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着“一带一路”的东风,中国环保产业怎么出得去、站得

  近两年来,我国环保企业走出去的步伐明显加快,并呈现出区域性和行业性特点。

  在西南地区,广西具有与东盟国家陆海相邻的独特优势。 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门户,广西的环保产业更多的是瞄准东南亚市场。广西鸿生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一直从事环保技术、生物技术的研发及推广应用工作,其生物产品销往泰国、越南、缅甸等地。广西博世科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业务则涵盖水、气、土污染治理及新能源开发与利用多个领域,技术与产品远销东欧、东盟、俄罗斯、南美等海外市场。

  在东部沿海省份,长三角聚集的环保企业可谓众多。 江苏宜兴、浙江绍兴等地区都形成了环保产业园或企业集群。以诸暨为例,全市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别是将环保装备产业作为出口的增长极来培育和扶持,今年1~10月,全市环保装备直接出口5449万美元,同比增长30.1%。菲达环保、天洁环境等企业的烟气除尘设备销往东南亚、南亚、中亚、拉美等多个地区。

  在南部沿海,广东则将目标瞄准技术平台搭建。 日前在深圳举行的“一带一路”生态环保国际高层对话会上,“一带一路”环境技术交流与转移中心(深圳)正式揭牌,中心由环境保护部与深圳市政府共同建设,将作为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环保产业国际合作的高端实体平台,推动绿色“一带一路”务实合作的开展。同时,由于“一带一路”不少沿线国家水资源匮乏,对水处理技术有巨大需求,而广东除具有南部港口的区位优势,也很早和以色列等国家进行水处理技术的深度合作,因此打造技术园区成为这一地区的特点,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在东莞已经建成的国际水谷——中以水处理技术国际创新园。

  作为西南地区环保产业聚集的重镇,重庆市是“一带一路”环保产业走出去的重要代表。 “近5年,重庆环保相关企业数量增长最快,新增415家,环境服务业的发展也进入历史最快阶段,年均增加约45.6家企业。”重庆市环保产业协会会长张勇介绍说,一批环保龙头企业,业务范围早已突破重庆,辐射全国,甚至走出国门。“比如,重庆三峰环境实施走出去战略,签约了印度、泰国等‘一带一路’国家的垃圾焚烧项目,实现了国产焚烧技术输出。”

  然而,上述地区走出去的企业多是进行装备和技术输出,给主体工程配套的、单项的设备和工程相对较多,总包式、交钥匙式的高端工程、项目和服务还比较少。与之不同,北京等区域则聚集了大量央企和国企,他们的实力更雄厚,瞄准的目标更大。 比如,中冶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工程总承包商承接了越南的污水处理项目,非洲莫桑比克、阿尔及利亚的供水项目以及多个工业项目中包含的环保项目。

  2011年基于政府间合作,北控水务在马来西亚获得吉隆坡PantaiⅡ污水处理厂项目,今年已完成竣工验收。为改善周围环境,北控水务提出了全地下式污水处理厂的方案,设计和建设难度大,企业在经历了甲方的重重严苛考验后,准时交付。依此项目,北控水务成功签约登嘉楼州朱盖市自来水项目。2014年,北控水务中标新加坡樟宜Ⅱ新生水厂DBOO(设计—建设—拥有—运营)项目,目前已交付使用,并获得了2016全球水峰会最佳水务交易大奖。

  同为凭借大型工程项目走出去的企业,金科水务试水伊朗市场,规模大、技术强、质量高成为企业在伊朗大型污水再生回用项目的突出特点。

  在固废领域,中国光大国际有限公司近年来摸索出自己的技术路线,在焚烧炉排、烟气净化、渗滤液处理及自动化控制等方面形成了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同时全部实现关键核心设备的中国制造,并取得欧盟CE认证。今年1月,光大国际与中国电建集团、越南UDIC投资公司、越南河内市环卫公司签署了越南河内日处理能力2000吨的南山垃圾发电项目合作协议。7月,光大国际中标越南芹苴市垃圾发电项目,企业负责人表示,公司将在越南打造第一座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垃圾发电项目。9月,由科技部主办的2016年垃圾焚烧发电技术国际培训班在常州举办,来自“一带一路”沿线11个国家政府、院校和科研机构的环保专业人士,参观光大常州的设备制造和垃圾发电项目后,纷纷表示期待光大公司能够帮助他们国家建设出这类高水平的环保项目。

   全国范围看,环保企业走出去总体上虽然还比较分散,但技术含量在逐渐提高,与不少发达国家相比,产品性价比具有一定竞争力。同时,大型企业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大型项目建设的步伐在加快,已经展现出在技术、工程、资本等方面的优势,开始引领国外项目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