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70载】包头记忆:生命随包头建设跳动的米景诂

米景诂,1921年出生于北京市西城大枕胡同。12岁时因“父辈立志开发西北大地”而举家迁居包头市居住。其大伯在包头东站附近创办鹿苑公司,其父创办包头电灯面粉股份有限公司。

res01_attpic_brief

米景诂在土木工程学校学习测量

1934—1937年在归绥一中求学,1938年去北京私立四存中学读书,毕业后考入北京建设总署土木工程学校市政工程系。

“九一九”绥远省起义前,米景诂曾向我党提供了包头市、包头县的地形图及包头飞机场平面图,并在包头市小文明巷四号组建平民保健所医院作为我党地下交通站之用。

1950年2月,包头市人民政府组建伊始,米景诂到建设局任工务科长。在当时未剿匪镇反之前,治安还很乱,市领导即决定展开城市建设。选定全市人民关心的防洪排水为开端,以防止历史上水淹西包头重现。该项工程在国家经济困难时期投资一百二十万斤小米进行建设。

1952年,除排水配套工程,市政府决定修建东河防洪、西河防洪、红星桥、刘柱窑桥及西脑包大街等数条道路工程,米景诂和全市人力及运输车辆均投入其中。

1953年,参与修建人民公园,东苗圃、东河至磴口等多条土路,西脑包至王家圪旦煤渣路及西井湾桥、五里岔道排水沟及涵洞。在空手起家的初期阶段,当时的施工体制是甲、乙、丙方一体化,米景诂承担的任务基本是从宏观到微观一竿子插到底。

1955年,米景诂承担建设路西段、钢铁大街东段及第一文化宫转盘十多公里的水泥砼路的施工。

1958年8月,包头地区发生大洪灾,市政府决定立即修建昆河瓦窑坝水库。当年冬天派米景诂驻现场指挥施工,除负责生产计划、合同预算还兼管取土料及沪料地址勘查,直接指挥五百多人进行库区施工道路及架桥修建等工作。

1962年至“文革”间,米景诂参与完成了将青山、昆区两区已建的四项排水工程配套投产,完成了将已建的数十平方米的砖石级配路改建为沥青路面,并在总结包头市政工程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编制包头各项市政工程的操作规程及验收规范。

1977年,市里决定进行东河旧城改造工程。被誉为“东河的活地图”、“东河通”的米景诂调往东河。在东河旧城改造工程中受到了领导及群众的好评。

参加工作后,米景诂历任包头市建设局工务科科长、市政工程局计划科科长、市政公司副经理兼副总工程师、包头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还曾任中国土木工程建筑学会理事、包头房地产协会顾问、包头市城乡建设局技术委员会顾问等社会职位。入人大常委会后,积极支持代表们提出建设东河二里半立体交叉、煤气建设、集中供热工程等有关城市建设的议案,促成包头市环境综合整治条例的批准和实施,建立了第一个地方立法。退休后写了《东河西城区改造建设》建议,还上书副市长提出改建管网方案,继续发挥余热。

(包头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燕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