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人员在实验室对沥青做高温变化实验

2020

是个极具未来感的数字

我们都曾在作文中幻想过未来的样子

如今,2020年都过去了一大半

天上没有会飞的汽车

会变色的衣服还没有实现

人类也没有移民到海底

……

生活未必如我们所想的形式改变

但它确实在变,并一路向前

2020

我们有了移动支付、智能家居、高铁……

就连“朴实无华”的修路工作

都和过去有了天壤之别:

物联网信息技术

融合工程装备智能检测技术

远程通讯技术

GIS技术

现代智能项目管理技术

……

2020年修路

咱得用这些!

“我们现在可以通过工程质量动态监控系统平台控制中心或者移动客户端远程监控实时看到,化德县第1项目段2号拌合站基质沥青料出料是160摄氏度,运送到施工场地是143摄氏度,符合施工标准。”5月17日,苏(尼特右旗)化(德)高速乌兰察布市段项目管理分公司工程技术部部长王涛用手机APP向记者边演示边介绍。

 

GIS动态地图

这段正在施工的公路是国家高速公路网“二广高速”的5条联络线之一,也是苏尼特右旗至张家口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乌兰察布市境内全长36.92公里。

在热火朝天的施工现场,施工人员紧张忙碌、各种施工车辆往来穿梭,但主要施工环节的技术指标和工程进度等状况都在“掌控之中”,数据由施工方、监理方、管理方共享

技术人员正在检测沥青温度,数据第一时间上传到技术中心

乌兰察布市段项目管理分公司经理刘晓波介绍,“工程质量动态监控系统平台”是开程之初公司投资200多万元建成的,由现场施工质量实时监控系统、运输车辆监管系统、拌和站远程实时监控系统等7大模块组成。从“人、机、料、工、监”5个环节完成施工全过程信息化

融合工程装备智能检测技术-万能试验机

拌和站是施工原料加工场所,也是质量管控的源头。记者看到,苏化高速乌兰察布市段项目4个拌合站内都安装视频监控高清摄像头,重点对拌合站内料仓、钢筋加工场、梁板预制及存放区、预制构件养生区等区域进行云视频监控。

在苏化线乌兰察布段第3拌合站内,工作人员小陈现场打开手机APP,结合自动控制、GPRS无线传输、数据库等信息化技术手段,沥青混合料、水泥混凝土、水稳碎石混凝土拌和站材料出入库等生产过程的运行状况和数据都清晰明了。

 

 

技术人员在实验室对沥青做高温变化实验

从拌合站出来,记者跟随一辆满载沥青基质料的运输车辆来到施工现场。

“摊铺碾压沥青路面的摊铺机和压路机,安装了传感器硬件和对应的软件系统,实现对沥青路面施工超压/欠压、碾压温度、碾压速度、碾压遍数提示,实时展示施工情况。控制中心会根据提示子系统的要求生成分析图表、施工质量报告、不合格操作预警等。”王涛说道。

 

陈国强是该项目施工单位中交一公局的项目经理,这位有着20多年公路施工管理经验的专业人员对这套管理系统非常认可。他对记者说:“这套系统极大地提高了我们的管理效率,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比如给运输车辆安装GPS/北斗定位模块、GPRS数据传输模块等设备,将运输车辆经由矿场至拌合站再至摊铺机的完整运输过程进行实时监控。一旦车辆超出规定范围即发出自动预警,防止偷漏、替换运输矿料等情况发生。”

 

融合工程装备智能检测系统-沥青碾压遍数

“我们的目标是建设一套信息化的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体系,实现现场资源优化配置,预防、减少和杜绝工程质量事故发生。通过1年多的磨合,特别是在今年复工以后看,这套系统提高了苏化高速项目各个环节的施工管理效率,为保障今年10月份按期完工打好了基础。”刘晓波说道。

 

桥梁BIM进度模型

到了2020年,“要想富、先修路”仍有现实意义。一方面,虽然内蒙古公路总里程达到20.6万公里,国省干线路网覆盖全区85%以上的人口,连接了所有旗县及以上行政节点、重要资源基地和经济开发区,连通了70%以上的苏木乡镇,但部分偏远地区仍然交通不便;另一方面,只有交通便利,社会资源才能与偏远地区进行交换,才能助推解决地方贫困问题。

2020年

有了高科技的“加持”

我们的公路还将延伸到更远的地方

 

策划:许晓岚

文案:毛锴彦 高慧 王婷(实习生)

钱事儿工作室出品

编辑:唐默

校对:董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