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慈善路在何方?“公益明星”与专家建言献策

  原标题:何方?“公益明星”建议出台考核办法专家称政府应举办慈善推介会

  ●作为当下最时髦的“产业”,慈善开始被大众“追随”以来,虽然备受关注的同时备受争议,“乱”也罢,“迷茫”也罢,但依然是繁荣的。

  ●春天来了,就像枝叶繁茂尚需修剪,甘肃慈善的在哪?该动动脑筋动动剪刀了!

  ●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李有发说,可建立甘肃省慈善组织发展基金会,为慈善组织的快速发展提供资金支持;政府应举办慈善项目推介会。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院长王名称,《慈善法》将于9月1日起施行,无论“慈善在甘肃”以前如何,学好法、普及好法、用好法,做好当下,慈善自然而然会有很好的“未来”。

   成立严格的公益联盟

  对于民间慈善组织乱象,我国慈善领域权威专家、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院长王名建议:民间慈善组织尽量都要登记注册,进而纳入民政部门监管范畴。慈善项目在运作过程中要及时在相关权威平台上做好信息公开,杜绝“公益敛财”等行为。

  如何发展和活跃民间慈善组织?西部爱心公益社负责人赵林有自己的想法。

  “政府部门必须牵头给予各个团队规范的培训或者规定,但不是束缚性质的规定。针对徇私舞弊、破坏道德底线的公益人或者志愿者(团队),媒体可以曝光,并劝导违规者加以改正或者不再开展志愿服务行为。这就需要一个很好的严格的公益联盟成立,也需要政府直接参进来。联盟不仅仅是为了督促公益发展,更多的也是为了监督公益的公平、公开、透明,能为公众利益服务。”赵林说道。

  甘肃阳光公益志愿服务总队负责人张森则建议:政府应该扶持坚持三年以上的公益组织发展,帮助他们开展组织建设工作。还应该研究出台细致化的民间组织考核办法,规范民间慈善组织的行为。城关区慈善协会会长李玉兰说,疾病不分贵贱,任何人在厄运面前都猝不及防,希望大家都有一颗公益心,帮助别人就是帮助某一天的自己和亲人。

   营造『人人参人人共享』的氛围

  “甘肃慈善的出路在哪里?对于这个大命题,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甘肃省民间组织管理局专家组专家李有发一直在思考。

  “实施‘慈善人知人晓’工程,拓展慈善宣传空间。”李有发说,省民政厅可牵头协调相关部门,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慈善理念与文化进社区、进企业、进机关、进学校活动,大力宣传慈善典型人物和事迹,引导和培育全社会的慈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充分利用现代传媒的优势,传承慈善文化,促进慈善文化的代际传承;由省民政厅牵头协调相关部门,以大型慈善集会活动为抓手,推动慈善理论研讨、慈善年会等活动常态化;由政府举办年度慈善奖评选活动和颁奖活动;由省民政厅牵头协调团省委等相关部门,广泛普及志愿服务理念,大力弘扬志愿精神,营造“人人参与志愿服务、人人共享慈善服务”的社会氛围。

  对于慈善组织的培育问题,李有发建议实施甘肃省慈善组织孵化培育工程。

  李有发还建议立足甘肃省情,围绕扶老、助残、济困、救孤、赈灾、扶贫等领域的实际需要,成立由政府指导的慈善项目推介委员会,做好慈善项目遴选,进而将政府层面的慈善项目推介会常态化。而企业或个人捐赠款额到一定额度,甚至可以以个人或企业命名慈善项目。

   媒体应做好慈善监督

  从2011年开始,《兰州晚报》在开展了多年萤火行动等公益项目的基础上,集中打造公益品牌,先后发起暖冬行动、爱心书巢、关爱抗战老兵等系列大型品牌公益活动,被央视《新闻联播》等全国一百多家权威媒体报道,直接帮扶人群达几万人。除了自身创建的公益品牌,《兰州晚报》还与阿里巴巴等大型机构联合发起马云乡村教师奖评选等覆盖全省的大型品牌公益活动。

  2014年1月1日,《兰州晚报》创建“好人好报”公益品牌。2014年,《兰州晚报》与阿里巴巴公益天天正能量联合发起“寻找甘肃最美志愿者”大型公益活动,2014年秋,《兰州晚报》成立甘肃好人好报公益联盟,目前已团结了数十家甘肃民间慈善组织,旨在引导和规范甘肃民间慈善事业。

  与此同时,兰州也有其他媒体每年发起多项公益活动,极大地带动和引领了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采访中,多位资深慈善人士对媒体公益看好的同时,也指出,一些媒体记者因为自身的公益理念不足,遇到公益事件不进行系统调查了解,为了争夺眼球匆忙刊发报道,盲目打造公益明星

  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院长王名则说:“《慈善法》中专门有涉及媒体公益的部分,媒体要学好法,在积极传播慈善事业的同时,一定要做好各类慈善行为的监督。”

  记者 张鹏伟 实习生 周文鑫