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今日头条反低俗,其实就是在反自己

(原标题:【观点】今日头条低俗其实就是在反自己

摘要: 要知道,今年以来,今日头条已经第三度因内容低俗被网信办约谈了。

【观点】今日头条反低俗,其实就是在反自己

史上最严整顿来了,这一次,整个内容行业都嗅到了远不同于以往的危险。

6月7日,北京市网信办约谈了微博、今日头条、腾讯等网络信息平台,并永久“封杀”了一批“内容低俗”的违规自媒体账号。随后,6月10日,广东省网信办责令腾讯永久关闭了30个违规公众号。被封杀的账号中,不乏全明星探、中国第一狗仔卓伟、长春国贸、毒舌电影等一批高流量大号。

据了解,这是今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新版《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管理实施细则》正式实施以来,网信办首度针对媒体平台展开大规模整顿行动。

相比以往口头上的“责令整改”,这一次的史上最严整顿,网信办可以说是实实在在地“亮剑”了,而谁都知道,这还只是刚刚开始而已。显而易见,接下来的日子,自媒体和内容分发平台必然都将面临更为严厉的监管和治理。这其中,相比内容分发领域的其他同行,主张“无价值观”,依靠“机器算法”给用户推荐“个性化”内容的今日头条,似乎更令人捏汗。

要知道,今年以来,今日头条已经第三度因内容低俗被网信办约谈了。

半年三度遭网信办约谈,今日头条成低俗内容重灾区

上线于2012年的今日头条,依靠机器算法推荐个性化内容,俘获了一大批用户的芳心,早在去年年底便已收获了1.4亿活跃用户,每人每天平均在今日头条上花费76分钟。

这1.4亿活跃用户每天花在今日头条上的76亿分钟,到底被机器推荐了一些什么样的内容?

今年4月,央视曝光了今日头条客户端向用户推送“艳俗”直播平台:火山直播,内容涉及大量穿着暴露的女主播,通过低俗不堪的表演吸引用户观看。4月18日下午,北京市网信办、市公安局、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总队联合约谈今日头条、火山直播等平台,责令限期整改。

【观点】今日头条反低俗,其实就是在反自己

事后,有媒体通过查询企业工商信息发现,火山直播(北京微播视界公司)的幕后实际控制人,正是今日头条(北京字节跳动公司)。火山直播的公司法定代表人为梁汝波,其在今日头条内的职务为天津字节跳动的法人代表和总经理。这一消息令外界一片哗然:原来今日头条的“机器推荐”也难免“夹带私货”,而且是主动向用户推送“不可描述”的低俗内容。

在更早之前的1月6日,北京市网信办曾经约谈过一次今日头条,起因在于北京市网信办在日常监管中发现,今日头条“头条问答”栏目近期多次登载低俗“庸俗讨论话题”,如“女人需要的时候,会有多骚?”、“为什么很多贪官的情妇都长得不好看?”、“什么是闷骚型女孩?”等,回答内容同样“低俗无聊”。网信办对今日头条提出严肃批评,并责令其整改。

除了涉黄内容以外,今日头条充斥的“标题党”、营销信息、不实信息也一直饱受诟病。有媒体评价,今日头条就像一个巨大的“信息垃圾场”,通过持续迎合人性中低俗、阴暗的部分和固化的审美趣味,给用户喂养毫无营养却容易“上瘾”的“垃圾信息”,以此成就自身的巨大流量。

反复强调自己是“科技公司”,今日头条在逃避什么

面对外界针对平台低俗内容泛滥的种种指责,擅长“技术”的今日头条“研发”了一套独特的话术。

上线以来,今日头条对外始终以“科技公司”自居。似乎是铁了心要与媒体属性作切分,今日头条创始人张一鸣曾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今日头条是一家“科技公司”,“不干预用户的选择”,在接受某媒体关于今日头条价值观的询问时,更撂下这样一番“狠话”:“媒体是有价值观的,但今日头条不是媒体,我们更关注信息的吞吐量和信息的多元。我不能准确判断这个好还是坏,是高雅还是庸俗。”

剖析张一鸣的这一套话术,有两层意思:

第一,今日头条想要什么:今日头条看重的是信息的吞吐量和信息的多元,也就是要有足够大的流量和足够多的信息种类,给海量用户推荐足够细分的内容。

第二,今日头条不想要什么:今日头条不是媒体,而是采用机器算法分发信息的技术公司。信息的好与坏都是由机器决定的,今日头条不愿也不能对信息质量和价值取向进行判断,也不需要对由今日头条分发的内容承担相应的责任。

一言以蔽之,今日头条既想要流量,又不想要责任和监管。这可能吗?

很显然,这一番说辞并不能抵消外界对今日头条的质疑。回归到所谓的“第一性”原理,无论对用户还是对入驻今日头条的媒体和自媒体,今日头条本质上都是从事内容分发的媒体平台,内容是本质,而技术只是手段而已。在媒体属性这一点上,今日头条与上一代门户网站并不存在本质的区别。

基于此,今日头条以“科技公司”为挡箭牌规避媒体责任,用“技术中立”的说辞为价值观的缺席作辩护,显然难以服众。更何况,今日头条所谓“纯机器算法”下的“技术中立”,已经在火山直播事件中被证明是一个伪命题。网信办连续三次对其进行约谈更进一步说明,今日头条试图用科技公司的名头逃避媒体所应承担的责任和监管,只是其一厢情愿的想法而已。

如今,监管的大网已经收紧,穿着科技公司外衣的媒体平台今日头条,注定无法置身网外。

天使与魔鬼,有同一副面孔

分析今日头条的商业模式,与传统网络媒体并没有本质区别,依然是赤裸裸的流量生意。从今日头条近年的营收数据来看,其广告只会比传统门户更多,而不会更少。

除了明面上的广告收入以外,在巨大流量及其所带来的强势话语权笼罩下的牟利灰色地带,或许更应当引起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