被明显弱化了。现在回过头来看ETF超额收益这一问题,自然就明了了。超额收益很大程度上往往伴随着超额风险,具体如何抉择,我相信投资者自有判断。

问:提问寇文红老师,你如何看待当前的经济基本面,对于2020年的经济形式,是否乐观?

寇文红:我对2020年经济形势的看法,可以概括为“对GDP增速不乐观,但对GDP结构优化(经济转型)乐观。”具体来说:在2019年12月初,我们预期2020年全年GDP增速会平稳下降到5.8%。但是2019年12月以来,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打乱了经济的正常运行,主要表现在:1)打击消费等服务业。导致餐饮、旅游、酒店、交通、商贸、教育、影视剧集制作等行业的营业收入大幅下降。2019年12月名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单月同比增速是8%,我预计2020年2-4月将在5%以下。2)打击制造业。疫情导致春节之后不少企业不能正常复工,全社会物流速度放缓,供应链受到影响,导致企业运营成本普遍上升。另外,很多企业尤其劳动密集型企业(生产低附加值产品的制造业、低端服务业),如果连续两个月不能复工,现金流就会出问题。因此政府在防控疫情的同时,需要大力支持企业复工,导致防控的难度加大。2019年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是5.7%,我预期2020年1-4月累计同比在3%左右。3)打击出口。疫情会导致外国对中国商品加强检验检疫,影响出口。预计2020年2-5月出口同比增速低于-10%。4)导致正常的国际人员交流中断。5)推高CPI。我们原本预期2020年1月是CPI同比的高点(约5.5%左右),现在看,CPI的高点可能会移到2月或3月。同时因为工业活动放缓,导致PPI低于此前预期。

与2003年的SARS相比,本次疫情致死率低,但传染性更强,防控难度更大,多个省份不得采取不封路、封城、宵禁、推迟复工、管制交通等措施。另外,第三产业在GDP中的占比,从2003年的41%上升到目前的53%。因此与SARS相比,本次疫情对GDP的负面影响更大,我们预期2020年H1的GDP同比将在5%左右。

我们用传染病的SIR模型,结合春节之后人员流动情况,认为2月份新增感染人数将达到高峰,随后开始下降,到5月之后,疫情逐渐销声匿迹。预期随着疫情消失,以及国务院和央行稳增长政策的见效,后续GDP将快速反弹。即疫情是暂时的,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是短期的,它不会对经济结构、要素市场等长期变量造成影响,对宏观经济也不会产生长期的影响。

预期2020年全年GDP同比在5.5-5.6%,低于我们年初预计的5.8%。因此单单就GDP增速本身而言,我们不乐观。但是,对于GDP的结构优化我们是乐观的。因为:1)即便没有疫情,GDP增速也会逐年下降,这是中国向自主创新驱动经济增长转型的必然。传统产业在GDP中的占比逐渐下降,新兴产业的占比逐渐提升,创新能力日益增强,这是过去10年,也是未来几十年中国经济的大趋势。2020年的5G投资、5G商用、电子新周期等都不会因为疫情而改变。疫情或许会影响短期的供给和需求,但不能消灭供给和需求。2)在疫情肆虐的当下,远程办公、线上教育、远程医疗、远程会议系统等受到追捧,对服务器、算法、高清视频、芯片、存储设备等的需求大增;疫情还促进了对人工智能、智能家居、自动传输、红外设备、创新药、游戏、移动支付等的需求,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因此整体上说,我们对2020年的经济结构优化是乐观的。

问:提问寇文红老师,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以“稳健、宽融资”为主,推动消费潜力,这对2020年资本市场有怎样的影响呢?

寇文红:2019年12月12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2020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积极的财政政策,我们认为主要包括:扩大内需,提振消费;稳定制造业投资;提振基建,包括加强战略性、网络型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川藏铁路等重大项目建设,稳步推进通信网络建设,加快自然灾害防治重大工程实施,加强市政管网、城市停车场、冷链物流等建设,加快农村公路、信息、水利等设施建设。

稳健的货币政策,主要是指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加强逆周期调节,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货币信贷、社会融资规模增长同经济发展相适应等等。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管理通胀预期,警惕通胀预期发散;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融资;通过定向降准、再贷款、再贴现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定向精准滴灌,宽信用;扶持民企、小微企业;保持银行负债端成本稳定,督促银行降低贷款附加费,压低企业融资成本等。

由于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会对2020年上半年的GDP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我们预期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力度都会加大,预期年内LPR利率会小碎步地往下降,全年下降大约50个BP。这会给资本市场带来一定的投资机会:1)利率下降的趋势,有助于提振投资者风险偏好,对股市构成利好。而宽松的货币环境、充裕的流动性,则能给股市上涨创造条件。2)受疫情影响,今年春节后企业、工地复工都晚于往年,但后续财政扩张的力度会加大,企业集中复工会给投资产业链的周期股(钢铁、建材、有色金属、化工、电气设备、机械等等)带来投资机会。3)另外,受疫情影响,消费股(医药除外)近期表现一般。但随着未来几个月疫情逐渐消退,消费股有望迎来配置时点。

问:提问寇文红老师,基于当前医疗卫生体系的现状,以及医药行业需求量大幅快速增长的背景下,你认为未来医药行业的利润空间和投资价值如何?

寇文红:关于医药行业的利润空间,从过往经验看,制药行业的收入和利润增速,与医保收支具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虽然医保筹资逐步放缓,但是我们认为,医保板块的利润空间不会受到太大影响。一方面,未来商业保险会逐步发展壮大,成为社保的有效补充;另一方面,随着人均收入的提升,以自费为主的高端需求也会持续加大。叠加医保支付的结构化调整,未来医药行业的利润还是会持续增长。

我们认为医药行业具备持续且确定的投资价值,这种投资价值来自于三个方面:

1、人口老龄化带来需求确定性地增长。

2、医疗体制改革释放的产业红利。随着2015年医改逐步深化,政策鼓励研发创新,新的医保局登上历史舞台,实施价值导向的医保战略性购买,回归药物经济学,药品价格逐步理顺,更多的具备临床价值的创新药纳入医保并快速实现销售放量,整个产业实现价值回归,劣币驱逐良币时代已经过去。未来医药板块将会持续的结构性分化,具备持续研发创新能力的企业将会充分享受市场红利。

3、中长期看中国医药产业国际化带来的巨大成长空间。中国的制药产业经过多年积累,头部公司已经在全球制药体系中崭露头角,包括CXO、头部的医疗器械公司、新药研发的全球同步进行,中国制药产业在全球医药体系中的竞争力逐步提升,这将为中国的医药企业打开成长空间。

我们认为医药板块的投资逻辑应该立足于产业逻辑,包括新药研发创新及服务商、进口替代趋势下的国产创新医疗器械、特色原料药制剂一体化、集中度持续提升并享受处方外流增量的连锁药店、医疗服务和消费升级等,预计未来会涌现出越来越多具备国际竞争力的细分龙头。

问:提问王玥老师,2019年利率债并未出现明显的趋势性行情,相较而言,信用债有比较明确趋势的牛市。2020年,你认为债市是否仍有变数,你将采取怎样的操作策略?

王玥:2020年年初新型肺炎疫情来势汹汹,此次突发疫情对我们的经济活动和居民生活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对于债券市场来说,疫情已成为了当前的债市主线,疫情事件在短期内或将推动收益率出现下行,下行的空间和时间还要取决于疫情的发展,同时收益率也会随着期间市场情绪的变化而有所起伏,我们会在投资策略上对疫情事件的不同演绎路径做好应对方案。中长期来看债市还是将重新回归经济基本面,我们会密切关注政策的加码对冲和基本面的修复情况。利率债我们认为在一季度可能有比较好的交易性机会,但是要警惕利率快速下行之后的反弹风险和市场情绪反复而带来的震荡;信用债方面,我们依旧看好中高等级信用债的配置价值,组合会保持一定的久期和杠杆。在违约事件多发、信用分层加剧的背景下,我们会严控信用风险,精选个券,继续规避弱资质债券。

问:提问王玥老师,我们注意到你管理的债券基金在回撤控制上做的很好,能不能跟大家谈谈你的风险管理之道?

王玥:我认为好的固定收益产品不仅仅是收益率的比拼,收益的长期稳定性也非常重要。我个人的投资风格还是属于比较稳健的,让产品拥有平稳上升的净值曲线,给投资者带来好的投资体验是一直追求的目标。在组合管理上会同时兼顾绝对收益与相对收益目标,在跟进市场的同时,不会去做太激进的操作,注重风险和收益之间的平衡。但对风险的控制不代表对收益降低要求,会努力做出超额收益,创造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业绩。扎扎实实做好投资研究,不断提高主动管理能力,为投资者带来长期稳健的投资回报。

问:提问王玥老师,2019年下半年债市震荡承压的背景下,债券基金收益率有所下降,你认为2020年债券基金还有配置价值吗?

王玥:通常来说,债券型基金的收益高于货币基金,风险低于股票基金,适合不想承担太大净值波动风险,希望获得相对稳定收益的中低风险偏好的投资者。并且开放式的债券基金可以每日进行申赎,是投资者很好的资产配置工具。2020年,我们认为经济基本面和政策面对于债券市场的表现仍有较好的支撑,收益率依旧具有下行空间,债券基金仍然具有较好的配置价值,我们推荐关注以中高等级信用债为主要投资标的的债基。建议投资者进行中长期投资,不轻易受短期净值波动影响来进行申赎,获取长期稳定的回报。

问:提问柯海东老师,你如何看待当前的市场点位,2020年你将采取怎样的投资策略来把握市场,仓位又如何把控?

柯海东:我们对未来A股中长期向上趋势仍充满信心,如果因为疫情因素出现调整将带来中长期的投资机会,在投资决策上偏积极,不轻易择时调仓,且立足于长期投资、价值投资。主要原因如下:1)我们坚信在中央政府强有力的防控措施,全国人民万众一心的努力下,疫情大概率会尽快结束,市场风险偏好将迎来修复;2)政府稳增长的货币及财政政策可能陆续出台,宏观经济有韧性,同时消费升级、技术变革带来的诸多产业向好的趋势将延续;3)沪深300指数估值仍低于历史均值,隐含了较高的中长期回报率。

问:提问柯海东老师,你能介绍一下你的选股策略和投资理念吗?

柯海东:选股思路是立足于从中长期视角,选择市场空间大,渗透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的行业,从中选择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作为我们潜在的股票池,并且跟踪其基本面、估值情况,在相对低估,或者合理的估值水平下买入并长期持有。本人不敢轻易谈投资理念,还是立足于把行业研究做好,公司财务模型、基本面跟踪这些基本的研究工作做到位。

问:提问柯海东老师,你怎么看待消费行业,未来前景如何?

柯海东:消费已经成为GDP贡献增量最大的驱动力,随着中国宏观经济的发展,人均收入的提升,消费升级空间潜力巨大。国内外资本市场的发展经验显示,消费股是长牛股、大牛股的集中营,值得长期重点研究。

问:提问柯海东老师,过去一年北上资金巨大,你如何看待外资持仓的影响?

柯海东:中国作为全球保持中高速增长的大型经济体,对外资具有长期且巨大的吸引力,外资流入A股市场是不可逆的趋势,当前外资持有A股占比仅约3%,仍有巨大的提升空间。外资偏好市场空间巨大,商业模式清晰,流动性较好的大型蓝筹股,尤其是大消费的龙头公司,随着外资流入,这类型的龙头公司将享受估值溢价,估值易涨难跌。

问:提问甘传琦老师,你的选股逻辑是怎样的?

甘传琦:我看重公司的成长性、长期空间(避免买入天花板已非常显著、进入衰退期的公司)、竞争力,股票当前的估值是否具有安全性,整体偏逆向思维,不喜欢追逐热门。

问:提问甘传琦老师,你能分析一下科技股的投资机会吗?

甘传琦:我对科技股的定义偏广义,但凡需要通过前期研发投入驱动保障未来增长的公司,都认为是科技股,因此科技股应该涵盖电子、软件开发、医药股等方向赛道。整体看,我认为中国到了工程师红利爆发的历史阶段,科技人才优势大,上市公司如果进行正确、持续的研发投入,足够大的内需市场能保障这类科技型企业获得成长空间。

问:提问甘传琦老师,你能介绍一下自己的投资理念吗,如果用几个关键词形容自己,会是哪些?

甘传琦:我会尽力寻找有远大格局并踏实践行、成长空间很大并能落实到商业利润的公司。形容自己的词可以是逆向、冷静、理性。

中融基金投研团队入驻头条,2020年资产配置他们这么看

 

欢迎大家登陆今日头条APP关注中融基金投研团队:

中融基金投研团队入驻头条,2020年资产配置他们这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