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山野外石刻建立数码档案

  本报讯(记者褚英硕)昨天,记者在房山区长沟镇南甘池村南的一处果园内发现,这里树林阴翳,两块石碑掩映其间。其中一块石碑四周搭起了钢筋架,4名工作人员正在对石碑进行三维扫描工作。房山区文保所所长金超介绍,该区将对区内380块石刻文物进行信息采集,给每块石刻建立数码档案。

  据了解,位于南甘池村的这座石碑是清和硕敬谨亲王尼思哈碑,石碑底台为一龟趺,碑侧、碑首均有雕刻纹饰。现场工作人员先用气吹对石碑表面除尘,然后将激光定位点按一定距离一一贴在石碑上。随后,工作人员手持3D立体扫描仪,对石碑的碑首和碑身进行非接触式三维激光扫描,扫描仪连接着电脑,随着扫描仪绕着石碑缓慢移动,电脑上逐渐呈现出一个真实立体的石碑信息模型,不仅清晰地呈现出了石碑上的文字信息,还展现出了碑首、碑趺上的纹饰信息。

  据房山区文委主任冀显江介绍,房山区文化遗产数量多、分布广,在已知的历代文化遗存中,尤以各类古代石刻数量居多。这些石刻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其负载的历史信息和文献、艺术价值是研究中国历史、传承民族文化的宝贵资料。但大量珍贵的石刻长期流落在乡郊野外,遭受四季变换、风雨侵袭后蚀化严重,表面逐渐模糊,字迹辨认不清,发生了不可逆转性的损害。

  为更好地保护、修复石刻文物的形态,原汁原味地恢复其艺术价值,该区与新维畅想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对区内保存较好且历史与艺术价值较高的380件石刻文物开展高精度三维扫描工作,并建立集档案管理、病害分析、三维数字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确保文物的可持续性发展。

  “过去,保存石刻档案的方法大多采用传统的墨汁拓印法,费时费力,提取出的信息不够完整,而且易使墨汁流淌并渗入石质内部,对文物造成永久性伤害。”新维畅想数字科技有限公司CEO惠鹏宇说,而此次三维扫描工作采用的是三维数据采集、二维影像拍摄、图像数据和色彩还原技术,能够对石刻文物的表面材质、颜色、纹理及结构信息进行数据采集,完美呈现石碑的本来面目。不仅如此,采集的信息通过后期处理,一些石碑上肉眼看不清的或是遭到风化、人为破损的地方,只要有残存信息就能进行提取修复,比墨汁拓印技术平均多提取出20%的文字量。

  据悉,经过实地勘察、现场取样等阶段,该区目前已完成工程总量的80%,预计7月底前完成380块石刻文物的信息采集工作。下一阶段,该区将为这些石刻文物建立数据库管理系统,对现场取样的大量数据进行分析、制图、色彩还原和数据录入。

  金超表示,最近各地文物盗窃事件频发,而给野外石刻建立数码档案,相当于为文物加上了一道“数字保险”,不仅能抵抗自然风化所带来的文化消逝,还能基于区块链的文物存证系统,抵抗文物盗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