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平建设科技创新基地和平台,辐射带动区域创新发展

科技创新牵引湖南奔跑

■ 任彬彬

4年前,湖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将创新引领开放崛起确定为引领湖南未来的发展战略,把科技创新摆在关键位置,寄予了厚望。一段快马加鞭的推进历程,拉开大幕。

 

细读最新的统计数据,全省上下的持续努力带来了可喜回报。2019年,全省科技进步贡献率提升至58.7%;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4.3%,高出GDP增速6.7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6287家,提前完成“十三五”目标;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490.7亿元,同比增长74.2%;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总量较上年增长15%以上;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31项。两项科技创新工作真抓实干成效明显,获国务院督查激励,这也是湖南科技创新工作4年4次获国务院真抓实干督查激励。

 

超级地下工程装备。

以人才为支撑,以资金为杠杆,以法治为保障,积极构建完善科技创新体系。

要让科技创新为区域发展持续地提供动力,构建完善符合科技创新内在规律的体系十分重要。

近年来,根据《中共湖南省委关于大力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的若干意见》对科技创新立法作出的重点部署,完成了《湖南省高新技术发展条例》《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办法》《湖南省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条例》《湖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4部地方性法规的修订、制定,创新创业的法治保障进一步加强。随着创新型省份建设的推进,全省形成抓创新、谋发展的合力。印发《湖南创新型省份建设实施方案》,出台《湖南创新型省份建设若干财政政策措施》,谋划一批对接国家战略、事关全局发展的重大事项,与科技部进行会商、共同推进。实施“科技+”“+科技”行动,会同教育、卫健、应急管理等部门,形成了存量科技资金整合投入、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协同抓好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型县市区建设,初步形成了省市县三级联动的全域创新格局。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充分激发各方积极性,让建设创新型省份成为各级各部门和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第一资源。为了让能创新的人愿意创新,出台省级层面首个专门针对科技人才评价的政策文件,开展减轻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围绕科研管理“四减”实施了一系列“减负”举措。还以“芙蓉人才行动计划”为指引,实施长株潭高层次人才聚集工程、省科技领军人才、湖湘青年英才等人才引进、培养计划。2019年引进高层次创新团队13个、外国院士6人,引进法籍诺奖院士让-皮埃尔·索维奇,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彭练矛教授等顶尖人才团队。

利用财政资金撬动全社会加大研发投入,探索形成的机制越来越灵活。2019年,全省兑现市县引导财政奖补8000万元、兑现真抓实干激励政策2400万元;设立高新技术企业经济贡献奖;实施加大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行动计划,研发投入奖补政策对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三大创新主体全覆盖。此外,借力资本市场为科技企业融资的道路也在拓宽,完善潇湘科技要素大市场服务功能,启动建设区域性股权市场“科技创新专板”,全力推动高企对接科创板,威胜信息成为中部地区首支IPO过会企业。

围绕打好“三大攻坚战”,增强高质量发展动能。

在服务产业转型升级上,深入实施产业项目建设年“5个100”行动,扎实抓好“100个重大科技创新项目”。2019年实施智能机器人研发等重大项目115个,完成投资176.8亿元,投入研发经费55.1亿元,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转型升级的融合、融通。

在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上,紧扣20条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深入实施大数据产业发展、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工业互联网APP培育等三年行动计划。2019年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攻关与成果转化项目48个,加强5G4K、碳基纳米器件、新型传感器等前沿领域部署,强化Wi-Fi6芯片、超高温特种电缆、难熔金属基复合材料、大直径轴承等“卡脖子”技术攻关,防范化解产业发展的重大风险。

在服务重大民生需求上,围绕湘江母亲河治理“一号工程”、污染防治攻坚战等重大战略的技术需求,攻克并推广重金属废水生物处理、竹埠港冶炼废渣二次利用、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等关键技术。实施出生缺陷防治等科技重大专项,全省已建成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3家,居全国第3、中部第1,在全国率先构建了全覆盖、高水平的临床医学协同研究网络。深入实施茶叶及中药材全产业链、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专项。2019年10月在北京召开的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20周年总结会议上,湖南作为优秀省份受邀出席。

高水平建设科技创新基地和平台,辐射带动区域创新发展。

 

株洲动力谷自主创新园。 (本版图片由湖南省科学技术厅提供)

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湖南科技创新基地的高地。围绕“三区一极”战略定位,加快推进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调扩区,拟将“两山”纳入核心区,26个园区纳入拓展区,扩大政策辐射范围。围绕“科创谷”“动力谷”“智造谷”定位,支持标志性创新平台建设。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获批建设国家科技与文化融合示范基地。自创区技工贸收入迈上万亿元台阶,主要经济指标保持10%以上增速,高企数量、技术合同交易额分别占全省的65.4%、83.3%。科技部《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十三五”发展规划》在总结成绩时,将长株潭列为全国三个快速增长的自创区之一。

要让科技创新基地从高地向高原发展,建设一批区域性科技创新基地至关重要。郴州市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获批,正加快探索“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绿色发展”的经验模式。常德、怀化获批国家级高新区,宁乡高新区即将获批,我省国家级高新区将增至9家。张家界获批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

如何集聚湖南丰富的科技资源,建设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平台?我省强化整体设计和主动布局,不断提升创新平台创新能力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岳麓山种业创新中心挂牌运行;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通过科技部组织的专家咨询论证;国家级湖南应用数学中心、省部共建淡水鱼类发育生物学、木本油料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相继获批;岳麓山工业创新中心揭牌;积极争取建设湖南洞庭湖环境智能监测重大平台、湿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目前,全省共有省重点实验室328家,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19家;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43家,其中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家,我省科技创新平台已成为集聚人才资源、开展产学研协同攻关的重要支撑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