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和Facebook停止了正面竞争,继续聚焦于自己擅长的领域"

近期看到大家都在热议59个APPs在印度被下架的事情。我找到Times of India上关于这件事的视频,标题是这样的:

印度的电子电信和技术管理局官方宣布的APP有这些,从类别来看都是社交和工具类有大量用户和很高应用市场排名的APPs。

这个事情的背后核心我认为是对科技和人才的争夺。

我之前曾经撰文专门谈过创新者、范内瓦尔.布什教授和数据科学人才的的关系。

IT,或者说信息技术产业是近一个多世纪以来人类文明发展进步速度最快的,而美国两个国内最著名的科技园区(加州的“硅谷”和波士顿128号公路的“高科技走廊”)的诞生都凝结了布什的心血。

我们现在了解熟悉的硅谷,就是一个典型的美国式的科技孵化缩影,放大到全美乃至全球,影响了无数科技产业的创新者。硅谷之父”的弗雷德里克·特曼的导师就是布什教授。

在布什教授推动的科技园区政策中,政府扮演了设计鼓励科技创新政策者的角色,大学提供了大量优质的科研人员、科研成果和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企业则通过商业运作不断把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和收入,我们都熟悉的搜索引擎谷歌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硅谷创新型企业,从斯坦福校园一步步走向互联网行业巨头,并在重组变成Alphabet后,大力推动AI的技术普及。

而美国的巨大市场也是谷歌和Facebook这样科技企业的市场试验基础。

大家不觉得,中国这几年巨大的市场也是造就了以上59个APPs成功的主要因素吗?吴晓波先生最新的书籍“水大鱼大”不就是谈的这个核心因素么?

所以对于印度政府的这个做法,其根本目的还是要给印度的IT产业留出一个“保护区”,用市场来换取IT产业的发展。

其实这种“墙”并非印度独有,欧盟对谷歌每年的罚金(用GDPR作为武器)也是一种,只不过那是美国企业的痛,咱们不关心而已。

从产业深刻的角度来说,在今后10年的期间,IT产业早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相对大的国家都不想在人工智能、数据隐私和移动互联网产业上受到另一个大国的技术制约。

还有一点:如果印度大批创业企业都依赖中国APP的流量分发能力,这情何以堪?

为了做对比,我们看看谷歌和脸书这些年的变化,让后大家把59个APP里面流量巨大的APP一个个琢磨下,或许就明白为什么印度一定要这样干了。

18年,经济学人杂志曾有一篇文章,谈了这个话题"Google和Facebook停止了正面竞争,继续聚焦于自己擅长的领域"。

 

2014年以前,有很多人使用Google、Facebook和Amazon的服务。现在,仍然有很多人使用这三家科技巨头的服务(以下简称GOOG, FB, AMZN)。这几年间,虽然网站的用户界面和功能看起来没有大的改变,但事实上,网站的核心驱动力已彻底改变,这3家科技巨头正引领着这场变革。

从2014年到现在,网站似乎没有发生大的改变,但GOOG和FB已逐渐占据了超过70%的网络流量。

互联网本身的发展速度从未减缓过,过去的几年里,互联网用户量和网站数量都在增长:

 

数据来源: https://news.netcraft.com/archives/category/web-server-survey and http://www.internetlivestats.com/internet-users/

过去4年,互联网流量的市场份额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虽然网站似乎没有产生大的改变,但GOOG和FB已逐渐占据了超过70%的网络流量。无论全球范围还是拉丁美洲,移动互联网都贡献了大部分网络流量。2015年,仅GOOG和FB就占据了60%的移动互联网流量;到2016年底,这个数字增长到70%。在移动设备上,人们大部分时间都在使用GOOG和FB的服务,其他移动APP和网站只能争夺剩余的30%流量。

 

数据来源: https://www.sandvine.com/resources/global-internet-phenomena/2016/north-america-and-latin-america.html

传媒类网站改变了以往的生存模式,转向依靠GOOG-FB的流量为生。

传媒类网站的运营情况也证明了GOOG和FB的强大影响力。除了GOOG和FB的产品外,媒体通常是最受欢迎的网站。例如,最受欢迎的10大网站排行中,美国和巴西有6个媒体网站上榜,英国有5个上榜。

那么传媒类网站从哪里获取流量呢?2014年以前,Google搜索引擎大约可以带来35%的流量,为了使更多的用户通过Google搜索引擎找到自己的网站,搜索引擎进行优化(SEO)是网站开发人员的必修课。尽管如此,仍然有超过50%的流量来自其他各种渠道。

2014年以前,SEO的重要程度远高于FB展示量。然而在接下来3年,FB不断壮大,占据了约45%的流量入口,超过了搜索引擎的市场份额,FB展示量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到2017年,Google和Facebook已成为传媒类网站的两大流量支柱。

 

数据来源: https://blog.parse.ly/post/2855/facebook-continues-to-beat-google-in-sending-traffic-to-top-publishers/

传媒类网站和这两大巨头的关系非常紧张。2014年,FB推出了Facebook Paper(FB旗下新闻阅读软件),希望提升其在新闻资讯领域的市场份额。虽然Paper项目以失败告终,但FB仍希望通过Facebook Instant Articles来继续执行其战略。依靠社交网络流量生存的传媒类网站,在巨头的威胁面前,只能通过停止向Instant Articles提供内容来应对挑战。

与此同时,GOOG也意识到它的搜索流量不再增加,而FB的流量却逐年递增,于是GOOG推出了类似Instant Articles的产品Accelerated Mobile Pages(AMP),通过自己的内容源提供新闻资讯,不再仅仅扮演导流者的角色。与应对FB的策略类似,传媒类网站通过停止提供内容,并向大众揭露搜索巨头对垄断新闻资讯的野心,以压制其行为。

数据显示Facebook(以下简称FB)在网络的影响力极速提升,而Google(以下简称GOOG搜索引擎的影响力并没有大的改变。FB究竟获得了多大的成功?什么又是这个成功的标志性事件?

2014年以前,两家公司都提供多样的网络服务。GOOG还没有成为Alphabet,所以它涉足的领域相对分散。GOOG曾试图进入社交领域,先后推出了GoogleWave、Google Buzz,Orkut和Google+。GOOG总共收购了18家社交媒体类的公司,仅2010年就收购了5家。FB也曾通过与微软Bing合作,尝试入局搜索领域。

2014年,FB显然开始重组架构,集中发展社交业务。2014年2月,FB收购了WhatsApp,价格大约是GOOG收购YouTube的11倍。同年12月,FB取消了与微软公司Bing的合作。Facebook.com用户留存率稳定增长(请参考以下图表)。拥有四大产品(Facebook,WhatsApp,Messenger,Instagram)的FB已然成为网络社交的超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