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电动车生产“准生证”: 历经层层磨难方能获“真经”(上)

聚焦新能源汽车,关注全行业动态

从2015年7月我国《新建纯电动乘用车生产企业投资项目和生产准入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正式实施、可以申请新建纯电动乘用车准入资质至今,发改委已经发放了6张牌照。汽车生产准入问题的争论一直伴随着汽车业的发展,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发展如火如荼的今天,各路资本、企业对进军电动车领域均跃跃欲试,很多外来的“和尚”也期望进入这一领域分得一杯羹。尽管现在传统车企、汽车零部件企业、汽车研发设计公司、互联网企业都掀起一股造车潮,但是想要取得“准生证”却着实不太容易。

纯电动车生产“准生证”: 历经层层磨难方能获“真经”(上)

五家企业已获生产资质

12月16日,备受关注的第六张新能源牌照花落万向汽车,成为了继今年北汽新能源、长江EV,前途汽车、奇瑞新能源、江苏敏安之后,第六家拿到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的厂商。目前,正在候审或样车正在进行检测和通过检测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已有20余家。

自去年10月《意见稿》发布后,备受瞩目的蔚来汽车、国能新能源、亿纬锂能、成飞集成等也已经审核完毕,未来为数不多的新能源牌照将有更多的竞争者出现。同时,目前也有一部分零部件企业想要进入电动汽车生产领域,《意见稿》中也并没有对这些企业“一刀切”,对于符合《意见稿》,同时也拥有一部分技术的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这类企业中也有机会诞生成功的电动汽车企业。另外,此次《意见稿》在准入门槛中介入了技术路线的选择,也就是说,此次准入企业只能生产纯电动汽车和增程式电动车,而不能生产插电式混动车。

研发能力:申请资质的重中之重

其实,能否申请纯电动车生产资质,必须要看是否符合工信部发布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修订征求意见稿)》。

纯电动车生产“准生证”: 历经层层磨难方能获“真经”(上)

《意见稿》规定,新建企业的投资主体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在中国境内注册,具备与项目投资相适应的自有资金规模和融资能力。具有纯电动乘用车产品从概念设计、系统和结构设计到样车研制、试验、定型的完整研发经历。具有专业研发团队和整车正向研发能力,掌握整车控制系统、动力蓄电池系统、整车集成和整车轻量化方面的核心技术以及相应的试验验证能力,拥有纯电动乘用车自主知识产权和已授权的相关发明专利。具有整车试制能力,具备完整的纯电动乘用车样车试制条件,包括车身及底盘制造、动力蓄电池系统集成、整车装配等主要试制工艺和装备。

从以上规定的内容可以看出,文件并未在资金规模上做出具体要求,新建企业投资项目的投资总额和生产规模不受此前相关政策的最低要求限制,由投资主体自行决定。而对于企业的研发能力和所掌握技术则做出了相当具体的规定。这也不难看出,国家对于企业的研发生产能力更为偏重。

对于想要申请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的企业还需要迈过哪几道门槛?很多企业在得到生产资质后会选择找工厂代工的模式,但这种模式真的适合所有的企业吗?到底这种方式能否行得通?“新能源汽车新闻EV”微信号将在明天继续与您解析有关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的那些门道。

(未完待续)

本文为《新能源汽车新闻》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及本文链接,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欢迎关注

新能源汽车新闻EV

“新能源汽车新闻EV”是《新能源汽车新闻》旗下以新鲜资讯及深度报道为主的微信号。《新能源汽车新闻》杂志由人民日报社主管,以全媒体平台传播精选资讯及深度报道,内容覆盖行业、观点、科技、产品及生活,力求带来最全面、独特的新能源汽车信息,引领消费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