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参与慈善、公益的人以公正的对待

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日前在香港参加一个国际慈善论坛时透露,腾讯希望每年拿出1-2%的利润投入公益,同时通过互联网平台的影响力和各种技术手段,腾讯正促成更多公益活动,并使之更为透明,更加融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9月25日光明网)

这是一个比较令人开心的新闻。据公开数据显示,腾讯2015年的净利润高达324.1亿元,同比涨逾30%。这意味着,按照这一比例,腾讯每年投入公益的资金在未来将接近10亿元。然而,现实是,一些不负责的自媒体和网友,面对这一新闻时,又发挥起了“泼粪”的本领。比如有网友就说,“马化腾每年10亿元做慈善,马云和李彦宏又做了什么呢?”

他们有做了什么呢?事实其实总是大于雄辩,不以选择性无视事实,那么,事实便会呈现在眼前。去年百度与协和医学院共同展开了一项关于食道癌的研究项目,李彦宏则为这个项目捐赠3000万元。马云早在2014年登上首富宝座之时,又以145亿捐款而成为首善。同样是捐赠股票,2014年马云就联合蔡崇信捐了阿里巴巴总股本的2%,8月20日媒体报道,马云将在未来一年内减持阿里巴巴990万股股票(市值超过9亿美元),而这笔钱主要用于履行公益捐款的承诺及更好地管理财富。数据的天平之下,理性的辩证之下,我们不难发现,我们很多企业家都在公益的事业上勇敢前行。

近些年来,关于慈善、公益的负面新闻层出不穷,红十字会与郭美美,陈光标与“暴力慈善”,这些事件暴露出的是,慈善和公益事业中鱼龙混杂,利用慈善、公益捞名有之,利用慈善、公益捞钱更有之,面对这样的症结到底该怎么办?我们是继续前行,还是坐而论道,甚至是向别人头上泼粪?

在所有的人类行为中,慈善与公益是最脆弱,对其进行监督没有错,但却不该对其乱质疑:一者,对企业家的慈善行为乱比较,往往会失之偏颇;二者,对新兴的慈善方式说三道四,往往会不利于其健康发展。比如,互联网公益极大地激活了民间慈善,但却有很多人对其不待见。比如,阿里巴巴“用公益的心态、商业的手法做事”,希望通过创造就业岗位,发展商业,让大家有好的生活条件的慈善方式,也备受诟病。网友为了反对而反对的行为,不利于慈善事业的发展。

面对人们对公益事业的质疑,我们还是应该继续前行,用自己的行动和舆论支持那些从事公益事业的人。慈善、公益更需要更多人参与,也只有这样才能编织一张密密的大网,将社会中更多需要救助的人兜在里面。我们乐见阿里、腾讯、百度这些大公司的参与,我们更希望给参与慈善、公益的人以公正的对待,因为中国的慈善、公益已经容不得更多挫折,它需要更多正能量滋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