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10大“失宠”专业 新闻:你的活儿谁都能干

timg (2).jpg

2017高考陆续放榜,各省文理科状元和分数线正接连出炉。对于准大学生们而言,接下来最重要的事就是填报志愿。

分数大致决定能够填报的学校范围,但具体学什么专业是一道大难题。“找工作时流下的汗,可能就是当时报志愿时脑子里进的水”,过来人的这番话时刻为考生敲响警钟。

专业本没有优劣高低之分,但就业率、薪金、社会地位、工作压力等指标就摆在那里,选一个“得宠”专业,也许毕业投简历时就能多些选择。可现在的热门专业,四年后也许就冷了,还真是防不胜防。

前几日发布的《就业蓝皮书:2017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因为就业率、薪资和就业满意度较低,部分给人印象不错、分数不低的热门专业已连续多年成为“就业红牌专业”。结合其他公开资料和媒体报道,可以总结出十大“看起来很美实际上有点坑”的专业。

生物工程:国内市场缺乏用武之地

生物工程是一个热门专业,录取分数线还很高,但就业率非常低,已连续多年成为红牌专业。毕业五年薪酬仅超过18%的其他专业。

原因是国内生物科研制药行业的发展相对滞后,甚至没有像样的生物公司。有人说年,“生物工程专业在国内名校念到博士都没出路,就算是海龟,也只能教教书。 ”

大多人毕业后选择去药厂,干的活和专业所学差不多也是八竿子打不着。在一些高校,生物工程专业的就业率常年排倒数。

法学:能当律师、法官的只是少部分人

《201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法学专业已连续3年就业率最低。

原本,法学是一个很不错的专业。但现在由于其门槛很低,不分级别、不分教学质量,所有高校都一哄而上地开设法学专业,造成供大于求。从事法律行业的公务员由于职位极其有限而且"热度"很高,一个岗位就有成百上千个报考者争抢。

另一方面,盲目培养下,培养质量也达不到岗位需求。要是没有死磕司法考试的勇气与耐心,与法律专业关系密切的法官、检察官、律师、法律顾问等工作就难以胜任。

对于很多想学法学的人来说,律师是一个梦寐以求的光鲜职业。可律师行业非常看重资历和业绩。不同的事务所,不同级别、领域的律师收入差别很大,新人入行要熬很长一阵子,是先苦后甜而后胜者通吃的长线专业。

会计:十年前就供大于求

不可否认的是,会计行业正在走下坡路,会计人才市场已经饱和。

早在2000年就有统计结果表明,会计人才已经呈现出供大于求的局面。加之这几年注册会计师认证深受从业人员的青睐,财会类人员的数量激增,这也直接导致了普通财务人员的工作越来越难找。

另一方面,虽然企业对高级财务管理人员求贤若渴,内地人才却满足不了这部分需求。从地域来看,目前内地的高级财务管理人才大部分来自香港和海外,很少有内地培养的高级会计人才。

找工作时高不成低不就,找到了又苦于会计工作本身不能创造价值,发展基本靠经验和履历。越来越多大学生,不愿意选择这样拿健康和青春换钱的无趣行当。

医学:失业率最高的专业

调查数据显示,在毕业半年后失业率排名前十位的本科专业中,临床医学以23.1%排首位,中医学以18.4%排第六,前十名的本科专业中仅医学就占据了两名。

专家分析,医学类就业率迅速下滑,与近年来专业的扩招有关。而研究表明,全国范围内中医学院毕业生就业率只有10%,事实上,目前有约20%的中医学生选择了从事服务业作为谋生的手段。

糟糕的医患关系、不明朗的收入、高强度的工作、过大的心理压力以及高水准的专业要求,都是让医学毕业生不当医生的原因。

新闻你的活儿谁都能干

新闻记者曾是“无冕之王”,具有至高无上的话语权,可在当下“人人都有麦克风的年代”,谁都能当记录者,不是新闻专业的人也能当记者、编辑甚至能做得最好。

随着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的式微,新媒体时代来临,需要的是有想法、有活力、有激情的媒体从业人员。面对海量信息,在巨大的时效性压力下,这个行当还是最容易“过劳死”的职业之一。

新闻行业的人喜欢以“新闻民工"自嘲,其中一层意思是,我们不生产新闻,只是新闻的搬运工。囿于我国的舆论环境和媒体生态,学新闻赚不了多少钱,新闻理想也不可能持续高涨。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定位“杂而不精”

听起来高大上的国际经贸专业,却因失业率较高、就业率较低、薪资较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在《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被列为高失业风险型专业,连续数年被亮红牌。

1979年改革开放以后,国际经济、国际贸易、国际商务、工业外贸等专业迅速成为热门专业。1998年原国家教委将上述四个专业调整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如此合并而来的专业,学习内容纷繁庞杂,包括经济学、统计学、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国际经济学、会计学等等。2001年,中国加入WTO,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一时大热,吸引大量的学生涌入。

50%的本科院校设置了这个专业,设置的院校数量仅次于英语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排所有专业的第三位。

但这个专业并没有持续坚挺,一来从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到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世界经济并不景气;二来在20世纪90年代各高校纷纷跟风开设该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量大质堪忧,在HR心中的评价普遍偏低。

小语种:就业面日趋狭窄

选择小语种肯定要比英语好就业,但小语种的就业也没传说中的那么吃香,一切取决于你学得怎么样以及学校所在城市外企多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