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场动荡引发保险公司财务指标承压

原标题:“黑天鹅”加速科技转型步伐

把握“牛市”机会,交易顺畅稳定是关键,快用东方财富证券开户交易>>

新冠肺炎“黑天鹅”事件将是全球保险科技蓬勃发展的引爆点,倒逼保险企业提升科技赋能水平。保险科技将从供给端和需求端两个层面深刻地改变全球保险行业的业态趋势与产业格局。

2020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得猝不及防,又逐渐蔓延至全球,成为我国乃至全球范围内的典型“黑天鹅”事件,打乱了原有社会的生活节奏和经济秩序。

 

随着疫情在世界范围内的蔓延,全球经济短期增长的不确定性增强,对全球产业链、商业模式及展业模式等均形成了一定的影响。作为风险管理的行业,保险业也直接遭受到显而易见的冲击。

此次疫情的突袭,一定程度上却为保险行业提供了借助科技实现转型升级的发展契机,倒逼保险企业提升科技赋能水平。疫情之下,各保险企业积极推行零接触的在线理赔服务,简化理赔流程,同时在开展业务时更多依托于线上营销并实现在线投保核保。而这一切的背后其实是保险科技正在发挥其巨大的应用价值。

如果说2003年“SARS”疫情是加速推动消费互联网爆发性增长的拐点,那么2020年新冠肺炎“黑天鹅”事件将是全球保险科技蓬勃发展的引爆点。经此一役,保险企业普遍意识到科技赋能的重要性与紧迫性,保险科技将从供给端和需求端两个层面深刻地改变全球保险行业的业态趋势与产业格局。

在供给端,保险产品研发、营销渠道、流程管理和客户运营环节的数字化进程加速,科技平台降低了中小险企的生存门槛,为消费者带来产品降价的实惠和服务体验的改善。

在需求端,消费者对于线上行为的接受度提升,产品需求发生结构性优化,在经济探底期间保险行业将加速洗牌,保险科技的春天正在来临。

相信在后疫情时代,保险行业会更加重视保险科技的发展,行业转型升级的进程仍将进一步深化。

疫情冲击行业格局

因疫情引发的经济震荡无疑给保险业带来新的挑战,宏观经济下行,成为保险业发展最大的现实环境,且影响行将持续数年。一季度GDP增速“-6.8%”,这是国内经济的真实反映,也是保险业发展所面临大环境的真实写照。

在经历了40年的高速发展之后,保险业渐渐做好了GDP“中高速”发展的准备,但突如其来的疫情将期望值进一步压低。宏观经济下行,绝大多数行业发展都将承压,保险业也不能置身事外,一季度,这种压力已经分外明显。

按照当前披露的数据,一季度保险业原保险保费收入是1.67万亿元,同比仅增长了2.3%,增幅同比下降了13.6个百分点。其中,财产险增幅同比下降了7.7个百分点,人身险增幅同比下降了15.22个百分点。

尽管保险业同比增速依然高于GDP增速,但相较去年同期,增速已经大幅回落,预计二季度,随着国内疫情负面影响大幅减弱,GDP增速以及保险业增速将强势反弹,但受到国外疫情蔓延的持续影响,GDP增速仍将面临巨大压力,而这也将直接影响到保险业发展。

对于保险企业一个最直接的影响是:客户没钱了。经济下行,对大多数行业造成巨大冲击,抗风险能力弱的中小企业尤甚,而中小企业主往往是银行、保险公司的主力客群之一,这类客户的减少,对保险公司的影响显而易见。

即便是工薪阶层,在经济下行之时,失业率提升,收入增速势必受到波及,也会直接影响其消费决策,毕竟保险并非刚需产品。

对于人身险公司负债端而言,储蓄性质的年金险首当其冲,明显不好卖了。

对于财产险公司负债端而言,多种业务类型也显著承压:新车销量严重下滑,新车保费增速受到严重影响,因为停驶,申请保单延期的车辆也明显增加,一季度车险保费1939.38亿元,同比减少2.74%;经济景气度下降,工程保险、信用保险、货物运输保险乃至意外险等发展都严重承压,甚至出现负增长;社会违约概率显著增加,保证保险赔付率明显提升,一季度同比提升50%,保险公司不得不全面收紧此项业务。

新冠肺炎疫情正悄然重塑着保险公司的业务端,更重要的是,其今日对新单保费的影响,在未来还将持续,演变成对于续期保费的影响,在更长的时期内影响保险业发展数据。

负债端本已艰难,但保险企业在投资端面临的压力一点不比负债端少,甚至更加明显,更加直接。市场利率中枢快速下行,保险公司投资端压力倍增,利差损风险正显著加大。

数据显示,自2020年以来,央行已经先后三次实施降准,目的显而易见,降低社会融资实际成本,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但不断的降准,却对于保险业投资端带来巨大压力,从上市险企一季报来看,这种影响已经开始显现:

中国人寿,一季度总投资收益率下降1.58%至5.13%,净投资收益率达4.29%,同比小幅下滑0.02%。中国平安,一季度净投资收益率3.6%,同比下降0.3%;年化总投资收益率3.4%,同比下降1.7%。中国太保,一季度年化净投资收益率为4.2%,同比下滑0.2%;年化总投资收益率为4.5%,同比下滑0.1%。

投资收益是影响保险企业利润表现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从一季度的表现来看,全年净利润下滑已经无可避免。更重要的是,市场利率中枢的下滑将加剧保险企业的利差损风险。尤其保险产品具有一定逆周期属性,在市场利率下滑的背景下,银行理财等产品收益率快速下降,而储蓄型保险产品相对收益率较高,这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险企负债端压力,但也将进一步加剧险企投资端负担。

科技驱动转型升级

新冠肺炎疫情对于保险行业更深层次的影响在于,其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有人说,在家时间如果持续一周,只能算一个实验,但持续超过一个月后,其将开始制度化,深刻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新近发布的一份疫情趋势报告称,世界前20大经济体实施社交距离政策,悄无声息改变人们的生活:上班族——数字化网络居家办公,学生——网课,家庭娱乐/消费——互联网娱乐/消费

保险业也因为此次疫情,迅速重塑对于保险科技的看法,在隔离期间被迫将全部业务转至线上进行:线上晨会、线上培训乃至线上增员、线上产说会等都热火朝天。这种影响注定不是暂时的,而是长久的、深远的。

过去几十年,中国的人口红利为保险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保险企业大多通过粗放式的发展模式快速抢占市场实现规模扩张。随着近几年跑马圈地发展模式走到尽头,中国保险行业开始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迈进,而在这一转型进程中,如何解决行业内长期存在的痛点是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

例如保险销售误导、用户理赔体验差等问题都直接拉低了行业形象,从而深远的影响着行业进一步的发展,好在新兴技术的发展为保险行业带来了破局机遇,而这也是驱动保险科技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从行业整体来看,中国保险市场的马太效应愈发明显,龙头企业包揽了绝大部分的行业利润,而大多数中小险企经营情况惨淡,只能在夹缝中生存。另外,中小寿险公司过去依靠“短平快”业务提升规模的突围方式也在监管政策的引导下难以重现,在此情况下,中小保险企业的转型需求更加迫切。

近几年,保险科技为全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头部企业可以通过科技赋能实现降本增效进一步发掘利润增长点,中小险企能够借助保险科技实现业务创新和差异化发展帮助企业破解经营困局。

一直以来,保险行业的信息化水平都落后于银行、证券等其他传统金融领域,而在银保监会发布的《中国保险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加强保险业基础建设,推动云计算、大数据在保险行业的创新应用。

近几年,中国保险企业开始加大保险科技投入,其中头部保险企业和互联网保险公司的布局更加迅捷,以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中国太保中国人保为代表的大型保险机构纷纷将“保险+科技”提到战略高度,并且积极出资设立保险科技子公司。根据艾瑞咨询的测算,2019年中国保险机构的科技投入达319亿元,预计2022年将增长到534亿元。

作为金融科技的细分领域之一,保险科技在2015年迎来了第一轮融资热潮,不过相较于支付、信贷等金融科技领域,保险科技的发展更加平缓。

从一级市场投融资数据来看,2019年中国保险科技行业融资金额达39.8亿元,可见在金融科技普遍面临强监管的背景下,保险科技依然保持较高的资本热度。同时,保险科技创业公司以其创新能力正在为行业不断注入活力,在业务模式上大致可以分为:面向代理人赋能、专注企业团险/场景定制、保险代理平台以及为企业提供保险技术服务。

尽管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但资本对保险科技领域仍持看好态度,该领域内并购、收购以及融资交易等规模保持较高水平。全球知名调查公司GlobalData日前发布数据显示,美国保险业2月共完成金融交易46笔,交易额为32.7亿美元。

近三个月来保险业大部分并购、收购以及融资项目都与保险科技挂钩。例如,金融服务风险投资公司Anthemis筹集9000万美元投资于快速成长的保险科技初创公司;英国保险新创企业Loadsure完成1100万英镑融资等。

多个项目借助大数据等技术提高保险公司自身核心竞争力,助推“保险+科技”的进一步发展。经过数年的发展,当前各个细分赛道已经有企业发展进入成熟期,预计未来三到五年中国保险科技领域将迎来创业企业的上市窗口期。

不难看出,随着疫情暴发,反而进一步推动了科技在保险领域的应用落地。在科技的加持下,保险公司加速了产品研发、营销渠道、流程管理以及客户运营等各环节的数字化进程。对于保险行业而言,疫情的影响的确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保险生态机遇开启

回顾保险业的发展历程,PC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开启了保险网销渠道的发展,也由此诞生了一批传统保险电商平台;在移动互联网时期,互联网保险的概念应运而生,场景化保险一时成为行业热点;而当前行业正处于数字化转型阶段,大数据等技术加速向保险业渗透,本次疫情将进一步加快保险从业机构用科技创新的力量改变行业业态的脚步。

后疫情时代,积极运用科技赋能的企业能够实现综合成本率的优化。艾瑞咨询认为,到2025年一家积极运用保险科技赋能的中型财产险企业,可以收获由营销渠道优化、合理定价、反欺诈、流程自动化、人力替代等诸多因素所带来的实际收益,在不考虑市场竞争因素的情况下,保守测算企业能够优化6.6%8.9%的综合成本率。同时,优化掉的成本能够重新投入到市场推广以及用户服务提升上,从而使保险公司提高市场竞争力、改善经营状况,实现良性发展。

后疫情时代,保险科技的创新将实现保险的普惠化,并改变触达和连结方式。正如金融科技重新定义了支付、理财、消费金融等传统金融场景一样,保险科技的渗透也在潜移默化地改变整个行业。

在这一进程中,更具互联网思维的保险企业和保险科技公司仍然是创新的先头部队,为行业带来“普惠”“触达”和“连结”的改变,而保险产品的普惠化、触达方式的变革、服务体验的改善、连结感的提升都能够从根源上逐渐解决中国居民保险意识弱的问题,实现国民保险意识的缓慢觉醒。

随着5G进入商用时代、自动驾驶不断成熟、基因检测开始走进消费者视野,未来还会有更多的新兴技术融入到保险领域中改变行业业态。

科技力量对保险业的影响已经全面渗透到保险价值链的各个环节,保险企业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综合实力与技术手段优势,主动发起和深度构建与保险密切相关的生态建设,扩展保险服务边界和价值边界,强化民生保障,真正让科技赋能保险,让保险赋能民生。

*附文

疫情给全球保险业带来哪些影响

关键词1:利润预期缩小

由于疫情对宏观经济和金融的冲击导致很大的不确定性,在全球范围内,已有德国慕尼黑再保险公司、澳大利亚昆士兰保险集团等多家保险公司调整2020年利润等财务目标。

关键词2:理赔支出激增

造成利润预期缩小的主要因素是高额理赔支出。比如,疫情使产险公司面临董事责任险、工伤保险、旅行中断险等保险的巨额赔付。由于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医疗费用高昂,美国商业医保将面临巨额赔付,明年医保保费可能会大幅飙升。

关键词3:销量受影响

产品销售方面,基于销量的险种受到的影响较大,譬如货运险、旅游意外险、航空意外险、产品责任险等。

关键词4:拓展产品责任

不少健康险产品的责任因疫情得到拓展,部分保险公司将新冠肺炎纳入了理赔范围。比如,德国安联保险集团和法国安盛集团临时放宽了对新冠肺炎的理赔条件。

关键词5:投资业务受冲击

在资产端,世界保险业的投资业务因全球资本市场动荡而受到冲击。以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为例,一季度净亏损达497.46亿美元,其中股票投资亏损545.17亿美元。而去年同期,该公司盈利216.61亿美元。

关键词6:保险巨头市值缩水

除了投资受损,不少保险巨头的市值也不同程度缩水。彭博社数据显示,截至3月23日,美国保险公司账面价值平均跌去1/10,欧洲保险公司账面价值平均跌去1/5。

关键词7:财务指标压力大

金融市场动荡引发保险公司财务指标承压。最新的欧洲保险业展望报告表示,疫情使欧洲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流动性、盈利能力等面临挑战。

关键词8:评级下调

在业务减少、赔付增加、投资收益下降的多重因素下,部分保险公司的评级被下调。比如,惠誉国际已将其对好事达保险公司的评级从“积极”下调为“稳定”。

关键词9:健康险销量大增

在全球保险市场面临巨大挑战时,健康险的销售反而受到了疫情的激发。

关键词10:展业方式改变

疫情使保险公司在展业方式上做出调整。很多服务的提供可以通过线上的工具去实现,比如理赔、收集承保信息、相关数据等,但真正的风险管控服务必须要线下才能完成。

*本文首发于《经理人●中国保险家》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