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慈善公益润泽每个人的心田”

  本报记者 时秀敏 程成

  3月9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提请大会审议的慈善法草案成为大会的焦点之一。

  “多年来,我一直为慈善立法鼓与呼,没想到终于能够梦想成真了!”当天晚上,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河南代表团驻地,全国人大代表、省慈善总会副会长周森在接受本报特派记者专访时仍难掩激动的心情。

  “这是继去年的立法法后,全国人大代表再次对慈善事业领域的基本法进行‘把关’,树立了我国开门立法、民主立法的典范。”周森说,“我国在发展慈善事业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法律上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我国慈善事业的首部基础性和综合性法律,慈善法将使慈善事业从原来的入口管理转变为过程监督,将使慈善机构在法律的监督下程序透明化,提高慈善机构在民众心目中的公信力,有利于促进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环境的改变,必将全面推动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

  为了普及慈善文化,促进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让更多人加入到扶危济困的爱心行列中来,多年来,周森一直在为出台慈善法鼓与呼。特别是自2008年当选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以来,周森每年都会提交一两件关于慈善立法的议案、建议,多次受邀随全国人大内司委、国务院法制办、民政部、财政部等部门赴全国各地开展慈善法调研。先后提出议案、建议67件,花在调研上的时间不低于2000个小时,到5个省、20多个县蹲过点……这组数字,是他为自己9年履职路做的一个最好的注脚。

  对慈善立法的的格外关注,与周森早年的经历分不开。

  “小时候家里穷,吃过不少苦,也受过很多恩,有能力了就想帮帮别人。”回想起早年的经历,周森始终对帮助过他的人心怀感激。

  随着自身事业的逐渐发展,周森也萌生了“日行一善”的念头。20多年来,他累计募资1000多万元,先后捐建了近20所慈善小学和敬老院。

  “通过慈善立法,让每个人都能心怀感恩之情,更好地弘扬慈善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激发人们心底的善心,鼓励更多的人加入到扶危济困的行列中来。”周森说,“当然,这部法律鼓励扶贫济困的慈善活动,对合力助推脱贫攻坚、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也具有重要意义。”

  周森认为,慈善体现的是社会责任。慈善立法后,并不是说要简单地增加捐款捐物的数量,着力点应该放在“如何让慈善公益润泽每个人的心田,让慈善成为每个人的行动自觉,使慈善变成细水长流型的生活方式”。

  “回顾这20多年为慈善事业所做的点点滴滴,思索9年人大代表任职期间的真实感悟,那些感恩的眼神和鼓励的微笑,早已变成一种永不枯竭的动力,时刻激励着我继续不殆地前行!”采访结束时,周森感慨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