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家庭社会齐参与 春风化雨润蓓蕾

(原标题:学校家庭社会齐参与 春风化雨润蓓蕾)

学校家庭社会齐参与 春风化雨润蓓蕾

邵阳市全力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等相关工作。

近年来,邵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将其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以强化保障为基础、以健全制度为手段、以净化环境为重点、以创新载体为平台,全力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各项工作呈现出重点突出、全面推进、创新发展的良好态势。

坚持“三个纳入”,强化工作保障

一是纳入邵阳市委、市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市委常委会定期听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专题汇报,解决组织机构、人员编制、经费保障等重大问题。各县市区均成立了工作组(股),定编1至2人,工作经费逐年增加。二是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实事工程。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实事工程,要求办好“四件实事”,即:建立社区未成年人心理咨询室,成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志愿服务队,解决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就学问题,指导各县市区新建一批未成年人活动中心和实践基地。截至目前,全市新建未成年人活动中心和实践基地38个,95%的社区已经建立未成年人心理咨询室,组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志愿服务队46支。三是纳入各成员单位的年度目标任务。市委、市政府明确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纳入县市区年度考核范围,并把这项工作列入专项督查重点。各县市区积极落实目标任务,在把这项工作与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同部署、同实施、同考核、同奖励的基础上,对乡镇、县直责任单位及各学校进行单独考核。

通过大幅改善硬件设施,德育载体从“课堂说教”向“多元多样”转变。通过多方筹集资金改善德育教育阵地,德育基地建设取得长足发展,近两年每年投入建设乡村学校少年宫、心理健康咨询室、青少年活动中心等项目20余个,约80%的学校建成了合格制学校,60%的农村中学建成了寄宿制学校,各学校音乐、体育、美术、科技实践等场室日益健全,道德教育从课堂说教向以体验式、感悟式、互动式教育为主,课堂教育为辅的新模式转变。特别是寄宿制学校建设,有效弥补了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

推行“三大制度”,形成工作合力

一是推行述职评议制度。围绕全省开展的“六大工程”,创新工作评价机制。市委办、市政府办下发了关于建立责任部门述职制度的通知和述职评议办法,对责任部门的工作任务进行细化,使工作更加制度化、规范化。二是推行联席会议制度。建立13个部门和单位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明确各成员单位职责,定期召开会议,分析工作进展情况,解决存在的问题,协调开展活动。三是推行表彰激励制度。全市每两年评选表彰一批先进单位和个人,同时对成绩突出的单位和发展前景看好的案例、基地给予奖励扶持。

通过逐步完善工作机制,评价体系从“主观定性”向“客观量化”转变。紧扣《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测评体系》,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目标任务分解成若干具体工作项目,明确每个工作项目的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各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再根据分工要求,对所承担的工作进一步细化分解,制定出具体的落实措施,明确工作实施进度,确定工作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从而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工作责任体系。通过采取述职评议和调查评议、部门和群众代表评分等方式评价工作落实效果,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正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优化“三大环境”,健全工作网络

坚持把优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对学校、家庭、社会环境进行全方位净化。一是发挥学校的龙头作用,优化校园环境。利用主题班会、小公民道德评议、文明课堂等形式,创新德育工作机制,强化学校的德育功能。

二是发挥家庭的基础作用,优化家庭环境。新邵县办起了178所家长学校,积极开展“亲子共建”学习型家庭活动。双清区以学生家长委员会为依托,坚持开放式办学,请家长为学校管理和德育工作献计献策,实现了家校互动。中河街社区家长学校被评为“全国示范家长学校”“全国流动人口示范家长学校”。三是充分调动各方力量,优化社会环境。团市委、市妇联为未成年人开通了维权热线,积极组织青少年参加“公民道德宣传日”“志愿者在行动”等公益活动。教育、文化、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部门深入开展以“扫黄打非”和网吧整治为重点的整治行动,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市、县两级关工委充分发挥“五老”人员优势,配合学校、家庭对青少年进行帮教帮困。

通过大力优化社会环境,推动主体从“学校主导”向“多方参与”转变,社会德育力量不断壮大。近两年来,新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志愿者服务组织、社会德育团体组织46个,参与人数达到5万余人次,成为社会德育的新兴力量。比如,市关工委牵头组织5万余名“五老”人员,配合学校、家庭进行帮学、帮管、帮教、帮困。家庭德育意识逐渐增强。通过广泛开展家长学校建设,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不断提升,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认识不断提高。问卷调查表明,关于未成年人德育的重要性问题,85%的家长认为非常重要。学校德育环境不断改善。市教育局制订了校园文化建设示范校评估方案和德育示范校评估方案,各学校配备了法制副校长,德育教育实现了“有课时、有教师、有教材”,条件好的学校建设了德育宣传长廊、德育宣传栏等设施,德育已成为教育的主要任务。

 创新“三大载体”,铸造工作品牌

一是推出一批创新案例。对涌现出的邵阳县五峰铺镇第二完小农村留守儿童托管模式、邵东县两市镇第三完小单亲家庭学生心理援助、隆回县万和实验学校校园文化套餐、武冈市湾头桥镇中心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等一批创新案例,除了在全市大力推介外,还积极向中央有关部门推荐。其中,“未成年人心理辅导三十六策”被中央文明办在全国推介,“代管家长制”获全国创新案例二等奖,市关工委开展的农村“四帮一创”工作得到教育部、全国妇联、中国关工委的重点推介。二是建设一批教育基地。邵阳县在积极争取省里项目资金10万元后,配套解决资金10万元,建成了全市第一个乡村学校少年宫;新邵县投资550万元,建成了面积达6000余平方米的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新宁县投资270万元,重建了红军陵园;北塔区近年累计投入400余万元,建成了区青少年活动中心、高撑天象馆等4个品牌基地。近年来,全市建成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基地达100余个。三是开展系列主题活动。邵阳县、新宁县开展“亲情见面”“亲情视频”“亲情书信”等活动,产生了广泛影响,被评为“全国留守流动儿童工作示范县”;武冈市、大祥区组织开展“诵读国学经典,争做美德少年”“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国学教育活动,推进了国学教育与素质教育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