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行略 ——“敦煌饮食文化论坛暨第五届丝绸之路与敦煌饮食文化高层论坛”侧记

  ——“敦煌饮食文化论坛第五届丝绸之路敦煌饮食文化高层论坛”侧记

  敦煌,世界文化遗产的宝库,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着每一位来访者。

  2016年9月20日开幕的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将这座驰名中外的历史文化名城又一次推向了世界注目的焦点。

  金秋时节的敦煌被装扮得绚丽多彩,节日般的喜庆气氛、沙漠绿洲的地域风情、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让这座古老的城市充满了摄人魂魄的魅力。

  我有幸以地方史志学者的身份受邀参加了“敦煌饮食文化论坛暨第五届丝绸之路与敦煌饮食文化高层论坛”。聆听专家讲座,品尝敦煌盛宴,漫步阳关古道,游览敦煌影城,欣赏精品文物,领略艺术瑰宝,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油然而生。

  敦煌盛宴:具有国际品质的中国美食

  以一种新颖的方式展示敦煌饮食文化,是此次敦煌文博会的亮点之一。“敦煌饮食文化论坛暨第五届丝绸之路与敦煌饮食文化高层论坛”的举办,将独具特色的敦煌饮食推上了其应有的文化舞台。

  在阳关博物馆,远道而来的“康居国王子”受到隆重的礼仪接待。身着汉服的敦煌学研究专家高启安扮演敦煌郡太守,宣读“谕旨”并颁发“通关文牒”,与画家张巨鸿扮演的康居国王使者一起,以汉代的外交礼节品尝敦煌盛宴。历史情景的再现,美味丰盛的敦煌菜,视觉与味觉的双重享受,着实令人耳目一新。

  敦煌盛宴,不仅是敦煌菜精品系列的展示,也是敦煌饮食文化经典内涵的荟萃。

  敦煌菜的创始人赵长安,是一个博学多识的饮食文化研究者。源于对敦煌文化与中国传统美食的偏爱,经过多年的潜心探索,从敦煌文献和壁画中受到启发,挖掘还原出汉代的美味佳肴,冠名以“九色鹿”、“月牙泉”、“丝路驼铃”、“反弹琵琶”等敦煌元素,这些赋予敦煌文化内涵的经典菜品,用现代烹饪技术精心制作,融丝路文化与饮食文化为一体,体现出时尚与古典的完美结合。

  为配合本次高层论坛,甘肃长安餐饮经营管理有限公司特意推出了最经典的“敦煌盛宴系列”菜品,让参加论坛的专家学者和现场游客们真正地饱了一回眼福。敦煌饮食文化的美妙展示,将敦煌菜脍炙人口的味觉享受,演绎为激荡人心的视觉盛宴。

  围绕敦煌菜而进行的“丝绸之路与敦煌饮食文化高层论坛”,通过对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与古丝绸之路的探究,从中西文化交流的角度诠释了敦煌盛宴的历史渊源与文化含义。敦煌在丝绸之路上的特殊地位与历史上中西双方长期的商贸往来,融合衍生出特有的饮食文化,成为丝路文化不可缺少的部分。

  文化是有载体的,文化更需要传承。专家们认为,敦煌菜便是对丝绸之路历史文化的发掘再现,不但包含了深刻的丝路文化内涵,而且反映了中国传统饮食历史的厚重积淀。敦煌菜以绿色、营养、健康、典雅为宗旨,融合多民族的特有烹饪技法,将菜肴的色、香、味、形、器、质、量、情、景、意十大要素融为一体,从而形成其独特的品质。

  敦煌菜的特质,就在于其承载敦煌饮食文化的国际品质。2001年在杭州举行的第二届中国美食节,“敦煌菜”名列中国“新八大菜系”榜首,其特有的国际品质无疑是夺冠的动因所在。

  敦煌菜的创制,以丝绸之路的历史为背景,寓以丰富的文化内涵,彰显出独特的魅力。独特的烹饪技艺、独特的视觉感受、独特的味觉享受、独特的文化体验,让敦煌菜独具特色。

  敦煌盛宴,是展现丝绸之路美食历史文化的盛宴。

  西出阳关:深藏在丝绸之路的葡萄绿洲

  从敦煌驱车继续西行大约一小时,走过荒凉空旷的戈壁,一片绿洲出现在眼前,这里便是阳关所在地了。

  唐代大诗人王维曾作《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一首送别诗,千百年来被传唱着,阳关也因此而闻名于世。

  阳关地处敦煌市西南,置于西汉,是丝绸之路通往西域的重要关隘,因其位于玉门关的南部,所以取名为阳关。汉唐时期,阳关和玉门关一样,都是中原王朝与西域交流的重要门户。或许,今天人们难以想象阳关曾经拥有的繁华,络绎不绝的驼旅商队、服饰各异的西域商人、琳琅满目的各色货物,该是怎样的一幅历史场景?

  曾几何时,丝绸之路依旧,而驼铃声无处可闻。千年的兴盛繁荣,终归于萧条沉寂。伫立阳关故址,眺望远去的丝绸古道,不由念出“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诗句,心中平添一缕淡淡的离愁别绪。没有理由不相信,今天来到阳关的文化旅行者,不会不产生同样的思古之幽情。

  历史在轮回。阳关古城被风沙掩埋了,但一座崭新的历史文化市镇却在阳关故地兴起。

  如今,这里被列为阳关风景区。于2001年动工建设,2003年竣工开馆的阳关博物馆,将阳关的历史风貌展现在参观者面前。阳关博物馆依据汉代建筑风格仿造,包括两关汉塞馆、丝绸之路馆两个专题展览馆,建有汉阙牌楼、阳关都尉府、阳关关城等历史标志建筑,以及王维石雕像、张骞铜像、壁画《丝路友谊图》等,古朴典雅,蔚为壮观,令人流连忘返。

  阳关故址所在地,原名南湖乡,因境内有南湖而得名,现已改为阳关镇——一个享有历史渊源的响当当的名字。在古代边陲关隘阳关,一座绿洲已经兴起。阳关镇的2万亩耕地,几乎全部建成了葡萄园,已成为敦煌市最大的鲜食葡萄种植基地,被誉为“中国阳关葡萄沟”。

  我们看到的阳关葡萄,只是敦煌葡萄的一角。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让葡萄产业成为敦煌特色产业的品牌,敦煌葡萄已经被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眼下正是葡萄成熟的季节,色泽艳丽的敦煌葡萄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坐下来尝一口鲜活甘甜的敦煌葡萄,色味俱佳的感受足以让人心旷神怡,旅行的困倦也随之消失得无影无踪。

  第一次到阳关,虽然只有一天的行程,但可谓不虚此行。我在心中为之赞叹,古老的阳关,深藏于戈壁荒漠的阳关镇,丝绸之路上的葡萄绿洲。

  夕阳西下,阳关古道洒落一地金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