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调”唱响海峡两岸《李时珍》亮相宝岛台湾 黄冈新闻网

“黄梅调”唱响海峡两岸《李时珍》亮相宝岛台湾 黄冈新闻网

柳长青 罗 伟 徐列星

        “问世间,有什么功名,胜得过起死回生;问天地,有什么诗文,美得过妙手回春……”6月13日晚,大型原创古装黄梅戏《李时珍》在台湾苗栗县苗北艺文中心与台湾同胞见面,这是我市继黄梅戏《东坡》《传灯》在台

        湾引起强烈反响之后,我市精心组织的又一次文化交流活动。

        应台湾客家演艺文化协会、台湾中华经济文化交流协会的邀请,6月10日至17日,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陈继平率湖北省黄梅戏剧院大型古装黄梅戏《李时珍》剧组一行63人,分别在苗栗县苗北艺文中心、桃园市中坜艺术馆音乐厅、新北市市民广场举办了三场公演,演出现场气氛融洽,掌声热烈。4000多名台湾观众不仅为黄梅戏的优雅唱腔所折服,更被李时珍勤研本草、治病救人的大爱精神所感动。

        六月的台湾,空气里弥漫着炎热,就跟戏迷的热情一样。演出团队到达台湾桃园机场时,就收到了鲜花,有戏迷拉着《李时珍》的宣传海报等候我们。湖北省黄冈市又一次送黄梅戏到台湾的消息早早地就在台湾传开了,让人不禁想起2015年黄梅戏《东坡》《传灯》在台湾演出时的盛况。接机的戏迷说,黄梅戏他们听说过,也曾在电视上看过片段,真正在现场欣赏原汁原味的整场黄梅戏,就是从《东坡》开始,接着《传灯》又让他们过足了瘾,当得知《李时珍》要来台演出,他们的心里就一直充斥着浓烈的期待。

        苗栗县苗北艺文中心是全台湾一流的剧场,首场演出就定在这个剧场。这个剧场里,还流传着《东坡》和《传灯》的点点滴滴,而《李时珍》的到来,让沉寂已久的剧场热闹起来。此时的台湾,梅雨季节刚开始,苗栗上空黑云压城,一副暴风雨即将来临的模样。演出开始前的一个小时,剧场近两千个座位早早地被戏迷填充得满满当当,一些志愿者忙上忙下地做着各种服务工作,还有一些戏迷因为一票难求而在门口徘徊,当然也不乏求检票人员网开一面的,这所有的一切,只为聆听那盼望已久的黄梅调。

        苗栗县是湖北省对口交流的县市,黄冈与苗栗的友好互动由来已久,首场演出定在苗栗县也是其县长徐昌耀先生一再要求的。演出前,陈继平一行与苗栗县副县长邓桂菊进行了会谈,邓桂菊受苗栗县县长徐昌耀委托,表达了县长本人未能亲自参加演出活动的遗憾,并代表县长对交流演出团队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陈继平转达了黄冈人民对台湾同胞的问候,介绍了黄冈文化特色和发展现状。面对着热情的观众,陈继平指出,海峡两岸同宗同源,同文同种,黄冈既是李时珍的故乡,也是黄梅戏的娘家,无论是黄冈还是台湾,李时珍中医药文化、黄梅戏文化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土壤和情感基础,已经融入两地民众的血脉中,成为两岸交流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2018年是李时珍诞辰500周年,开展本次演出交流,目的是以此为契机,凝聚两岸同胞的智慧和力量,宣传和推介李时珍中医药文化的深刻内涵和实践价值,进一步加强两岸中医药文化与产业交流合作,让中医药文化更加发扬光大,让中医药产业更加发展壮大,更好地造福海峡两岸同胞和全世界人类的健康。不仅仅是对苗栗的观众,这些饱含深情的话语,陈继平在会见中国国民党中常委黄志雄、桃园市议长邱奕胜、文化局长庄秀美、新北市副市长叶惠青以及在台湾生活的黄冈籍人士和在黄冈投资的台商代表等人的时候,在面对桃园、新北戏迷观众的时候,一次又一次地说道,每一次都得到了热烈的掌声回应。黄志雄表示,这样的演出交流活动有利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有利于加深两岸同胞的感情,有利于丰富台湾人民的精神生活,希望今后更多地开展类似的交流活动。

        黄梅戏《李时珍》在台展演,向台湾观众展现了李时珍医药文化和黄梅戏文化的独特魅力,有力地宣传推介了黄冈,增进了海峡两岸感情,使宝岛台湾刮起一股黄梅戏和李时珍文化季风。联合报、中国时报、两岸时报、华语音乐新闻等媒体纷纷聚焦,争相报道。
 
        苗栗县的首场演出让人记忆犹新,偌大的剧场,除了舞台上的演唱和舞台下时而爆发的热烈掌声,观众席里硬是听不到一点声音,也不见有人来回走动,他们好像都被绑在了座位上,空气仿佛凝固了。当演出结束时,观众们不是急着散场,而是边鼓掌边往台前涌动,主演张辉和谢思琴成了焦点,握手、合影、交谈,让演员们应接不暇。在很多台湾观众心中,张辉是他们的老朋友了,台湾客家文化演艺协会前理事长李康雷向观众介绍张辉时说:“我与张辉先生认识十几年了,当年我认识他的时候,他还是个小生。而现在……”说到这里,李康雷顿了顿,又接着说道:“他还是个小生。”幽默的表述让观众们不由自主地笑了起来。

        本以为演出结束了,一切又将重归于平静,不留痕迹。然而,并没有。或许,黄梅戏在台湾同胞心头激起的涟漪将成为一种永恒。苗栗县演出后的第二天,交流团队应邀考察苗栗客家文化园,一行人在园区碰到一位在这里做义工的手工达人,事后得知她叫王德芸。她的职责是辅导儿童折纸,担任她所在馆区的解说员。见到我们时,她就兴奋地惊叫起来:“你们不是昨晚演出的朋友们吗?”然后介绍说,在苗栗县的演出过程中,她在现场做义工,为演出活动和观众提供志愿服务,一大早才从十几里外赶到这里来的。自从看了《东坡》之后,王德芸就成了一名黄梅戏迷,得知《李时珍》要来苗栗演出,她骑着摩托车穿梭于大街小巷作宣传。她还说,下次如果我们再来演黄梅戏,她一定会把志愿服务做得更好,最后她要跟我们合影留念。照片中的她,幸福的笑容定格在脸上。

        桃园市的那场演出结束后,观众涌到舞台上,将主演张辉和谢思琴围得水泄不通,一位90多岁的老人也意犹未尽,由他60多岁的儿子搀扶着,颤颤巍巍地走上台去,找到工作人员说想跟两位演员合影,最后在工作人员的倡议下,热情的戏迷自觉给这位高龄戏迷让出了合影的“绿色通道”。

        连绵不断的梅雨让台湾变得沉静了不少,浇灭了平日的熙熙攘攘,却没有浇灭戏迷的执着和热情,更没有浇灭他们对于传统文化艺术的敬畏和喜爱。最后一场演出在新北市市民广场举行,因为是室外,从早下到晚的大雨让我们忧心不已,就怕台上演得热火朝天,台下观众却寥寥无几。最后的事实证明我们的担心是多余的。演出前一个月,新北市政府在新北市中心三条主干道的路灯上悬挂了大量的刀旗广告,黄梅戏《李时珍》将在新北演出的消息成为市民热议的话题。瓢泼大雨丝毫不能阻挡戏迷的脚步,千余名观众挤在承办方搭起的棚子里或鼓掌、或喝彩、或流泪。也许是观众的热情和演员精湛的表演感动了上苍,从演出正式开始到完全结束,雨势收敛了两个多小时。张红梅是团风县淋山河人,她是一位嫁到台湾的“大陆新娘”,定居台北的她专程赶到新北观看家乡的黄梅戏,演出过程中,最吃亏的可能就是她随身携带的纸巾了,因为里面浸润她太多的泪水。她告诉我们,她本来是个坚强的女人,平时不会轻易哭泣,但听到娘家熟悉的黄梅戏时,看到李时珍为写《本草纲目》呕心沥血的事迹时,眼泪就泛滥了。张红霞最后说,眼泪的背后,可能就是一种家国情怀。

        唤起观众内心深处的家国情怀,应该是我们此行的最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