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慈善使城市充满温度

12月26日,中国慈善联合会于北京发布了第四届“中国城市公益慈善指数”,为中国城市最新的公益慈善版图描画了一笔色彩。

以捐赠总额的稳步增长、志愿者队伍的不断壮大、社会组织的发展迅速作为标志,中国城市慈善事业呈现了整体发展的良好态势,北京、上海、南京、广州、深圳、无锡、苏州、长沙、成都、厦门等城市位居综合指数前列。其中南京跻身三甲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分析中国城市公益慈善指数发布4年来的轨迹,深圳荣膺2011年首届城市公益慈善指数冠军,亚军上海,季军北京,殿军无锡;第二届中国城市公益慈善指数排名前五位的城市依次为北京、上海、深圳、无锡、南京;第三届,北京蝉联“首善之城”,上海、深圳、南京、无锡、广州紧随其后,表明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公益慈善之间的必然联系。而比较城市行政类别,直辖市的公益慈善发展水平也超过了一般城市。

公益慈善事业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到经济、人口、法律政策、社会文化环境、慈善组织发展、社会捐赠、志愿服务等诸多方面,中国城市公益慈善指数正是在以慈善理论为前提,充分考虑国情特色的基础上,按照规模、结构、贡献、可持续性4个维度,确定了社会捐赠、慈善组织、慈善项目、志愿服务、政府支持、慈善文化6个方面内容,被业界形象地称为“城市爱心GDP”。

一个和谐美好、面向未来的社会应该像重视生活水平的提升一样重视公益慈善事业的提升,像重视经济建设一样重视社会文明建设以及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中国城市公益慈善指数”正是迎合了中国城市化进程和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需要,为引领中国城市文明建设的具体指标与步骤奠定了基础。倘若将GDP作为经济发展的晴雨表,那么公益慈善事业便是体现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的温度计。

根据第四届“中国城市公益慈善指数”,在中国综合指数中位居前100位的城市里,东部地区占64个,中部地区占23个,西部地区占13个,表明了我国各地区、各城市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水平还存在着一定差异,格局也不甚平衡。但相比之前,中西部地区的进步已呈明显态势,尤其是在志愿服务方面,尽管西部城市的志愿者与东部城市相比数量差距较大,但其密度达到了6.27%,仅比东部城市低约2个百分点,而较中部城市则高出约3个百分点。

以宁夏为例,在进入中国城市公益慈善指数100座城市的榜单中,吴忠市、银川市、中卫市、固原市、石嘴山市分别名列第17、32、39、53、57名,均进入西部城市前10名。宁夏再次成为全国唯一慈善城市全面覆盖省区。

此外,相比于直辖市,南京、广州、深圳等大型城市的综合指数在地级城市中位稳居前三,而县级城市中较为突出的江阴、宜兴、昆山也体现了中国慈善文化传统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匹配。

慈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公益慈善事业是中国走向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力量之一。回望中国历史,从来不乏“慈心为人,善举济世”的仁人志士,沿着这条道路,我们所倡导的新时代与新文明下的公益慈善,远不仅是手递手的物质救济,人与人的守望相互,而是更加制度化、组织化、集成化、信息化的公益慈善系统的建立与提升。

公益慈善是一种文化,一种文明,每一座城市都是这种文化与文明的载体。人们在创造自己幸福生活的同时,也为社会创造着物质与精神财富,同时也在接受并分享着他人的创造成果。唯此,当公益成为人际的网络,慈善成为生活的习惯,才是城市美好与温度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